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原创歌曲;旅游;产业;发展
原创歌曲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原创歌曲的灵感都是取自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通过欣赏原创歌曲可以感受到地域风情、民间风俗,原创歌曲能够与他人内心产生共鸣,最终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其次,原创歌曲创作中可以弘扬本土人文精神,例如黑龙江就有北大荒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可以打造地方旅游名片,形成地方旅游文化产业,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黑龙江原创歌曲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一、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的历史背景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供给推动需求扩张,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始终坚持以原创文化活动为主线,结合群众需求和当地艺术文化特征.不断展现高超的原创歌曲水准和音乐文化价值。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共同营造了多元化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类型及风格为当地音乐发展带来了积极地影响,有许多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流传下来,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创歌曲节等,始终是黑龙江最重视的音乐创作实践活动,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不仅可以提升當地的文化软实力,还要带动周边文化等市场的发展,比如旅游、文创产品、服装等。既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对外输出了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特色,为提升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水平创造了契机。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1961年7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由黑龙江省文化局省音乐家协会和哈尔滨市文化局市音乐家协会成功举办。在经济异常困难时期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仍然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音乐节当中涌现的许多作品都是原创歌曲作品,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极具民族特色,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一致欢迎。以《六盘山》为代表的歌曲迅速传遍大街小巷。从第二届开始,原创歌曲形式越发多样化,表演场地、体裁更加灵活丰富,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目前来看,无论是音乐原创的态度还是原创歌曲品牌价值都已经成熟。尤其是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通过与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团队、表演机构强强联手,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音乐品牌价值远远超过同类型品牌.在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音乐原创的最大动力来自民间.民间艺人将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来进行加工,初步形成具有艺术特性的音乐原创作品后,再由合适的舞台进行推广宣传,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被人们广泛熟知。原创歌曲已经成为黑龙江当地的一张艺术名片.对当地文化传播产生助力,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带动了周边许多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产业因此而受益,例如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当中原创歌曲元素处处可见,不仅成为黑龙江当地旅游发展的特色,也成为了旅游产业创收的重要支撑。
二、进一步利用原创歌曲赛事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一系列原创歌曲赛事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利用原创歌曲赛事推动诸如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空间。当前虽然地方政府尝试通过原创歌曲赛事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可在管理中仍然问题较大,不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加以解决。
第一,黑龙江原创歌曲赛事应该采用更加严格的商业管理模式,进一步将旅游产业嵌入到音乐品牌建设当中。按照商业管理理论,商业管理中的运作包括组织管理、架构设计两方面。从组织管理方面来看,要完善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文化部的批准下,地方政府操办,下属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协办,最终将其打造成一项音乐文化活动。例如“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运作中依靠政府资源力量,通过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赞助经费,共同增强哈尔滨城市旅游软实力.提升哈尔滨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将黑龙江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活动的盈利收入依靠旅游广告、旅游胜地门票及旅游产业延伸品牌创造的利润。一般而言,音乐赛事的组织管理模式通常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模式、政企合作型模式、全市场型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考虑到黑龙江旅游产业当前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最适合。这种模式由地方政府、下属各部门负责,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高领导机构,各演出团体、机构要在政府规章制度下开展业务活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的优势是管理效能高,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动员力量强,尤其考虑到黑龙江原创歌曲展是面向群众,群众基础良好的节目,这种模式具有很大优势,将旅游产业嵌入到原创歌曲品牌建设当中,阻碍较小。劣势是市场利用率低,品牌宣传、推广、盈利能力不足。黑龙江地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音乐创作素材,只要加强管理运营,就可以更好地将两者进行契合,充分利用音乐赛事的优势,将旅游产业与音乐品牌进行捆绑。
第二,强化原创歌曲赛事管理运营规划体制设计。音乐赛事管理架构应该按照垂直型管理架构进行设计,地方政府和下属各职能部门组织负责,共分为四个具体部门,其中演艺部门负责艺人管理、调度:广告部门负责广告费用、赞助费的管理以及对外宣传事宜:剧场管理负责演唱场地安排、协调等: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事、安保、车辆等事宜。旅游项目开发方面来看,音乐赛事的制作定位是民族文化及旅游结合的大型民族音乐艺术类节目。按照艺术管理理论,有效的艺术制作是艺术运营的基础。按照演唱场所.音乐赛事的规划可以分为剧场式项目和社区式项目两种:按照受众,可以分为专业式项目和非专业式项目两种。这种规划既体现了黑龙江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性,也体现了地方性。既考虑到专业音乐人群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非专业人群的艺术需求。黑龙江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结合中,可以按照典型的剧场加社区式艺术项目,演出场所灵活,演唱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一开始,规划定位就是面向大众,凸显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因此规划中围绕当地知名度高的场所展开。目前黑龙江当地远程音乐赛事通过成熟的管理机构,可以每年一次举办,这样可以积累大量成熟的经验,旅游项目设计应该由专业的音乐团体具体负责,文化职能部门把关,旅游项目的主题、内容、理念、风格等都需要从整体人手考量。 三、完善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项目化合作机制
