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信息墙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面信息墙的使用,能创设“零距离”交流环境,激活学习热情,引发多向对话;引导学生作旁注,充分分享合作学习成果,促进真实学习与合作。运用多面信息墙,使交流的主体多元、交流的方式多样、交流的时空多维、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资源与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使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积极的合作者。
  【关键词】多面信息墙 自主 合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变革教学方法,“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許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当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主,学生的学习就是简单、机械地记录和接收,单纯的信息接收并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我们发现,很多课堂强调“认真”“专心”,但许多学生只是复述源自教师的信息而已,没有主动地深入思考。有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真合作。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大包大揽,充分表现自己;小组内能力较弱的学生,轮不上发言,甚至没有机会思考,只好随声附和,假装明白。
  如何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合作?阅读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变革教学方式,有效利用课堂中的有利时空资源,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积极的合作者。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一课时,尝试使用多面信息墙,有效利用资源与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创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零距离”交流环境,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真实合作。
  一、创设“零距离”交流环境,保证人人参与
  普通教室讲台前有一面黑板,面向全体学生,通常教师是这面黑板的信息发布者。每个学生或合作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发布、实时呈现研究成果或多方互动时,就需要更多的信息平台。为此在教室四面墙壁上设置或放置黑(白)板,供学习者及时发布信息,呈现学习成果,实现交流互动,我们将这样的几面黑(白)板称为多面信息墙,讲台处的黑(白)板为A面信息墙,教室左右两边分别为B面信息墙和C面信息墙,教室后面的为D面信息墙(如图1所示)。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充分的时间,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有利的环境资源,以利于学生自由探索和深入学习。多面信息墙提供给学生的不只是四面黑(白)板,而是多维度的信息发布平台。如果只有A面信息墙,信息的主要发布者是教师,但增加了B、C、D面信息墙后,信息发布的主体除了教师,还有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个合作小组,学生拥有和教师同样的发布权,信息的发布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信息的发布随时随地,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零距离”的,师生是平等的,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
  (一)激活热情,诱发参与
  《卡罗纳》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失去母亲的卡罗纳得到老师、同学和同学母亲关爱的故事。教学伊始,学生经过讨论梳理,确定本课重点研究卡罗纳身边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接着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进行了自主研究。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圈出关键词,写了旁注。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旁注有价值,很想给同组同学一些启发,但又不便打扰其他同学,于是随手就在便签纸上写下来,就近贴在多面信息墙上,自主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看到这些小纸条,受到启发,会继续思考。由于多面信息墙的存在,个人研究成果随时可以张贴,让这种随时随地的个人成果发布成为可能。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贴在信息墙上,使学生产生自豪感,给学生参与学习带来新的兴奋点。这种带有分享思想的自主学习,激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动机。
  (二)“零距离”交流,多向对话
  自主学习完成后,笔者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组内学生轮流说说圈出的关键词和自己对这些词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写下共同关注的词语,进行全班分享。经过讨论,7个小组分别在“信息交流单”上写下关键词,将“信息交流单”就近张贴在A、B、C、D面信息墙上,各小组成员在信息墙前认真发布本组的研究成果。全体师生要面向信息墙,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和修改。运用多面信息墙,小组合作成果能够及时发布,实现“零距离”交流,进行多向对话。
  二、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促进学习与合作
  (一)展示学生质疑,分门别类明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学生到底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学习应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预习《卡罗纳》时,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上课伊始,笔者把这些问题呈现在A面信息墙上。
