激发写作活力 促进自我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写作活动。在《雾》一文的写作中,教师通过合作讨论、梳理完善和联系迁移等途径,打开、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写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提高了习作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活力;智慧生成;自我生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81-03
  目前,作文教学课堂承载着太多的任务目标。如,让学生展开灵活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达;给学生提供易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在表达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等。然而,在“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为优质课堂的价值取向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创意表达理念下,很多教师陷入了想放手又不敢的矛盾之中。于是,课堂上最具生命活力、最渴盼成长的学生或者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掌控着,在对教师的观言察色中思量、发声,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抒写突破口,生硬的模仿和套作让写作极度“缺氧”,没有了生机和灵动;或者在毫无导向的漫无边际的“放养”中找不到突围之路,蹒跚彷徨,最后敷衍了事。
  学生是写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再精彩的示范、再有用的方法讲授都抵不上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和自悟。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心中要牢记“生在,课堂方能在”的理念,要围绕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大困惑,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引导他们实践、体验、自悟,让学习始终发生在学生身上,且顺着他们的思维,灵活处理,智慧生成。这样的服务式引导,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以习作《雾》的教学为例具体地谈一谈。
  一、在合作讨论中敞亮思维,激发表达活力
  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积累。在他们的记忆里,既有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又有五味杂陈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这些想写、可写却没有完整记录、转化为生动文字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课堂的写作内容。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合作互启,可以唤醒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表达的活力。同时,在语言表达实践中,他们互相点燃思维的火花,敞亮写作的思路,也能很好地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如,对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雾的描写,我先播放了一段雾的视频,激活他们的经验,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交流:“你经历过这样有雾的天气吗?当时你头脑里闪现出哪些词语?”当“雾气缭绕、大雾弥漫、雾气腾腾、漫天大雾、白雾茫茫、白茫茫、乳白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飘飘悠悠”这些词语从他们的积累中被发掘出来后,我再让他们形成句子表达出来。这样的循序渐进,他们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从视觉、触觉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生1: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两三米以外的东西都看不见了。
  生2:我看到丝丝雾气在飘动,不断向上升起。
  师:一个“白茫茫”、一个“丝丝”,将大雾笼罩的情景很好地描述出来了。这是从视觉感受来说的。
  生3:来到学校时,我看到很多人的头发上、眉毛上都有小小的水珠。
  生4:我在雾中走了一会儿,感觉脸上湿漉漉的,眼睛里也有了水,酸酸的胀疼。
  师:在雾中,还有其他可以看到的、听到的吗?
  生5:偶尔会听到一两声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说话声,但看不到车也看不到人,即使看到了,也模模糊糊的。
  师:刚才,同学们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四个方面来描述了人们在雾中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表述,我们把它称为“见闻感受”。当我们完整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有顺序地组织起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下面请大家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看那一桌的同学说得最生动,我将给他们颁发“妙语连珠”奖。
  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说:我们的教学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语言情境,让他们可以不费气力地在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中,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倾诉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雾的视频,以唤醒他们淡忘了的见闻感受,给他们一个可交流的话题。至于写雾的哪些方面,我完全放手让他们从词语积累、感受的描述上去互相交流、碰撞,从而拓宽写作的内容、敞亮写作的思路。在他们各抒己见、灵动表达后,我再引导他们小组讨论,互相提醒、启发、補充。从散乱的句子走向有逻辑顺序的语段,这样毫无违和感的引导,让学生身心放松、个性舒展。原先碎片化的思考也逐渐清晰、完整、有条理起来。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既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他们成长的尊重。只有处于自主学习状态中的学生,其兴趣度、参与度、探究度、内化度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虽然,此时的片言只语是学生的临场发挥,但是,当我们引导他们将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呈现出来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反思、观照、完善状态,思维也变得稳定、清晰。同时,个别发言学生的思维被呈现之后,会带给其他学生的评判、思考。于是,师生、生生对话就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他们的写作在由最初的随意性逐渐发展到深思熟虑、反思比较、修改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现了学生主动生长的目标。
  二、在梳理完善中深度思考,捋顺表达逻辑
  经过了“写什么”的讨论,学生对写雾有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被激活,所以说出来的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然而,这样的碎片化表达是零散的、粗糙的、表层的,他们每个人只是就某一方面进行零星的描述,而忽视了描写对象的整体性。因此,我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怎么写”的板块中:“刚才大家从各个方面对雾进行了描写。现在请你拿出笔,把你想说的一句话或者对同学的发言感到喜欢的句子写下来。”这样,将鲜活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严谨的书面文字。这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写作思维的深入练习。不过,因为有了刚才素材的积累、感受体验,碰触到了他们最近发展区,因此他们“跳”的高度小了很多,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一些语言功底好的学生甚至在思考、构建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创新。我边巡视边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加以集中展示,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精彩的句子组合起来,是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呢?
