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职新生对于环境适应问题为案例,从心理与现状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心理咨询策略,采用生理调节辅助性作用,系统脱敏法作为主要咨询线路,实施咨询策略,在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构建心理支撑外围系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帮助,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尽快适应高校生活。
关键词:中职学生;环境适应;心理咨询;策略
年龄和生理均处于过渡阶段的中职学生,在步入中职高校后,不适应学校环境。例如:一名中职学生,在宿舍经常哭泣,并不断打电话给家里,迫切回家,情绪低落、焦躁、常常失眠。家长和班主任对此种类型的学生甚是担心,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一些帮助,改善现状。
1分析案例
1.1分析现状
通过与这名中职学生接触后,认为其是这一种典型环境适应性障碍问题,主要原因是中职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咨询者倾诉欲望强烈,并且有明显的求助意识,愿意与咨询师沟通,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短暂性特点。咨询者心情低落,但身体健康、能量旺盛、面部自然、穿着清新,因此从外表上看不属于抑郁症。由于家长看望,均恢复正常,表现出依赖父母。
因此,通过以上简要分析,对其初步判断,咨询者属于短期性的环境适应性障碍。可以借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班级、宿舍和社会关系等方式,解决其环境适应问题,使其逐渐步入良好生活和学习状态,周期大约一个月。
1.2心理分析
这名中职新生是独身子女,是刚接触陌生环境产生不适应心理状态,体现在思念家庭、恐惧孤独,这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初次离开家庭常有的表现。在家中有亲人关心、呵护照顾,步入新环境过集体生活后,需要独立完成大多数事情,常感到失落、孤单等,消弱成长信息,从而出现退缩行为。这种行为状态相对冲突与矛盾,一方面向往学习,另一方面思念回家放弃学业,这是暂时性混沌的一种典型表现。
2帮助策略
对咨询者初步了解后,通过“系统脱敏主线、生理调节辅助、长期进行心理咨询”策略,激发学生潜在适应环境心理力量,从而构建完整的心理支持外围系统,集合外力助长与内力激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
2.1设置心理咨询
第一,明确咨询过程,也就是采用“系统脱敏主线、生理调节辅助、长期进行心理咨询”策略。第二,设置心理咨询安排表,对于初次心理咨询的学生,需要定期咨询回访,并逐渐缩减周期。第三,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将跟踪式咨询调查,更改为通过班主任进行间接性心理情况调查。
2.1.1保健策略
新生常情不自禁哭泣,原因可能边缘性的神经系统较为活跃,在生理保健上需要适当调节。心理咨询医师建议新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晒半个小时太阳、尽量每天吃薯类产品;少吃烧烤和碳酸饮料;坚持吃一个月维生素B6。
2.1.2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指诱导心理咨询者通过语言交谈暴露出自己的神经焦虑和恐惧情境,心理调节后,使其身心放松,对抗心理焦虑和烦躁,以致消除,具体如下:
第一,按照由亲到疏,请家长到学校陪同,陪同时间逐渐减少,亲情程度逐渐减弱。也就是开始母亲(父亲)陪同,舅妈(舅舅或叔叔),到姐姐(哥哥)陪同。从全天时间逐渐转为晚上休息,从家人入住学校到定期见面,直至学生能够独立适应学校环境。
第二,学校允许学生双休日返家,减少学生因突然独自生活而出现的环境恐惧,增加与家人团聚机会,使学生逐渐接受和融合新环境中,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和畏惧感。
第三,班主任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例如:组织课余集体游戏、班级聚餐等,通过积极引导,使中职新生逐渐建立良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并且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生活,避免学生独处,一个人吃饭或游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
2.2心理咨询支持策略
中职新生在与心理咨询医师沟通过程中,需要医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沟通频率逐渐减少,联系方式由面对面交谈改为短信交谈,从及时反馈转换为延时反馈等,从而形成一个自我接受等渐进式过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助完成,为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例如:对于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家庭要对于学生沟通和支持,使其产生独立生活的自信心,不要盲目催促学生接受新环境,应予更多的理解與宽慰。
3案例启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进入中职新环境后需要逐渐走向自我成长道路,家庭、学生和社会应该给予支持与鼓励,“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行动策略,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与生活环境。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方为协助点,对学生进行交叉支持的一种循环系统,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外部循环支持部分,学校属于主导力量,家庭支持是心理力量,社会支持是感染力量。外部支持强大,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和情感落脚点,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痛苦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自我成长有潜在的推动力量。因此,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系统,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有着激励和延伸的作用,可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于中职新生适应新环境和自我成长非常重要。新环境适应力伴随着部分中职学生长期生活或学习中,不同年龄可出现不同表现,这时需要学校提供长期的、全面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尽快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徐畅.高职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及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0-10)
[2]陈燕. 中职新生学校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J]. 当代职业教育,2012(02-15)
[3]邹洪升.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D]. 山东师范大学,2010(12-05).