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在原创歌曲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了音乐文化合作项目的相关机制,通过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进行项目化合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合作机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在当前基础上应该继续完善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项目化合作管理制度。如前所述,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存在着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合作项目目的不明确、“音乐+旅游”合作项目渠道不畅通、合作项目管理反馈不及时等现象。应该将“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目的明确化、细化,先设定一个总目的,然后对不同项目的目的进行精细化研判、分析、论证,确立,最后将所有具体目的进行衔接,保证“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目的的清晰、明确。“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渠道方面,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改变传统渠道传播模式,积极发挥多媒体渠道建设作用,采用多元混合渠道传播模式进行“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管理。“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反馈机制方面,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建立反馈機制,加强对项目申请、项目执行、项目评估的多维度反馈体系,保证每个环节的反馈都高效畅通。
第二,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加强监督方法的创新。作为公共服务权力机构,黑龙江当地的政府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多种监督方法.加强全过程控制效率,优化开展面对“音乐+旅游”合作项目服务流程,解决传统条件下监管不力的局面。针对“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的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衡量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资金的内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音乐+旅游”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质量。
四、拓展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融合点
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融合已经成为黑龙江大音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积极探索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旅游产业产值,进一步反哺原创歌曲的发展。但是当前拓展力度仍然不够,新的融合度开发不够,很难将旅游产业与原创歌曲的可持续融合进一步推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第一,借助新媒体契机加强原创歌曲与旅游宣传的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为原创歌曲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许多草根艺人创作的草根歌曲既接地气又富有民间特色,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为传播黑龙江原创歌曲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许多原创歌曲“一夜之间”迅速走红,间接上为宣传黑龙江本土文化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契机下,将旅游产业与原创歌曲的新媒体传播进行捆绑,有助于对外宣传黑龙江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关注。
第二,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寻找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当今的时代潮流以交流、合作、共赢、发展、共享为关键词,我们应当让黑龙江原创歌曲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形成当代音乐文化的新丝路桥梁。“一带一路”既可以让黑龙江原创歌曲走出去.也可以让国外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黑龙江,对黑龙江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对外宣的帮助下,吸引国外游客来黑龙江旅游。另外,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音乐文化交流建设交流的契机,在保持原创特色的同时,将黑龙江旅游品牌与原创歌曲进行有效地捆绑输出。
五、深挖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提升旅游产业内涵
黑龙江地域拥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例如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等,这些都是当地珍贵的人文特色,将其注入旅游产业中,对于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提高旅游产业含金量具有好处。当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本文认为应该继续深挖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
第一,围绕抗联等精神将正能量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抗联等精神是黑龙江流域广为流传的人文精神,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具有正能量,深入挖掘抗联等精神,结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将抗联等精神与时俱进,转化为积极的精神成果,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当前最重要的产业发展目标之一。宣扬抗联等精神,可以强化旅游价值定位,宣传旅游场地,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意义。
