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资金控制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这是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过程中提高竞争力的必要的手段,本文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节点出发,探讨提高资金控制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强化流程控制,合理评估资产价值,规范资金运作程序,
【关键词】资金;控制;流程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资本运作的日趋程式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日益成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核心和根本,项目资金的控制力度决定项目资金规模是否合理、资金利用是否高效、资金流向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控制和管理。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和管理者,组织必须在项目实施前期的论证和决策、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完善项目结算审核、合理评估资产价值等方面全过程加强项目资金控制与流程,促进资金使用效率。 [1]
二、项目前期论证及调研,完善项目立项,积极进行有效决策
1、可行性研究论证(实用性)。组织内部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作为保障组织长远发展和合理布局的指导性纲要,结合总体规划和需求,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并使其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并进一步把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实施的必要步骤,保障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要求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以考量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
2、规模控制。在市场环境下,高效利用资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项目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结合项目实际,资金规模概算是控制资金规模的前提,从而确定合理的资金供应,高效地实施项目,控制资金支出规模。这就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防止资金虚支。
3、决策程序及决策机构。程序合法成为普遍观念被市场主体所接受,基于合法性的考量,要求市场主体(具备政府背景或政府投资背景)必须构建必要的程序和规范,保障依法、依程序进行决策,其能够促使决策透明,防止行为寻租。高效法定的决策议事机构是项目得以确定和实施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决策机构决策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组织机构内部的项目决策机构必须具备实现组织目标的胜任能力和素养。
4、资金落实与预算管理(全息性项目收支列支)。市场经济模式下对资金的高效配置是项目资金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合理资金筹措方式是保障落实资金的基本任务,以需求和规划为前提,以论证和调研为方法,以组织主体实力为依据确定资金来源。并进行全息性的项目收支预算编制,确保程序性的资金落实,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三、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加强制度设计,包括项目实施、管理、授权、程序、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1、招投标程序合法有效。项目实施行为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经济、竞争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必须仰仗于分层次项目实施程序,依据重要性、金额等进行充分透明的市场竞争,有效节约资金,降低寻租成本。在项目实施前,依据项目情况和项目需求拟定科学的招标方式、规范条款、争端协调、程序运行等,能够有效确保招投标结果公正,最大限度的维护项目管理方利益。
2、合同批复审签程序。合同规范和条款作为帝王条款,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对项目合同的批复必须通过专业性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议商审签,确保合同条款得到全息性审查,防止漏洞,降低因条款争议而损害利益的可能性,也可以有效释放争议,降低合同风险,减少因仲裁或诉讼引发的成本增加。
3、项目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层次(授权)。授权作为现代市场主体行为的分层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科学性能够提高运作效率,区分责任风险。项目实施的授权主要指基于成本与效率的平衡考虑以及决策层次划分问题,即分层次的决策主体确定、责任识别和风险识别等一系列行为和规范。同时,需加强对变更事项认定与控制,防止成本加剧、资金供应矛盾和某些市场主体不正当竞争和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所以决策授权成为资金控制的关键点,使其符合必要的程序和授权审批。 [3]
4、项目质量及实施进度监控。质量控制和进度监控是项目资金得以合理有效利用的重要要素,项目质量层次直接决定项目价值估值和使用价值,确保按规划设计实施,有效防止项目质量缩水。并适时的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完成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按期使用,控制因进度原因导致成本费用剧增,有效防范资本支出规模增加。
5、进度资金结算编制与审核控制。进度资金结算必须以现场施工实际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监理人员或现场管理人员发挥监管职责,以规范、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现场施工情况为依据进行有效的审核,以防引发过度支付风险。同时根据竣工验收情况有效判断项目是否应按规范、合同要求等进行项目结算,进一步进行符合性认定,加强结算编制和审核控制。
四、完善项目结算审核,评价项目执行效力
