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怪”李锁庆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空飞燕,1981 李锁庆 摄
春到人间,1979 李锁庆 摄

  《春到人间》是李锁庆名动人像摄影界的第一幅作品。青春靓丽、朝气勃发的少女在春风中前行,她的眼神充满希冀,她的脸庞活力充沛,飘逸的黑色长发与层叠的白色纱巾可以让人闻到微风的气息,而背景中隐约的庭楼、舒展的枝柳,将“春”与“风”的意蕴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吹拂着中国大地。图像元素简单却布置精巧,无一笔累赘亦无一处欠缺。最是那“春到人间”的点睛之题,照片因标题而升华了主题,标题因图像而获得了安放。
  照片的拍摄初衷,系省里来了通知,因“文化大革命”被停办多年的全国人像摄影展将重新開办,李锁庆获知此消息,殚精竭虑,获此灵感。当照片送至南京参加江苏省初评时,12位评委全票通过并报送全国参展。1980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中,《春到人间》不负众望,荣获二等奖。

艺术之路寻源


  摄影,原非李锁庆的本行,但在从事摄影之前的经历,成为他从照相馆师傅中脱颖而出的技艺源泉。
  李锁庆出生于一个小有名气的艺匠之家,父亲李春和是茅山地区远近闻名的泥塑匠人,周边大大小小的庙宇内的菩萨塑像大多出自其父之手。金坛当地在节庆时颇负盛名的民间演出活动——出抬阁,其父也有参与。15岁时,李锁庆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泥塑,那是1944年。原本希冀子承父业,借此谋生,但1949年后,这一行业随着社会气候的变化而日渐凋零。另寻出路的李锁庆又从街头炭画艺人的笔法中获得启发,无师自通,他在县城的大沿河巷摆起了画摊。做泥塑的造型基础和跟随父亲的耳濡目染以及天赋般的艺术悟性,使李锁庆的人像炭画营生风生水起。而这,又为他后来从事人像摄影,奠立了直接的审美基础。
  画炭画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58年他进入金坛照相馆之后;1961年他开始独立掌镜,摄影就此成为他一生痴迷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拍下小人物的美

风雨鸿雁,1983 李锁庆 摄
顽童,1970 李锁庆 摄

  家人和同事都说,李师傅似乎永远都在照相馆里,其他地方也见不到他的人影。他喜欢摄影,好像一天中所有的时间都在琢磨怎样把照片拍得好,或者更好,即便是普通的一幅单身人像,他也尽量拍摄出一个人的个性或特点。他拍摄人像时最善于捕捉人物的丰富表情。像大多数照相馆摄影师一样,拍摄过程中他也会朝着顾客喊“一、二、三,笑!”,但他通常在喊到“二”时就立即捏下快门线一端的皮囊,使人物的神态或自然逼真,或生动有趣。渐渐地,大家都觉得李师傅的照片拍得好,有艺术的感觉,于是都慕名而来。在20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金坛小城里许多人家孩子的满月照、百日照,老人的寿星照,或者全家福,更是点名非要李师傅拍摄。李锁庆2010年去世后,许多金坛人家里因留有一幅李师傅拍的照片而感到自豪。
  在照相馆之外,李锁庆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他常常要拍摄一些不能赚钱反而还要自己贴钱的照片。《春到人间》之后,李锁庆厚积薄发,一鼓作气创作了多幅在省内乃至国内反响不凡的人像作品。1991年,江苏省商业厅授予了他“荣誉特级摄影师”的称号。因为李锁庆,金坛照相馆和金坛的人像摄影在省里也出了名,省内各地的照相馆同行纷纷前来取经学艺。
  然而,李锁庆探索人像摄影的脚步却并未停滞。就在1992年,李锁庆再一次名震国内人像摄影界。彼时,经过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切向钱看”的风尚洗礼,九十年代的下岗潮导致了人们择业观的改变,职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尤其是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得价值的朴素观念受到倡导。李锁庆凝神深思五个月,创作了《崇高的职业》这幅作品。依然是年轻的女性,职业却是一名修脚工人,高调、略微仰视,画面结构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磁砖壁画”效果。在这一年的第七届人像摄影展上,《崇高的职业》全票通过,被评为一等奖。
  由于李锁庆的获奖作品,大多表现的是邮递员、修脚工、教师这样的基层小人物,但其作品主题却折射了时代精神,倡导了理想的社会风尚,这一特点被业界传为美谈,李锁庆也被冠以“江南一怪”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拍照并不单纯为工作,也是在追求一种美的艺术,我要拍下别人最美的瞬间,尤其是普通人的。”

人像模特儿“碰、寻、追”