关键词:中职学生;环境适应;心理咨询;策略
年龄和生理均处于过渡阶段的中职学生,在步入中职高校后,不适应学校环境。例如:一名中职学生,在宿舍经常哭泣,并不断打电话给家里,迫切回家,情绪低落、焦躁、常常失眠。家长和班主任对此种类型的学生甚是担心,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一些帮助,改善现状。
1分析案例
1.1分析现状
通过与这名中职学生接触后,认为其是这一种典型环境适应性障碍问题,主要原因是中职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咨询者倾诉欲望强烈,并且有明显的求助意识,愿意与咨询师沟通,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短暂性特点。咨询者心情低落,但身体健康、能量旺盛、面部自然、穿着清新,因此从外表上看不属于抑郁症。由于家长看望,均恢复正常,表现出依赖父母。
因此,通过以上简要分析,对其初步判断,咨询者属于短期性的环境适应性障碍。可以借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班级、宿舍和社会关系等方式,解决其环境适应问题,使其逐渐步入良好生活和学习状态,周期大约一个月。
1.2心理分析
这名中职新生是独身子女,是刚接触陌生环境产生不适应心理状态,体现在思念家庭、恐惧孤独,这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初次离开家庭常有的表现。在家中有亲人关心、呵护照顾,步入新环境过集体生活后,需要独立完成大多数事情,常感到失落、孤单等,消弱成长信息,从而出现退缩行为。这种行为状态相对冲突与矛盾,一方面向往学习,另一方面思念回家放弃学业,这是暂时性混沌的一种典型表现。
2帮助策略
对咨询者初步了解后,通过“系统脱敏主线、生理调节辅助、长期进行心理咨询”策略,激发学生潜在适应环境心理力量,从而构建完整的心理支持外围系统,集合外力助长与内力激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
2.1设置心理咨询
第一,明确咨询过程,也就是采用“系统脱敏主线、生理调节辅助、长期进行心理咨询”策略。第二,设置心理咨询安排表,对于初次心理咨询的学生,需要定期咨询回访,并逐渐缩减周期。第三,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将跟踪式咨询调查,更改为通过班主任进行间接性心理情况调查。
2.1.1保健策略
新生常情不自禁哭泣,原因可能边缘性的神经系统较为活跃,在生理保健上需要适当调节。心理咨询医师建议新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晒半个小时太阳、尽量每天吃薯类产品;少吃烧烤和碳酸饮料;坚持吃一个月维生素B6。
2.1.2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指诱导心理咨询者通过语言交谈暴露出自己的神经焦虑和恐惧情境,心理调节后,使其身心放松,对抗心理焦虑和烦躁,以致消除,具体如下:
第一,按照由亲到疏,请家长到学校陪同,陪同时间逐渐减少,亲情程度逐渐减弱。也就是开始母亲(父亲)陪同,舅妈(舅舅或叔叔),到姐姐(哥哥)陪同。从全天时间逐渐转为晚上休息,从家人入住学校到定期见面,直至学生能够独立适应学校环境。
第二,学校允许学生双休日返家,减少学生因突然独自生活而出现的环境恐惧,增加与家人团聚机会,使学生逐渐接受和融合新环境中,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和畏惧感。
第三,班主任经常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例如:组织课余集体游戏、班级聚餐等,通过积极引导,使中职新生逐渐建立良好师生和同学关系。并且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生活,避免学生独处,一个人吃饭或游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
2.2心理咨询支持策略
中职新生在与心理咨询医师沟通过程中,需要医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沟通频率逐渐减少,联系方式由面对面交谈改为短信交谈,从及时反馈转换为延时反馈等,从而形成一个自我接受等渐进式过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助完成,为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例如:对于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家庭要对于学生沟通和支持,使其产生独立生活的自信心,不要盲目催促学生接受新环境,应予更多的理解與宽慰。
3案例启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进入中职新环境后需要逐渐走向自我成长道路,家庭、学生和社会应该给予支持与鼓励,“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行动策略,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与生活环境。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方为协助点,对学生进行交叉支持的一种循环系统,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外部循环支持部分,学校属于主导力量,家庭支持是心理力量,社会支持是感染力量。外部支持强大,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和情感落脚点,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痛苦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自我成长有潜在的推动力量。因此,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系统,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有着激励和延伸的作用,可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于中职新生适应新环境和自我成长非常重要。新环境适应力伴随着部分中职学生长期生活或学习中,不同年龄可出现不同表现,这时需要学校提供长期的、全面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尽快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徐畅.高职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及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0-10)
[2]陈燕. 中职新生学校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J]. 当代职业教育,2012(02-15)
[3]邹洪升.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D]. 山东师范大学,201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