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体育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终身体育的视角,阐述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练身体的习惯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保证体育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正由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逐渐向健身、保健、娱乐一体化的终身体育转变。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目标。笔者认为,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才能使学校体育教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体育的整体功能和最终目标。
  
  一、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终身体育是指人的一生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各种教育的总和,其核心是让体育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逐渐认识到体育活动是增强健康体魄、维持旺盛精力的主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文明高雅的娱乐方式。人们开始把从事体育活动当作现代健康生活的内在需要。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核心内容,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学校体育应该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导向,在提高学生“健康第一”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的体育锻练能力方面予以科学指导,为学生体育走人社会,尽快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学校体育是个体接受体育教育最为系统、最为规范的教育,对培养个体体育运动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它在终身体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所言:“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应让每个学生获得接受终身体育的基础。从个体的一生发展看,其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大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结果。所以,学校体育必须实现从“终结性体育教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的途径
  
  (一)加强体育知识教育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有机体,具有自我指导的潜能,个人的认知因素对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引起人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要使体育活动成为有明确目的的自觉行为,需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和科学锻炼的理论知识、方法,提高“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体育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应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加强体育知识教育,注重向学生讲授体育的价值、健康知识以及体育欣赏、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生命在于运动”等现代体育健康意识,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二)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1、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为此,在体育教学上,教师要随时激励、启发学生。调动其学习的内部动因。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机会。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不断取得成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产生一种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心理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在体育生活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也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是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学习技术动作获得成功,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运动竞赛中由于对抗激烈,便产生紧张的情感。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多样性也带来了参加者情感的丰富性。对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自然诱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运动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激发了他们的应变能力。所有这些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意识的体验,从而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成功”的体验,决不仅仅是“愉快”,还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
  
  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但能互相取长补短,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耐力跑可以改善和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但由于耐力跑不像游戏等活动,枯燥乏味,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①变换路线法,改变传统场地绕圈,发展有路线变化的图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等。②换动作法,指在跑中穿插各种不同姿势的动作,如小步跑、后踢腿跑等。③变换环境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如越野跑、公路跑等。④变换练习法,利用多种练习方式,改变跑的速度,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强度。如折返跑、让距跑、弯道等。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环境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视觉、心情和行为。因而氛围的不同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目的。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国力的象征,体育强国力盛。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升起时多少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为它自豪。营造学生从小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其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肥胖的学生增多。通过有关生活制度、饮食卫生、养生保健,加强锻炼磨练意志。
  
  四、结束语
  
  (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实现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的转变。
  
  (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保证体育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运动技能教育,忽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现状。同时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伟等,终身体育简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2]雷志灶等,面向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1998,(2)
  [3]崔颖波等,终生体育政策篇[J],体育与科学,2003。(2)
  [4]喻坚,论健康教育[J],体育学刊,1997,(3)
其他文献
本刊讯 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第21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暨纪念《科技与出版》创刊30周年大会于12月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中国版协驻会副理事长李宝中及全国158家科技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参加了会议。  科技委主任俸培宗作了本届全国科技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的工作报告。他说,科技委四年来支持协助科技类出版社转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程序,也是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目前,公众参与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公众
我院曾收治四氯乙烯中毒一例,经积极保肝治疗17天,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学生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活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但在剧烈的锻炼和竞赛中出现的运动性疾劳使参加运动的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影响运动热情和运动成绩。因此,研究和掌握恢复过程的规律,避免运动性疾病,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适和栽培措施的不当,棚室蔬菜生理病、传染病发生严重,而在生产中误诊的情况很多,这不但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也延误了治疗时间.
摘要:现在素质教育中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时刻受到实验的检验。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总结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实验能力显
案例一:利用职便盗取商业秘密案例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商标侵权案例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2005年4月27日,福州市鼓楼区工商局接到福州瑞腾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下称瑞腾达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