第二,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功能的目的不是将传统人文精神锁在柜子里和故纸堆里,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阐述,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为现代旅游产业转型服务,最终要促进形成原创精神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形成精神品质与商业实体交流的现代项目体系。可以在抗联等精神的基础上加大原创歌曲创作,为带动旅游产业添砖加瓦,创作符合新时代气息的原创歌曲,重新谱曲填词,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抗联历史、北大荒历史等,从而更好地为当地旅游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原创歌曲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何将黑龙江原创歌曲进行产业化发展,同时将外地游客吸引到黑龙江.将黑龙江旅游项目更好的推介出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原创歌曲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原创歌曲的灵感都是取自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通过欣赏原创歌曲可以感受到地域风情、民间风俗,原创歌曲能够与他人内心产生共鸣,最终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其次,原创歌曲创作中可以弘扬本土人文精神,例如黑龙江就有北大荒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可以打造地方旅游名片,形成地方旅游文化产业,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黑龙江原创歌曲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一、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的历史背景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供给推动需求扩张,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始终坚持以原创文化活动为主线,结合群众需求和当地艺术文化特征.不断展现高超的原创歌曲水准和音乐文化价值。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共同营造了多元化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类型及风格为当地音乐发展带来了积极地影响,有许多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流传下来,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创歌曲节等,始终是黑龙江最重视的音乐创作实践活动,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不仅可以提升當地的文化软实力,还要带动周边文化等市场的发展,比如旅游、文创产品、服装等。既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对外输出了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特色,为提升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水平创造了契机。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1961年7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由黑龙江省文化局省音乐家协会和哈尔滨市文化局市音乐家协会成功举办。在经济异常困难时期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仍然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音乐节当中涌现的许多作品都是原创歌曲作品,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极具民族特色,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一致欢迎。以《六盘山》为代表的歌曲迅速传遍大街小巷。从第二届开始,原创歌曲形式越发多样化,表演场地、体裁更加灵活丰富,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目前来看,无论是音乐原创的态度还是原创歌曲品牌价值都已经成熟。尤其是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通过与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团队、表演机构强强联手,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音乐品牌价值远远超过同类型品牌.在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音乐原创的最大动力来自民间.民间艺人将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来进行加工,初步形成具有艺术特性的音乐原创作品后,再由合适的舞台进行推广宣传,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被人们广泛熟知。原创歌曲已经成为黑龙江当地的一张艺术名片.对当地文化传播产生助力,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带动了周边许多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产业因此而受益,例如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当中原创歌曲元素处处可见,不仅成为黑龙江当地旅游发展的特色,也成为了旅游产业创收的重要支撑。
二、进一步利用原创歌曲赛事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一系列原创歌曲赛事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利用原创歌曲赛事推动诸如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空间。当前虽然地方政府尝试通过原创歌曲赛事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可在管理中仍然问题较大,不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加以解决。
第一,黑龙江原创歌曲赛事应该采用更加严格的商业管理模式,进一步将旅游产业嵌入到音乐品牌建设当中。按照商业管理理论,商业管理中的运作包括组织管理、架构设计两方面。从组织管理方面来看,要完善黑龙江原创歌曲发展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文化部的批准下,地方政府操办,下属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协办,最终将其打造成一项音乐文化活动。例如“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运作中依靠政府资源力量,通过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赞助经费,共同增强哈尔滨城市旅游软实力.提升哈尔滨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将黑龙江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活动的盈利收入依靠旅游广告、旅游胜地门票及旅游产业延伸品牌创造的利润。一般而言,音乐赛事的组织管理模式通常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模式、政企合作型模式、全市场型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考虑到黑龙江旅游产业当前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最适合。这种模式由地方政府、下属各部门负责,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高领导机构,各演出团体、机构要在政府规章制度下开展业务活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的优势是管理效能高,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动员力量强,尤其考虑到黑龙江原创歌曲展是面向群众,群众基础良好的节目,这种模式具有很大优势,将旅游产业嵌入到原创歌曲品牌建设当中,阻碍较小。劣势是市场利用率低,品牌宣传、推广、盈利能力不足。黑龙江地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音乐创作素材,只要加强管理运营,就可以更好地将两者进行契合,充分利用音乐赛事的优势,将旅游产业与音乐品牌进行捆绑。
第二,强化原创歌曲赛事管理运营规划体制设计。音乐赛事管理架构应该按照垂直型管理架构进行设计,地方政府和下属各职能部门组织负责,共分为四个具体部门,其中演艺部门负责艺人管理、调度:广告部门负责广告费用、赞助费的管理以及对外宣传事宜:剧场管理负责演唱场地安排、协调等: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事、安保、车辆等事宜。旅游项目开发方面来看,音乐赛事的制作定位是民族文化及旅游结合的大型民族音乐艺术类节目。按照艺术管理理论,有效的艺术制作是艺术运营的基础。按照演唱场所.音乐赛事的规划可以分为剧场式项目和社区式项目两种:按照受众,可以分为专业式项目和非专业式项目两种。这种规划既体现了黑龙江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性,也体现了地方性。既考虑到专业音乐人群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非专业人群的艺术需求。黑龙江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结合中,可以按照典型的剧场加社区式艺术项目,演出场所灵活,演唱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一开始,规划定位就是面向大众,凸显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因此规划中围绕当地知名度高的场所展开。目前黑龙江当地远程音乐赛事通过成熟的管理机构,可以每年一次举办,这样可以积累大量成熟的经验,旅游项目设计应该由专业的音乐团体具体负责,文化职能部门把关,旅游项目的主题、内容、理念、风格等都需要从整体人手考量。 三、完善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项目化合作机制