1、竣工资料搜集整理。项目资料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是反映项目真实造价规模的依据,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搜集完整有效的前期批复文件、程序性文件、变更批复资料、影响造价的决策文件资料、竣工资料等,项目管理方应进行必要的认定和评价,并依据充分的资料进行造价成本的初步审核,凭借现场管理的优势去伪存真,对项目实施方虚报或高估造价成本进行必要的去除,反映真实造价。
2、项目竣工事项审核、结算造价审核与预算资金的偏离度审核。项目是否竣工验收、质量是否合格以及项目资料是否完备是项目审核的基本前提,能够有效识别和区分项目管理方和审核方的责任和风险。根据概算文件、立项文件、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图、竣工图等资料,审核合同是否履行,结算造价规模和预算资金进行偏离是否适度,进而初步判断造价的真实性,为实质性审核提供宏观依据。
3、项目结算实质性审核与认定。实质性审核指的审核主体基于规范原则的造价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认定,这种认定取决于审核人员的胜任能力,一般而言,职业素养、规范掌握、行业习惯、执业经验、职业道德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质性审核结果是否得以客观反映。具体而言,审核主体依据完整真实的竣工结算资料,通过符合性审核、市场行情考察和精确的工程量计量,并进行结算报告认定,从规范层面和实质性审核层面对项目真实造价得以成果性的认定,从而在法律层面使审核结果得以确认,并作为项目主体性成本和资金结算的唯一依据,反映项目真实造价,达到资金控制的目的。
4、合理控制费用成本,有效归集其他各类费用。对于依法缴纳各种规费,包括政府性、政策性费用支付等费用进行合理归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避寻租性费用,并通过有效的控制程序和规范,控制项目设计、勘察、监理、考察、调研等方面的费用。同时必须依法收缴应由项目实施方负担或利用项目管理方资源的费用,作为管理方收入予以确认,有效控制资金支出规模。
5、合理评估资产价值。在项目实质上审核认定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决算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进执行必要的审查程序,核实项目总体资金支出规模是否偏离预算额度并结合项目实际和授权层次分析原因,并结合以上所述的项目造价审核结果、各类费用等进行审查,核实其是否作为资产价值的构成部分,并通过组织内部资产管理机构对项目总资产予以认定,并按照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定予以建卡登账,终结项目投资,最终确定真实的资金支出总规模。
五、结束语
通过全过程的项目资金控制管理与流程控制,构筑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等各个环节和层次执行力度的评价,进行项目评价与反思,对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寻租行为予以惩戒,并进一步完善控制流程和控制规范,创造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根源上控制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虞文钧.内部控制制度[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希特(hitt.M.A),(美)爱尔兰(ireland.R.D),(美)霍斯基森(hoskison.R.E)著;吕魏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四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3]孙科炎.决策的逻辑[J] .广东旅游出版社,2014.11.
作者简介:
温航雄,男,审计师,西安工程大学审计处。
【关键词】资金;控制;流程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资本运作的日趋程式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日益成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核心和根本,项目资金的控制力度决定项目资金规模是否合理、资金利用是否高效、资金流向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控制和管理。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和管理者,组织必须在项目实施前期的论证和决策、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完善项目结算审核、合理评估资产价值等方面全过程加强项目资金控制与流程,促进资金使用效率。 [1]
二、项目前期论证及调研,完善项目立项,积极进行有效决策
1、可行性研究论证(实用性)。组织内部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作为保障组织长远发展和合理布局的指导性纲要,结合总体规划和需求,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并使其符合战略规划的要求。并进一步把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实施的必要步骤,保障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要求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以考量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
2、规模控制。在市场环境下,高效利用资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项目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结合项目实际,资金规模概算是控制资金规模的前提,从而确定合理的资金供应,高效地实施项目,控制资金支出规模。这就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防止资金虚支。
3、决策程序及决策机构。程序合法成为普遍观念被市场主体所接受,基于合法性的考量,要求市场主体(具备政府背景或政府投资背景)必须构建必要的程序和规范,保障依法、依程序进行决策,其能够促使决策透明,防止行为寻租。高效法定的决策议事机构是项目得以确定和实施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决策机构决策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组织机构内部的项目决策机构必须具备实现组织目标的胜任能力和素养。
