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强调培养技能型与技术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有一些艺术类高职院校开设了工学结合的工作室。以构建工学结合工作室入手,介绍了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IOT工作室在教学模式、实践内容、考核机制上的改革。着重介绍了当前IOT工作室承接的项目,凸现项目推动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目推动;工学结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63-02
高职教育中的许多专业都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重点应放在能力和技能型的应用方面,同时应与行业紧密结合。而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填补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1]
一、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IOT工作室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实训室完成。学生很少接触到实际的企业项目。这样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2011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成立了物联网网络工作室(简称IOT工作室)。
1.工作室师资问题的解决。工作室需要的指导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2]。因此,我们一方面分期、分批安排相关教师下企业顶岗挂职,让校内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去拥有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另一方面,我专业与福建省最大的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在校内成立了金科网络技术学院。企业的工程师在教学、实训上对校内教师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得他们在指导工作室学生时更显游刃有余。
2.工作室组织结构介绍。工作室吸取企业管理经验,采用企业模式成立了技术培训部(负责新成员的技术培训、新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集训)、项目工程部(负责工程项目的实施)、综合业务部(负责项目的承接、运营以及新学员的吸纳和内务管理)。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学生,所有部门实现了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培训(技术培训部)学生。自我吐故纳新,指导教师提供支持并适度监管和引导。
3.以学生为主体的成员结构形成。IOT工作室在2011年组建伊始,学生成员主要由大三和大二参加省、全国高职技能竞赛的参赛学生组成,工作室也还未划分部门。第二年开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了一种分级筛选的机制来挑选新成员:首先在大一新生中宣传、纳新,吸收新鲜的血液;接着由大二、大三具有项目经验的学生对新生进行技术培训,某些技术内容学生会邀请校内外专家教师以专场讲座的形式来统一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核心学生自然地形成成了技术培训部、综合业务部的雏形。经过1~2个学期的培训,新生中的一部分有着责任心、表现突出的会被挑选进入技术部或综合业务部。这就形成了一个工作室骨干成员的良性循环。
二、IOT工作室目前引入的项目
作为一个工作室,如果无法引入源源不断的项目来推动,不仅无法形成工学结合里的“工”,完成“教、学、做”里的“做”,学生也无法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目前工作室主要的项目分为两大类:校内项目与校外项目。
目前校内项目主要有三个:
1.竞赛任务。工作室通过建立阶梯式的学生竞赛团队,为省赛和国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来传承优秀的竞赛精神和相互帮扶的文化。
2.实训基地运维服务。是学院教务处与IOT工作室积极推进的一个工学结合项目,运维范畴:辅助实验室教师对计算机类实训室的电脑及网络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该项目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查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提升学生的运维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3.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络运维服务。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IOT工作室正在开展的另一个工学结合项目。该项目以校园真实网络运维项目为基础,派生出校园有线网络测试与故障排查、校内运营商(电信、移动)无线网络接入效果测试等业务。参与人员由工作室优秀成员和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并发展成自己的业务团队。
校外业务目前主要也有三个:
1.企业有线、无线网络测试。IOT工作室在校外通过跟福州宏泰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与福州福光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外承接了企业有线网络测试、无线网络测试的运维项目。学生按照网络服务企业(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实施运费项目。
2.企业网络系统集成。IOT工作室承接了合作企业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外围工程项目,通过企业工程师带队,手把手地教,等到工作室学生对工程项目上手之后,以老带新,不断培养出更多掌握企业真实系统集成经验的学生来。
3.网院学生服务社会项目。2013年1月,世界500强、网络行业全球领军企业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公共事务部总监等一行莅临学院参观考察并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5月,我院及与思科公司大中华区进行进一步磋商,初步制定具体合作方案。经与思科公司负责人最终协商,在我院成立“Cisco实践与创新中心”。其中,IOT工作负责网院学生服务社会项目,负责梳理归纳出可以推广到福建省思科网络学院的工作室的架构、规则制定。
三、工作室项目的运作方式与考核
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核心课程(CCNA1-4、工程项目与系统集成、综合布线)与毕业设计的成绩与工作室项目的评分直接挂钩,占课程与毕业设计成绩的80%。如果项目有一定的规模与典型性,项目评分可以直接等同于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工作室接到项目后运作、考核的具体流程为:
1.教师或者企业工程师承接一个具体项目后即为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挑选学生组成项目组,项目经理可同时运作多个项目小组。
2.由项目经理讲授本项目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给学生布置所需查找的资料,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3.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长,然后把项目任务分解发放给各组学生,由组长负责子任务的分配,并在规定时间提交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项目后期实施要求每组按计划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完成任务。
4.学生到项目实地进行调研,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写出需求分析报告,进而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方案清晰、明确,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项目经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项目的平时成绩。
5.召开项目论证会,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展示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由其余小组针对展示的方案提出问题,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与优缺点。项目经理要把各组的讨论意见记录汇总。
6.在各组互相展示、讨论之后,由项目经理对各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进行点评。各组在其他组和项目经理的点评意见的基础上,对各自设计方案进行整改。
7.学生们根据设计方案在计划时间内实施项目。项目经理根据学生在整个项目分析、设计、实施阶段的表现,给出最后的成绩。
四、结论
计算机系网络专业引入工学结合工作室后,大量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工作室中去,通过源源不断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直接参与进去,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断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使得企业信心提升,不断提供项目给工作室。这种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扬鸣红.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31-34.