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在原创歌曲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了音乐文化合作项目的相关机制,通过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进行项目化合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合作机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在当前基础上应该继续完善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项目化合作管理制度。如前所述,黑龙江当地的政府存在着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合作项目目的不明确、“音乐+旅游”合作项目渠道不畅通、合作项目管理反馈不及时等现象。应该将“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目的明确化、细化,先设定一个总目的,然后对不同项目的目的进行精细化研判、分析、论证,确立,最后将所有具体目的进行衔接,保证“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目的的清晰、明确。“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渠道方面,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改变传统渠道传播模式,积极发挥多媒体渠道建设作用,采用多元混合渠道传播模式进行“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管理。“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管理反馈机制方面,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建立反馈機制,加强对项目申请、项目执行、项目评估的多维度反馈体系,保证每个环节的反馈都高效畅通。
第二,黑龙江当地的政府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加强监督方法的创新。作为公共服务权力机构,黑龙江当地的政府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多种监督方法.加强全过程控制效率,优化开展面对“音乐+旅游”合作项目服务流程,解决传统条件下监管不力的局面。针对“音乐+旅游”合作项目的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衡量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资金的内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音乐+旅游”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质量。
四、拓展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融合点
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融合已经成为黑龙江大音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积极探索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旅游产业产值,进一步反哺原创歌曲的发展。但是当前拓展力度仍然不够,新的融合度开发不够,很难将旅游产业与原创歌曲的可持续融合进一步推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第一,借助新媒体契机加强原创歌曲与旅游宣传的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为原创歌曲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许多草根艺人创作的草根歌曲既接地气又富有民间特色,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为传播黑龙江原创歌曲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许多原创歌曲“一夜之间”迅速走红,间接上为宣传黑龙江本土文化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契机下,将旅游产业与原创歌曲的新媒体传播进行捆绑,有助于对外宣传黑龙江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网络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关注。
第二,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寻找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当今的时代潮流以交流、合作、共赢、发展、共享为关键词,我们应当让黑龙江原创歌曲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形成当代音乐文化的新丝路桥梁。“一带一路”既可以让黑龙江原创歌曲走出去.也可以让国外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黑龙江,对黑龙江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对外宣的帮助下,吸引国外游客来黑龙江旅游。另外,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音乐文化交流建设交流的契机,在保持原创特色的同时,将黑龙江旅游品牌与原创歌曲进行有效地捆绑输出。
五、深挖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提升旅游产业内涵
黑龙江地域拥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例如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等,这些都是当地珍贵的人文特色,将其注入旅游产业中,对于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提高旅游产业含金量具有好处。当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本文认为应该继续深挖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
第一,围绕抗联等精神将正能量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抗联等精神是黑龙江流域广为流传的人文精神,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具有正能量,深入挖掘抗联等精神,结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将抗联等精神与时俱进,转化为积极的精神成果,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当前最重要的产业发展目标之一。宣扬抗联等精神,可以强化旅游价值定位,宣传旅游场地,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意义。
第二,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功能的目的不是将传统人文精神锁在柜子里和故纸堆里,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阐述,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为现代旅游产业转型服务,最终要促进形成原创精神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形成精神品质与商业实体交流的现代项目体系。可以在抗联等精神的基础上加大原创歌曲创作,为带动旅游产业添砖加瓦,创作符合新时代气息的原创歌曲,重新谱曲填词,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抗联历史、北大荒历史等,从而更好地为当地旅游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原创歌曲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原创歌曲与旅游产业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何将黑龙江原创歌曲进行产业化发展,同时将外地游客吸引到黑龙江.将黑龙江旅游项目更好的推介出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