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的思考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镇巴县基本概况的论述,总结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取得的成效和现状,分析了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7       文献标志码: A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基因多样性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是农作物品种选育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事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镇巴县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生态类型,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群落,形成了适应不同条件的众多农家栽培品种。
  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迁移,加之传统农家品种的退化、种性混杂、产量低等原因,逐渐被商品化的外来品种取代,大量农家品种消失,现存的少量品种零星分散种植,随时面临消失的风险。1949年后,镇巴县先后参与过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相关科研单位对特定资源进行过大量调查。
  1   镇巴县基本情况
  镇巴县位于大巴山腹地、米仓山东段,巴山主脊东西横亘,是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大沟深,海拔落差大。
  全县总面积343 700 hm2,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最高海拔2 534 m,最低海拔416 m,垂直高差2 118 m。以中山地貌为主,平均高度为1 231.4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坡缓、北坡陡。不同高度、坡度组合,构成境内多样的地形地貌,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溫年差较大,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36 d,年均降水量1 250~1 350 mm。
  2   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基础与现状
  2.1   野生植物种类广泛
  《镇巴县志》(1991—2010)记载镇巴县有野生树种有90余种,野生花卉及观赏植物40种,草场植被植物有80科,500余种[1]。
  大黄、天麻、党参、杜仲等名贵野生中药材以及木耳、香菇、核桃、竹笋、山野菜、板栗等特产物丰质美。镇巴大黄、天麻、香菇、树花菜、花魔芋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
  2.2   豆类作物品种丰富
  镇巴县是野生大豆的发源地之一,县域内目前尚分布着多种野生豆类资源,在陕西省农科院1983年编印的《陕西省豆类品种资源目录》上收录有镇巴县的各种豆类资源,包含大豆、菜豆、绿豆、小豆、饭豆、豌豆共38份,在前后3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中,豆类资源也占据很大比例。
  2.3   野生药材资源分布范围广
  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全县药用植物药有1 000余个品种,仅被《中国药典》记载的盛产中药材达236种之多,号称“天然中药库”。
  截至2019年底,全县中药材地存面积达15 933 hm2,镇巴大黄、天麻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巴大黄入选“秦药”大品种名单。
  2012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在镇巴境内调查中药材96科341种,分布于全县19个镇[2],包含根用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品类。
  2.4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成效显著
  1992年陕南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在镇巴县收集作物种质资源387份,涉及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茶叶、桑树、经济作物等作物,收集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有潘家大板栗、镇巴大南瓜,和野生荔枝、多年生苦瓜、树花菜等珍稀、特优资源10余份[3]。
  2015—2018年,据镇巴县园艺站和食用菌站对全县野生蔬菜进行调查,有草本类、灌木类、爬藤类、乔木类、水生类及野生食用菌类等资源371种,均为产地民间食用种类[4]。
  镇巴县参与过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2018年前已收集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92份资源,其中粮食作物88份、经济作物4份。在2018年的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又新增36份(本次收集范围不包含中药材、食用菌和花卉),其中粮食作物12份、蔬菜 23份、经济作物1份。在收集中发现了一批特色种质资源,如菜豆品种黄米豆角、大豆、矮子刀豆和南瓜品种套瓜等资源[5]。
  2.5   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初步开展
  2020年镇巴县种子管理站对部分优异、特色或濒临消失的种质资源,如黑小豆、白小豆、绿小豆、麻小豆、大豆(菜豆)、小叶茶等开展了种植鉴定和保护性繁殖工作,共种植约0.67 hm2,取得了一些基础性材料,收获了一些繁殖材料,后因机构改革、人员分流而中止[6]。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难以出成绩,相关部门及从业人员对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认为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工作是科研单位的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支持,特别是近年来的机构改革,撤并了一些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单位,人员分散安置,造成工作中断。
  3.2   部门间缺乏协调沟通机制
  该工作涉及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及其所属内部单位,由不同作物的管理分属不同业务部门,实行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相互间缺乏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工作安排上难免出现内容重复与交叉,工作成果不能得到共享和很好的应用,从而限制了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保护利用工作。   3.3   农家特色种质资源消失加快
  在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很多类型种质资源,但在实际收集中绝大部分很难找到。
  在收集第一年发现有征集价值的样品,由于种植规模太小,无法达到收集的最低要求量,下年再去收集时,因农户已不再种植而消失。从征集的资源分析,大宗作物和种子商品化程度高的作物占比很少,主要粮食作物几乎没有农家品种,仅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有少量年龄大的农户种植,资源保护面临着非常紧迫的形势。
  3.4   技术力量不足
  由于种质资源工作涉及作物种类多、专业性强,通常是从熟悉的专业领域开展工作,对很多作物特别是野生作物调查和征集工作还较少,鉴定和利用也未能同步进行,对同名种质资源的差异,只能收集其中之一,影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后续的开发利用工作。
  4   对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协调沟通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要突出其基础性、公益性定位。
  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起由政府牽头,组建相关行业单位及各镇(街道)为成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导机构,做好发展规划、资源收集与保护、资金保障、执法监管等工作。加强对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纳入职务、职称晋升内容,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4.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会议、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渠道,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标语、短视频、宣传单等形式,大力深入宣传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公民中形成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意识,提升全社会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参与度。
  4.3   实行种质资源管理工作常态化