[2]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47.
关键词:项目推动;工学结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63-02
高职教育中的许多专业都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重点应放在能力和技能型的应用方面,同时应与行业紧密结合。而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填补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1]
一、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IOT工作室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实训室完成。学生很少接触到实际的企业项目。这样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2011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成立了物联网网络工作室(简称IOT工作室)。
1.工作室师资问题的解决。工作室需要的指导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2]。因此,我们一方面分期、分批安排相关教师下企业顶岗挂职,让校内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去拥有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另一方面,我专业与福建省最大的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联合在校内成立了金科网络技术学院。企业的工程师在教学、实训上对校内教师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得他们在指导工作室学生时更显游刃有余。
2.工作室组织结构介绍。工作室吸取企业管理经验,采用企业模式成立了技术培训部(负责新成员的技术培训、新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集训)、项目工程部(负责工程项目的实施)、综合业务部(负责项目的承接、运营以及新学员的吸纳和内务管理)。这些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学生,所有部门实现了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培训(技术培训部)学生。自我吐故纳新,指导教师提供支持并适度监管和引导。
3.以学生为主体的成员结构形成。IOT工作室在2011年组建伊始,学生成员主要由大三和大二参加省、全国高职技能竞赛的参赛学生组成,工作室也还未划分部门。第二年开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了一种分级筛选的机制来挑选新成员:首先在大一新生中宣传、纳新,吸收新鲜的血液;接着由大二、大三具有项目经验的学生对新生进行技术培训,某些技术内容学生会邀请校内外专家教师以专场讲座的形式来统一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核心学生自然地形成成了技术培训部、综合业务部的雏形。经过1~2个学期的培训,新生中的一部分有着责任心、表现突出的会被挑选进入技术部或综合业务部。这就形成了一个工作室骨干成员的良性循环。
二、IOT工作室目前引入的项目
作为一个工作室,如果无法引入源源不断的项目来推动,不仅无法形成工学结合里的“工”,完成“教、学、做”里的“做”,学生也无法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目前工作室主要的项目分为两大类:校内项目与校外项目。
目前校内项目主要有三个:
1.竞赛任务。工作室通过建立阶梯式的学生竞赛团队,为省赛和国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来传承优秀的竞赛精神和相互帮扶的文化。
2.实训基地运维服务。是学院教务处与IOT工作室积极推进的一个工学结合项目,运维范畴:辅助实验室教师对计算机类实训室的电脑及网络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该项目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查自己能力的机会,培养提升学生的运维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3.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络运维服务。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IOT工作室正在开展的另一个工学结合项目。该项目以校园真实网络运维项目为基础,派生出校园有线网络测试与故障排查、校内运营商(电信、移动)无线网络接入效果测试等业务。参与人员由工作室优秀成员和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并发展成自己的业务团队。
校外业务目前主要也有三个:
1.企业有线、无线网络测试。IOT工作室在校外通过跟福州宏泰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与福州福光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在校外承接了企业有线网络测试、无线网络测试的运维项目。学生按照网络服务企业(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实施运费项目。
2.企业网络系统集成。IOT工作室承接了合作企业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外围工程项目,通过企业工程师带队,手把手地教,等到工作室学生对工程项目上手之后,以老带新,不断培养出更多掌握企业真实系统集成经验的学生来。
3.网院学生服务社会项目。2013年1月,世界500强、网络行业全球领军企业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公共事务部总监等一行莅临学院参观考察并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5月,我院及与思科公司大中华区进行进一步磋商,初步制定具体合作方案。经与思科公司负责人最终协商,在我院成立“Cisco实践与创新中心”。其中,IOT工作负责网院学生服务社会项目,负责梳理归纳出可以推广到福建省思科网络学院的工作室的架构、规则制定。
三、工作室项目的运作方式与考核
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核心课程(CCNA1-4、工程项目与系统集成、综合布线)与毕业设计的成绩与工作室项目的评分直接挂钩,占课程与毕业设计成绩的80%。如果项目有一定的规模与典型性,项目评分可以直接等同于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工作室接到项目后运作、考核的具体流程为:
1.教师或者企业工程师承接一个具体项目后即为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挑选学生组成项目组,项目经理可同时运作多个项目小组。
2.由项目经理讲授本项目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给学生布置所需查找的资料,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3.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组长,然后把项目任务分解发放给各组学生,由组长负责子任务的分配,并在规定时间提交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项目后期实施要求每组按计划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完成任务。
4.学生到项目实地进行调研,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写出需求分析报告,进而设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方案清晰、明确,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项目经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项目的平时成绩。
5.召开项目论证会,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展示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由其余小组针对展示的方案提出问题,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与优缺点。项目经理要把各组的讨论意见记录汇总。
6.在各组互相展示、讨论之后,由项目经理对各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进行点评。各组在其他组和项目经理的点评意见的基础上,对各自设计方案进行整改。
7.学生们根据设计方案在计划时间内实施项目。项目经理根据学生在整个项目分析、设计、实施阶段的表现,给出最后的成绩。
四、结论
计算机系网络专业引入工学结合工作室后,大量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工作室中去,通过源源不断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直接参与进去,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断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使得企业信心提升,不断提供项目给工作室。这种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扬鸣红.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31-34.
[2]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