  生1:我觉得这些句子的顺序要调整一下。
  师:按什么顺序比较好呢?
  生2:按照时间先后吧!
  生3: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
  生4:我觉得还可以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
  生5:我想按照总分结构来安排,前面加一句:“早晨,外面全被漫天大雾笼罩了。”这样会更完整。
  师:你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就是一个中心句啊,一下子就统领了全段。这样,段落更加清晰、完整了。请你来写到黑板上!(学生写在黑板上)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句子都标上序号,大家试着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让写的语句读起来顺畅、舒服,是我们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吴忠豪教授说:“书面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书面表达实践才能提高。”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无论在口头还是书面表达上,教师都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养成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良好思维和表达习惯。上述案例中,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将他们的思维成果进一步进行整理。这样,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抓住最贴近他们的写作方法,让他们易于表达,并在不断尝到甜头中产生写作的兴趣、动机。课堂上,学生确实如我所想的那样,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了自己喜欢的写作顺序,如地点变换、移步换景、时间先后等,然后像排列乱句一样进行重组、规划,甚至又加进了新的描述,组成了新的文章。在这样的表达中,清晰、完整、生动的表达基本要求也得到了强化和内化,规范的句子在一遍遍的运用、诵读中深深地印入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写作力的自我生长,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思维碰撞直至认同和愉悦地接纳。有意识地让学生将一开始概括、模糊的短句变成具体、有特点的语段,这样的成长过程或许是慢慢地、不易察觉的,但一旦经过思考表达之后,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脚印,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样的成就感,让他们体会到思考的价值、思考的方式以及思考带来的进步,从而爱上思考。这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写作力的再一次自我生长。
  三、在联系迁移中丰富想象,促进写作生长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写出感受”“有机融合”“写自己的话”“写具体的话”“写生动的话”等要求。在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后,我进一步带着学生进入写生动的环节。
  (学生读完自己排好的句子)
  师:真是声情并茂地描述!我觉得这样写很流畅,也很有层次。这司空见惯的雾,仿佛又出现在了我的身边。我突然想起我们学过《庐山的云雾》……
  生1:课文里有很多想象,我觉得这里也可以用上。
  师:是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让描写更加生动具体。你能试着想象一下吗?
  生2:我觉得我完全被飘飘悠悠的雾气包围了,像是掉进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牛奶瓶,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师:“掉进了牛奶瓶”,好生动的想象和比喻!
  生3:由于看不清前方的情况,我跨出的步子比以往小了许多,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别人或者走出路面。我习惯于抬起腿迈大步,这时不由自主地缩小半步。这样的感觉,真是憋得难受!
  师:这也是我们每个人走在雾中时小心翼翼的心态啊!此处当有热烈的掌声!
  生4:那腾腾的雾气在空中慢慢悠悠地飘动着,满眼除了白色还是白色,以往熟悉的道路、楼房全被大雾给笼罩了,低下头寻找去学校的大路,却只能看到脚尖前面一两米的地方。我不得不瞪大双眼,以比平时慢十倍的速度慢慢向前摸索。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近了,近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对祖孙俩。爷爷帮孙子背着书包,右手紧紧地抓住他的手,生怕一不小心给走丢了,掉进大雾中再也找不着。
  师:你的想象很贴近我们真实的生活啊!这里细致地写出了爷爷对孙子的爱。
  生5:大自然的一切都淹没在这无边无际的雾气中,花草树木也不例外。这纯洁的雾水,让每一片叶子犹如都洗了一次桑拿,灰尘被洗掉了,花草树木也得到了滋润。这可比狂风暴雨温柔多了。
  師: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对雾的感受也会不同。或许,你会责怪它给人们的出行造成的不便;或许,你会赞美它温柔地洗去蒙上万物的尘埃,滋润它们茁壮成长;或许,你会欣赏它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观点,老师都很喜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将读与写、说与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写生动”板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完整表达的基础上,再融进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中,将习作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实践证明,将学生的思维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其可视可感,这样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习作目标,学生一样可以轻松、自然地达成甚至超越。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雅说:一个人真正的主动性来自其自身的内心深处,并不能由外界强制来形成。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调动起学生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才能既接受知识又发展才能,既积累内化知识又积极运用知识,既善于迁移模仿又乐于实践创新。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司空见惯的现象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文字,将内心澎湃激荡的情感化作生动感人的文字,需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实践。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写作力不断生长的过程。