  将机构改革后种质资源工作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或部门,确保上下衔接、工作不断档。对全县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等进行全面筛查,建立种质资源档案。
  制定和发布资源保护名录,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进行抢救性收集、鉴定和利用,确保资源不流失。对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存收纳,及时与上级种质资源业务单位沟通联系,做好收集、整理、送样保存等工作。
  4.4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专业队伍建设
  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一支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队伍,但目前的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加强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通过种植鉴定、提纯复壮、品种改良、仿野生栽培等措施,扩大种植面积,形成生产规模,进行品种登记,并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创造条件支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名特优新产品申报,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 1 ] 镇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镇巴县志(1991—2010)[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
  [ 2 ] 葛人杰,李鹏,李柳柳,等.陕西镇巴县中药资源普查与分析[J].大众科技,2018(11):50-52.
  [ 3 ] 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陕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 4 ] 刘霁虹.农作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1,39(5):117-118.
  [ 5 ] 王聪武.陕西合阳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种业,2019(9):33-34.
  [ 6 ] 吕迎春.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6-10.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对农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落到实处,也是新常态下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其推广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决定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所以推广部门在新常态下还应当充分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
摘 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对于蔬菜作物的需求也较大。蔬菜害虫是蔬菜种植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大规模的蔬菜种植给予了害虫有利的生长环境。在国内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对害虫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但是农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蔬菜上的农药残留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根据蔬菜害虫发生的主要特点,阐述了蔬菜害虫的防控措施及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摘 要:金丝楠木又被称为“雅楠”,常见的有金丝楠、小叶楠、滇楠、紫楠等,不同类型的金丝楠木的引种与育苗技术不同,其对应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有差异。在金丝楠木引种与育苗技术的处理上,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处理。主要探讨了粤北地区金丝楠木的引种与育苗技术问题,明确其有效的引种、育苗和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金丝楠木;引种;育苗;栽培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109-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国民优惠政策不断完善,中国农产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进出口问题得到了优化,同时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了中国农产品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借鉴并融合国外先进的制度及措施,提出了解决对策,使农产品进出口行业更好地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发展现状;产生原因  文章编号: 1005-2690(2
摘 要:在洛阳市对引进的8个油葵杂交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显示,3a平均折合产量以CY102最高,达183.8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9.39%,排第1位;其次为GE817,产量为177.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3.68%,排第2位;S606较对照增产46.30%,位列第3。其中CY102在豫西丘陵地区的综合表现最好,推广种植面积较大,适宜豫西地区广泛种植。  关键词:豫
摘 要:近年来,蕨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渐渐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绿色食品。吉林省作为蕨菜种植大省,在蕨菜品種、蕨菜种植与采收上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技术水平更加成熟。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以蕨菜种植业为基础,结合旅游业复苏吉林田园游,从康养、体验、研学等方面设计田园旅游产品,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作出努力。  关键词:吉林蕨菜;蕨菜种植;田园游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以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旨在进一步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重要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127-02 中国图
摘 要: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位于华蓥山区中段,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常出现秃尖缺粒现象。探讨了华蓥山区玉米秃尖缺粒的表现形式,针对形成因素提出预防技术,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玉米秃尖;防治技术;形成因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8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1 秃尖表现形式  在玉米生育的中后期,受到生态
摘 要:目前,在国家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民经济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绿色饮食这一形式的实施效果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掌握正确的方法,实现最佳的技术推广,以此保证我国国民在生活过程中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基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这一内容,有效地分析其推广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推广建议,希望能够切实有效
摘 要:近年来,小麦种植倡导绿色生产,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防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效益。农业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预防措施,宣传绿色植保技术,将此理念积极融合到病虫害防治中,降低化学药物使用程度与频率,从而保证小麦生长实现绿色环保,提供更加绿色无公害的作物,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小麦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阐述了绿色植保理念的内涵,对小麦种植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