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效能是指“团体对组织和实施产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为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提高班级的集体效能,可以实现班集体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延续,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有助于学校和谐德育的开展、德育效果的巩固和德育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集体舆论氛围,形成优良班级风气
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正确的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予以表扬和鼓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进行批评和谴责。正确的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实现道德的内化。我通过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和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不断引导强化,班上的学生已经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对扰乱课堂秩序、影响集体荣誉、嘲笑他人等不良行为提出善意的批评。我将歌曲《自豪的建设者》改编为班歌《追梦的一班人》,以此激励同学们。
二、加强社交技巧教育,创建和谐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能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起摩擦、对立、冲突乃至对抗十分常见。因此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两个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为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文明礼仪》小册子,告知学生知书达理是使人接纳自己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明白平等、尊重、包容等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原则;引导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助互爱的真谛;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并引导他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寻找自身的不足”。其次,平时注意用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我做到对同事尊重礼貌,对学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班集体。
三、构建高雅班级文化,共创优雅班级环境
我将班级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室文化建设,一是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布设优雅的班级教室环境,体现出全班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同学的思想。我十分关注班级黑板报的选材和编排,讲台的布置,获奖证书、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张贴,锦旗、艺术作品的悬挂,卫生工具的摆放、垃圾的处理等细节。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我要求宿舍布置在设计中既突出高雅的情趣,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创意,因此有多个宿舍被评为“文明宿舍”。我班别具一格的教室和宿舍布置多次获得领导老师的好评,这样既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现有的审美水平,更让学生从表扬中体验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开展互动
一方面开展班级间的竞争。如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开展班内竞争。例如,在学习上,我将班级学生根据某种目标和标准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始终有种紧迫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在生活上,我以宿舍为单位,以德育量化考核为标准,开展宿舍间的比赛。通过这些良性竞争,既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合作气氛。当然,在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时,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主义,避免宗派效能的影响,关注降低集体效能的因素。
五、建设班级集体核心,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我选拔有一定能力和威信的学生出任班干部,组成素质相对较高的班干部队伍,使之既能起到榜样作用,又能很好发挥组织作用,形成集体核心,增强班级凝聚力,并通过班干部的领导行为和能力提高班级的集体效能。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机会。班级各种大事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商讨,去决定,尽量让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这样做,在客观效果上不但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还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建设多元开放的沟通管道,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如,设立班级管理意见簿、班主任信箱,创建班级QQ群,鼓励学生指出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交流各自的想法。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培养集体舆论氛围,形成优良班级风气
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正确的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予以表扬和鼓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进行批评和谴责。正确的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实现道德的内化。我通过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和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不断引导强化,班上的学生已经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对扰乱课堂秩序、影响集体荣誉、嘲笑他人等不良行为提出善意的批评。我将歌曲《自豪的建设者》改编为班歌《追梦的一班人》,以此激励同学们。
二、加强社交技巧教育,创建和谐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能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起摩擦、对立、冲突乃至对抗十分常见。因此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两个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为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文明礼仪》小册子,告知学生知书达理是使人接纳自己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明白平等、尊重、包容等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原则;引导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助互爱的真谛;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并引导他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寻找自身的不足”。其次,平时注意用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我做到对同事尊重礼貌,对学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班集体。
三、构建高雅班级文化,共创优雅班级环境
我将班级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室文化建设,一是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布设优雅的班级教室环境,体现出全班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同学的思想。我十分关注班级黑板报的选材和编排,讲台的布置,获奖证书、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张贴,锦旗、艺术作品的悬挂,卫生工具的摆放、垃圾的处理等细节。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我要求宿舍布置在设计中既突出高雅的情趣,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创意,因此有多个宿舍被评为“文明宿舍”。我班别具一格的教室和宿舍布置多次获得领导老师的好评,这样既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现有的审美水平,更让学生从表扬中体验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开展互动
一方面开展班级间的竞争。如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开展班内竞争。例如,在学习上,我将班级学生根据某种目标和标准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始终有种紧迫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在生活上,我以宿舍为单位,以德育量化考核为标准,开展宿舍间的比赛。通过这些良性竞争,既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合作气氛。当然,在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时,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主义,避免宗派效能的影响,关注降低集体效能的因素。
五、建设班级集体核心,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我选拔有一定能力和威信的学生出任班干部,组成素质相对较高的班干部队伍,使之既能起到榜样作用,又能很好发挥组织作用,形成集体核心,增强班级凝聚力,并通过班干部的领导行为和能力提高班级的集体效能。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机会。班级各种大事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商讨,去决定,尽量让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这样做,在客观效果上不但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还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建设多元开放的沟通管道,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如,设立班级管理意见簿、班主任信箱,创建班级QQ群,鼓励学生指出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交流各自的想法。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