  A面信息墙: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关注人物的言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学生所提的问题,抓住了人物言行的关键词,提问很有针对性。紧接着,笔者请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如何分类?学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有的是关注人物语言的,有的是关注人物动作的,可以分作两类。于是笔者请学生动手,将A面信息墙上的五个问题分为两类,将两类问题分别贴到B、C两面信息墙上。
  B面信息墙:
  C面信息墙:
  对问题进行分类,能有效呈现学生思考问题的真实价值,厘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学生亲自动手,分门别类地呈现问题,将其定格在多面信息墙上,这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让它始终贯穿学习的全程。同时,围绕真实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解决问题的体验会更加愉悦,感悟也更深刻。
  (二)展示自学旁注,圈画旁注促思考
  真正的学习需要经历思考一聚焦一对话一提炼的过程,学生应该充分与自己对话,经历内心的矛盾运动,最终促进理解和感悟。这个过程是自主探究的真实学习的过程。
  仍以《卡罗纳》教学为例。B、C两面信息墙上张贴着两类问题,B面信息墙上的问题侧重研究人物语言,C面信息墙上的问题侧重研究人物行为。笔者建议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讨论,3个小组确定研究人物語言,4个小组确定研究人物行为。
  研究内容确定后,学生根据自主学习要求进行研究:根据小组确定的内容,读读课文,想想问题的答案,圈出关键词,写上自己的理解,做做旁注。
  学生自主学习后,找到重点句,对关键词进行了圈画,并写下了旁注。
  学生将自认为重要的旁注写在便签纸上,就近贴在信息墙上。当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小纸条会给同伴以启发,帮助他们继续思考。多面信息墙所贴的关键词是学生“深思熟虑”后与人分享的,相互分享的过程不仅对同伴的学习成果做出肯定,也加深了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得到提示的学生,思维受到启发,理解更深入。旁注展示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表达见解并关注他人的观点,才能使认知的碰撞不断发生,才能张扬独特的自我。多面信息墙使课堂成效动态呈现,自主探究得以充分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得以充分展示,探究变得快乐。请看以下片段。
  生:我们组圈了两个“不许”,老师连用两个“不许”,态度坚决地提醒所有同学,理解卡罗纳的心情,别让他感到孤苦。
  师:这个内容和老师前面说的话有矛盾吗?预习时,也提出这个问题。
  生:看似矛盾,其实是对卡罗纳的关心,太严肃会勾起卡罗纳的伤心,要是开玩笑,不合适。
  生:老师还说了“任何人”都不许这样做,包括他自己。
  师:第一小组的自学与合作很有深度,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带着关爱,读读老师说的这句话吧!(全班读)
  第二组学生认为,“可怜的孩子”是老师对卡罗纳的同情和关心,但只有同情还不够,老师给予卡罗纳力量,鼓励卡罗纳“你要坚强”。第三组的学生着重汇报了三个“!”,感叹号让读者从语气里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关爱和鼓励,情感强烈。
  研究人物行为的4个小组也分别在“信息交流单”上写下了关键词,张贴在C、D两面信息墙上。交流单上写着“围、望、放、贴,推、望”等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同学和“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理解,他们无声的语言表达了对卡罗纳的爱。小组成员展开想象,揣测无声语言的背后,同学、“我”和“我”的母亲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展示在多面信息墙上的“信息交流单”,记录了小组讨论的成果,这些关键词句是学生思考后选定和概括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聚焦到文本上,需要对文章句子、词语、标点进行咬文嚼字。通过聚焦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捕捉到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分享定格在多面信息墙上的关键词,能帮助学生边倾听边思考边记录,学习层层推进。
  三、多维阅读信息交流,引导思维提升
  脑神经专家研究显示,学习的环境和情绪会改变大脑的功能,丰富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情绪反应,配之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增加大脑的重量及扩宽神经纤维的分布区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高阶思维。
  (一)交流的主体多元,促进主动参与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将自己的理解及时张贴,这些张贴的关键词,与自学遇到困难的同学发生对话,促使学生尽快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全班分享,各个小组将“信息交流单”张贴到多面信息墙上,汇报时,小组成员共同站在信息墙前,一名代表做主要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全班学生边倾听边圈画,如有不同意见及时修正,促使全班学生人人参与;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做引导或点拨,以使师生积极对话。多面信息墙的设置,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
  (二)交流的方式多样,推进积极合作
  多面信息墙的设置,使合作交流变得外显。自主旁注、组内轮流说、汇报集体说、全班补充说、教师修正说,多样的交流方式让合作变得更加积极。无论是多面信息墙,还是合作任务单,或是“信息交流单”,其核心都是指向合作学习的目标:信赖、参与、互动、公平。其目的是使合作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并形成常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真实的教学。
  (三)交流的时空多维,引导思维提升
  人脑是一种社会化的器官,人独处时的思维远没有处于团体中来得活跃。合作学习满足人脑的交往需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积极碰撞,大脑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多面信息墙的设置,合作任务的明确提出,合作环节中“信息交流单”的使用,这些有利于资源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以后的智慧,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纠正、相互吸纳、相互启发,引导着思维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写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从低段学生写话现状出发,本着呵护和鼓励的原则,引导学生以“心情日记”为载体,将所见所感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原生态的写话过程中,学生激发起了写作愿望,拓展了写话思路,提高了写话能力。  【关键词】写话能力;心情日记;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一、二年级的写话目标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