  习作指导贵在巧妙自然。当我们教师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和学生站在一起,给他们以时空,赏识他们的个性表达,让他们自我思考、互相学习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刻反思写作,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将不再是梦,“写什么”“怎么写”“写生动”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并不一样,中医学将人体分为正常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及特异性体质等十种类型,不同体质类型的人所表现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也不相同。  为了便于鉴别自己的体质,我们简单地将人体的体质分为虚性体质、实性体质、寒性体质和热性体质等四大类。根据中医学“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理论,不同体质的人应采用不同的养生保健
如果醇厚濃酽的普洱熟茶是沉稳老者,如果圆润内敛的红茶是成熟少妇,那么清新鲜绿的绿茶一定是稚气还未褪尽的少女。尤其是当年的,尤其是当年的明前茶。  普洱必须是紫砂壶,浓烈的陈年香气才肯在壶里酝酿回荡。倒在杯里的琥珀浓汤,总是让人滋生暖暖的感觉。红茶必须是细腻的汝瓷和精致的青花瓷,鲜亮在白皙的茶具才能分外撩人。  绿茶就简单了,一个玲珑剔透的玻璃杯足矣,也只有透亮的玻璃杯才能不没了绿茶那鲜嫩娇美的身姿
[教学案情]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我”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课文哪一段给出了答案?  生:“我”摇桂花时很快乐,第三自然段给出了答案。  师: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读懂了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并用笔圈画)  师: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呢?  生:我读懂了
临床上,经常能见到病人因腦部缺氧时间太长而导致脑死亡的病例。那么,人体在缺氧状态下多长时间内生存概率最大,上海交大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研究证实:对完全缺血缺氧10分钟的猴脑立即给予“脑部降温”,“冷冻”60分钟后再恢复供血,猴子能全部存活,脑功能也完全正常;阻断15分钟后接受“脑部降温”者,其复苏后的死残率极高;若猴脑缺氧缺血达20分钟,则无一成功复苏,最终全部死亡。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抢救各
白血病、肿瘤这样的疾病,落在中老年人身上,常会使患者和家属悲痛欲绝,而这样的疾病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则更会让整个家庭陷入绝望。辗转就医、内科外科轮番跑,以及手术、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治疗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常常难以用文字来形容。但绝望中总有希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很多患儿和家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该科以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其他恶性肿瘤、骨髓移植为重点发展方向,
中式风格带着浓厚的历史韵味与独有的沉稳气息,极具张力地展现着魅力;地中海风格则以独有的异域风情,将浓浓的海风与沙滩的白色梦幻融入生活。中式和地中海风都是独树一帜的、有着鲜明特点,两者混搭令人向往,中式的沉稳与地中海的热情相互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风景?  房主对这套房的设计要求是:颜色丰富,但是又不希望花哨耀眼,总体感觉虽是质朴却又要透出精致。一个人住,不需要那么多的门,那么多的墙,只想生活起来没有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而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只停留在“买书、看书”这样一种“初级阶段”,他们一般并不缺书,却普遍缺少
生活实例  一天晚上,李先生和几个朋友喝完酒后开车兜风,兴致正高时,李先生突然感觉胸背部撕心裂肺般地疼痛。朋友见他痛苦万分,很快把他送进了医院。医生为他做了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脏下壁心肌梗死。结合李先生冠心病、高血压的病史,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李先生的疼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疼痛范围扩大到腹部。医生发现,治疗过程中李先生的心电图并没有发生心
苏东坡有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早将食粥致神仙。” 可是炎热的酷暑里,还能坚持饮粥养生吗?    夏季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火与热交蒸为暑,饮食上应以凉补清热消暑为主。对此,嗜粥族有点犯难:荤粥不想喝,热粥喝不下,如何是好?  别愁,前辈早为嗜好饮粥养生的人准备好了既美味滋补又清热解暑的粥谱。  绿豆粥绿豆、粳米各100克,淘净放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食。绿豆为传统消
一个包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熟人说要送她件礼物:“不为什么,我知道你不过生日……”说漏嘴了吧?熟人凭什么知道她几时生日。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她只笑笑。  过一会儿,熟人说:“我下个月换地区了。”也就是说,见不着了。她心还是动了一下。  人过三十岁,总得有些演技傍身,她终于学会谛听、微笑或沉默。酬酢间,有些笑话令人厌倦,她顺手解开发圈,长发跌落的刹那,空气也有片刻的惊心动魄。她记得大律师丹诺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