  李锁庆执著于人像摄影并卓有成就,秘诀有二。
  其一为善找模特。平时在为顾客拍摄时,偶尔遇到长相标致、脸庞秀丽的顾客,他都要主动与人家相商,多拍几张自己满意也额外赠送人家的照片——此亦为出作品之一途径;但更多的时候,一有闲暇,他就站在照相馆的门口,神情专注地细细察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旦发现合乎他心目中形象的人物出现,就立刻追过去与之交谈,相邀拍摄;如果追不上,也要四方打探,登门寻访。由于这样的对象大多是青春貌美的姑娘,李师傅的这一“癖好”,一度还成为小城的趣谈。   模特之于人像摄影作品的质量高下,举足轻重。在顾客中发现,谓之“碰”;在行人中发现,谓之“寻”;而在来到小城作演出活动的演员,以及春节时從上海等大城市来小城走亲访友的人们中发现,谓之“追”。
  据当年与其同事的周益华说,李师傅当年真是痴迷,一有外地来的演出团来金坛,他就拉上他到后台等,等人家演出一结束,就与人家约时间。许多有趣的照片,都出自于那些气质好、表情自然到位的模特。其中一组表现滑稽人物神情的连续摄影作品,模特就是《一只绣花鞋》的男演员。
崇高的职业,1992 李锁庆 摄
喜剧人物,1970 李锁庆 摄

与“名士”相交

其他文献
利用Camera Raw调出非常丰富的云彩层次。  不同于传统常用的抠图法合成,本例我们利用变暗混合模式,结合蒙版工具做出十分自然的合成边缘过渡。混合模式用好了,省时省力高品质,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高级工具。  本图是一个经典场景了,好多的创作团都会去这里。照片拥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层次,特别是远处的云彩是最大的亮点。而前景中的桥和人物则成为剪影。为了加强对比,需要将人物和桥进一步调暗。另外左边的人物过于
“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摄影人最值得关注和记录的重要题材。江西摄影家蔡忠伟立足山村,不断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乡村的自然美、生态美与人文美。他的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形式多变,尤其对点、线、面的把控非常到位,力求从平淡之中挖掘美感,从细微之处体现内涵。
选自《垃圾围城》 王久良 摄  影像对现实问题能够产生影响和改变,是衡量纪实摄影的最高标准。能达到这样标准的摄影师屈指可数,王久良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垃圾围城》的广泛传播促使北京市政府投入100亿元对周边的近千个垃圾场进行治理,《塑料王国》的面世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政策发生改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关注社会问题。如果把他比作诗人,那应该是诗圣杜甫,在身心俱疲、风雨淋漓中还能
春暖之时,摄影界也开启了一年的热闹与繁忙。  刚刚过去的4月,高帆杯“行走中国”全国系列摄影活动在浙江萧山启动了。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本次系列活动是全国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的大型主题摄影活动。旨在以田野调查的方法,展示研究型影像作品成果。引导摄影人“面向土地、面向人民、面向生活”,倡导长期深入扎实地拍摄、收集、研究摄影图像,呈现日常中国乡村
夜游“小蛮腰”  广州塔由于独特的外形线条而被大家昵称为“小蛮腰”。它于2009年建成,总高600米,既是广州的新地标也是目前的中国第一高塔。由于抵达广州时已是夜幕时分,所以我来不及吃饭便驱车赶往“小蛮腰”,总算抢在熄灯前匆匆拍了几张。得益于35mm全画幅感光元件与EXPEED 3图像处理器,D610在ISO 1600感光度下也有令人满意的控噪表现。除此之外,AF-S 24-85mm 1:3.5-
个人网站:http://www.matthewjonesphoto.com/  摩托车除了是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街头运动领域一样,一些摄影师首先是玩家,在过程中用影像拍摄记录,逐渐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马修·琼斯(Matthew Jones)本是一名摩托少年,从拍着玩起步,逐渐成长为商业摄影师,并与凯旋、哈雷、雅马哈等厂商合作,他曾经脚踩轮滑,抓住绳子跟在摩托车后面拍摄,作品极富动感。关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声声祝福中,一组民族服装美图秀刷爆网络,掀起网友献礼祖国70华诞的热潮。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携手腾讯集团、腾讯微视策划推出的互动H5——《56个民族服装任你选!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通过人脸融合技术帮助网友“一键换装”,用户只需上传正脸照片,即可在线体验56个民族精美华丽的服装,为祖国送祝福。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10月1日22时,该活动共生成脸贴国旗、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大岳”之称,是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磅礴灵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  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  红墙绿瓦之下,两位武者相互切磋,将道家经典建筑与功夫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隔离天地间的境界,体现出道家“自然”美学。
泼辣24拍摄编辑两不误  泼辣24  iOS,免费安装全功能需付费  从名字你也能看出,泼辣24与著名的修片App泼辣修图出自同一家公司。发布不久就摘下了苹果应用商店2019年的年度趋势App头衔。它的强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拍摄,它具备惯性缩放和多种防抖模式等专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编辑,它不仅具备齐全的时间轴编辑能力,还具备编辑音轨、变速和调色等专业选项。此外,它还延续了泼辣系列可以导入或购买
在朝气蓬勃的鸟类摄影群体中,涌现出两种不同追求的鸟类摄影者,一种是以拍摄乌的种类为主,犹如集邮般地积累着不同鸟种的照片;还有一种则是以视觉优先的鸟类摄影师,不在乎鸟的品种,而关注于鸟类的影像艺术呈现。王凤超就是一位擅长以艺术手法拍摄鸟类的摄影师。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凤超始终思考并尝试着运用传统的摄影语言将心目中的鸟儿艺术地呈现在方寸之间,他的作品构图讲究,意蕴十足,无论是瞬间凝固还是动感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