【文本解读】  《跳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船长在儿子追猴子爬到帆船桅杆顶端横木的危急时刻,拿枪命令儿子跳海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故事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会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桅杆”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小标题、预学比较等方式,
【摘 要】復述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统编教材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地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对于衔接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提升简要复述的能力,学习创造性复述。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适合学生补学,特别是在《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两课中,学生可借助构建的情节图,进行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缩写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跳读、寻读、鉴别阅读等阅读方式,提升阅读速度。  【关键词】衔接;复述;
【摘 要】语文教材中,《小池》一诗中的“树阴”一词历经多次改动。在对长期使用的文本进行修改时,要谨慎从事,必须多方核对古籍原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依据善本做出恰当选择。在面对古籍用字和当今语言文字规范不一致时,要尊重古籍原作,不能以今律古,但要在教材中加上适当的注释,以提醒师生古今用法的差异。  【关键词】《小池》;古诗文;语文教材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泉眼无
当年梁启超先生到武昌讲学时,曾慕名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那一日,梁启超来到总督府,投递名片,求见总督张之洞大人。张之洞是晚清“探花”,见名片上写着“新会士子梁启超”,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传见了梁启超。  于是,梁启超昂然而入,长揖不拜。  看到梁启超小小年纪,气宇轩昂,张之洞不觉心动,决定考考梁启超的才学。他缓缓说道:“听说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老夫倒想请教请教。我出过一上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
“教育的起跑线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社会许多年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难题。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被搞死在起跑线上。我想,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说教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来讲道理,也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里,我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从中美教育比较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摘 要】古诗词教学中设计和落实写作环节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写作的点,主要从诗词题目、修辞手法、文本插图、情感内容等方面深入挖掘,开发教材的语用功能。另一方面要进行写法探究,通过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策略,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支架,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写作;语用教学  古诗词思想内容深邃广博,语言形式简约,情感豐富。这些都可以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
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字里行间都释放着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与光泽,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选材典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
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2011年5月中旬在绍兴成功举行。全省各设区市各有一节现场课的展示,它凝聚着上课教师及所在地语文教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与集体智慧,也大体反映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向。  本届课堂教学评比遵循的基本导向是2011年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中归纳成的30个字:倡导轻负高质,落实教学建议,突出生本文本,强调作业练习,展开教学过程。  倡导轻负高质。“轻负担高质量”
一、读准编写意图,精准教学定位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背诵,回顾旧知  (略)  板块二:自学新词,疏通障碍  师:看来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词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词,题目是《浣溪沙》。读题。  生(齐读):浣溪沙。  师:由于大家小学快毕业了,我希望同学们用原来掌握的本领来学一学,行不行?打开课文第152页。关于学诗、学词,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方法呢?  (生答读熟、了解作者和诗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