4、资金落实与预算管理(全息性项目收支列支)。市场经济模式下对资金的高效配置是项目资金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合理资金筹措方式是保障落实资金的基本任务,以需求和规划为前提,以论证和调研为方法,以组织主体实力为依据确定资金来源。并进行全息性的项目收支预算编制,确保程序性的资金落实,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三、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加强制度设计,包括项目实施、管理、授权、程序、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1、招投标程序合法有效。项目实施行为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经济、竞争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必须仰仗于分层次项目实施程序,依据重要性、金额等进行充分透明的市场竞争,有效节约资金,降低寻租成本。在项目实施前,依据项目情况和项目需求拟定科学的招标方式、规范条款、争端协调、程序运行等,能够有效确保招投标结果公正,最大限度的维护项目管理方利益。
2、合同批复审签程序。合同规范和条款作为帝王条款,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对项目合同的批复必须通过专业性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议商审签,确保合同条款得到全息性审查,防止漏洞,降低因条款争议而损害利益的可能性,也可以有效释放争议,降低合同风险,减少因仲裁或诉讼引发的成本增加。
3、项目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层次(授权)。授权作为现代市场主体行为的分层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科学性能够提高运作效率,区分责任风险。项目实施的授权主要指基于成本与效率的平衡考虑以及决策层次划分问题,即分层次的决策主体确定、责任识别和风险识别等一系列行为和规范。同时,需加强对变更事项认定与控制,防止成本加剧、资金供应矛盾和某些市场主体不正当竞争和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所以决策授权成为资金控制的关键点,使其符合必要的程序和授权审批。 [3]
4、项目质量及实施进度监控。质量控制和进度监控是项目资金得以合理有效利用的重要要素,项目质量层次直接决定项目价值估值和使用价值,确保按规划设计实施,有效防止项目质量缩水。并适时的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完成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按期使用,控制因进度原因导致成本费用剧增,有效防范资本支出规模增加。
5、进度资金结算编制与审核控制。进度资金结算必须以现场施工实际为出发点,这就要求监理人员或现场管理人员发挥监管职责,以规范、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现场施工情况为依据进行有效的审核,以防引发过度支付风险。同时根据竣工验收情况有效判断项目是否应按规范、合同要求等进行项目结算,进一步进行符合性认定,加强结算编制和审核控制。
四、完善项目结算审核,评价项目执行效力
1、竣工资料搜集整理。项目资料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是反映项目真实造价规模的依据,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应搜集完整有效的前期批复文件、程序性文件、变更批复资料、影响造价的决策文件资料、竣工资料等,项目管理方应进行必要的认定和评价,并依据充分的资料进行造价成本的初步审核,凭借现场管理的优势去伪存真,对项目实施方虚报或高估造价成本进行必要的去除,反映真实造价。
2、项目竣工事项审核、结算造价审核与预算资金的偏离度审核。项目是否竣工验收、质量是否合格以及项目资料是否完备是项目审核的基本前提,能够有效识别和区分项目管理方和审核方的责任和风险。根据概算文件、立项文件、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设计图、竣工图等资料,审核合同是否履行,结算造价规模和预算资金进行偏离是否适度,进而初步判断造价的真实性,为实质性审核提供宏观依据。
3、项目结算实质性审核与认定。实质性审核指的审核主体基于规范原则的造价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认定,这种认定取决于审核人员的胜任能力,一般而言,职业素养、规范掌握、行业习惯、执业经验、职业道德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质性审核结果是否得以客观反映。具体而言,审核主体依据完整真实的竣工结算资料,通过符合性审核、市场行情考察和精确的工程量计量,并进行结算报告认定,从规范层面和实质性审核层面对项目真实造价得以成果性的认定,从而在法律层面使审核结果得以确认,并作为项目主体性成本和资金结算的唯一依据,反映项目真实造价,达到资金控制的目的。
4、合理控制费用成本,有效归集其他各类费用。对于依法缴纳各种规费,包括政府性、政策性费用支付等费用进行合理归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规避寻租性费用,并通过有效的控制程序和规范,控制项目设计、勘察、监理、考察、调研等方面的费用。同时必须依法收缴应由项目实施方负担或利用项目管理方资源的费用,作为管理方收入予以确认,有效控制资金支出规模。
5、合理评估资产价值。在项目实质上审核认定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决算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进执行必要的审查程序,核实项目总体资金支出规模是否偏离预算额度并结合项目实际和授权层次分析原因,并结合以上所述的项目造价审核结果、各类费用等进行审查,核实其是否作为资产价值的构成部分,并通过组织内部资产管理机构对项目总资产予以认定,并按照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定予以建卡登账,终结项目投资,最终确定真实的资金支出总规模。
五、结束语
通过全过程的项目资金控制管理与流程控制,构筑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等各个环节和层次执行力度的评价,进行项目评价与反思,对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寻租行为予以惩戒,并进一步完善控制流程和控制规范,创造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根源上控制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虞文钧.内部控制制度[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希特(hitt.M.A),(美)爱尔兰(ireland.R.D),(美)霍斯基森(hoskison.R.E)著;吕魏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四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3]孙科炎.决策的逻辑[J] .广东旅游出版社,2014.11.
作者简介:
温航雄,男,审计师,西安工程大学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