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教育行业,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十年有余,对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产生较大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随之变化。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学科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高效课堂;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51
  学生在初中阶段只有到了初三才能接触到化学,这个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初步阶段,教师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结合概念、练习题以及实验等多方面的教学,推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本文主要围绕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原因、重要性以及策略展开论述,结合新课改的时代背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原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就需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1.改变评价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而又死板的,通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但是仅仅通过纸笔测验这一个环节是不均衡的,因为化学并不是一门全理论性的学科,它更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试卷上的题目无法全面地测量学生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理论知识较弱,但在实践时却表现优异,单一的评价方式只会抹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评价方式,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地评价学生。这样一来,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真实的情况,不断优化教学。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他们心理依旧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求知欲。在他们刚接触到化学时,他们会对这门全新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久而久之会因为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导致积极性下降。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改变他们对化学的认识,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课改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途径
  1.融洽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交流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亦师亦友,有问题一起解决,密切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融洽,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才会积极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敢于提出质疑。很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并不是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而是因为任课教师幽默风趣,受到学生喜爱。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课,基础都差不多,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教师更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在批改作业还是课堂提问,都要持着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进行。除此之外,初中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教师应多对其进行鼓励,这需要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症下药,用鼓励代替批评。部分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对理科学科有着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多加引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敢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教师才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研究表明,兴趣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效、最稳定的因素,在学习中,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水的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市面上流通的饮用水,各种水的成分,什么样的水饮用才是没问题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积极地调查,并对各种饮用水进行分析。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水这一知识的认知会愈发清晰,全面了解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饮用水成分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到商业炒作不可信,各种营养水、放心水都有可能存在隐患。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调查分析水资源后能深入地了解当前存在的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以及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3.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营造探究氛围
  实验是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能够很好地解释化学规律。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囊括了大大小小的40多个化学实验,既有探究性实验,也有自主式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发现,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营造探究的课堂氛围,并且通过实验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最常见的制备氧气这个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分解过氧化氢获得氧气,还有一种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将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制图画出来,教师再将实际的实验装置拿出来为学生演示氧气制取的过程,再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来教学氧气的性质。在教学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把刚熄滅的火柴靠近出气口,这时学生可以发现火柴复燃了。这就是氧气的第一个性质:助燃性,可以促进燃烧。学生看到火柴复燃以后会产生感慨,而这样的教学能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停留,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会十分深刻,而且在探究性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来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的资源供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满足初中学生的特点,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枯燥、抽象的化学概念通过直观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丰富学生认知,拓宽视野,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5.推陈出新,拓展学生思维
  传统的演示模式往往会忽略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要想展示真正优秀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及教案中的传统内容,还应当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更好地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优势。
  比如,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时,可以先取少量红磷做实验,这是进入的水不能达到五分之一;然后取足量红磷,等红磷燃烧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这时水也进入不了五分之一;另外,也可以用木炭替换红磷,这时水根本进入不了集气瓶,这样通过错误的操作,得不到需要的现象,最后再通过规范操作,即红磷足量,装置密闭性良好,等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得出正确结论。
  可见,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使得演示实验有了新的活力,給学生带来全新的化学实验学习体验。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只有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这不仅是新课改对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也是教师需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许杨秋.新课程背景下的开放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四)[C],2020.
  [2]李梅.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三)[C],2020.
  [3]骆泽元.浅谈利用微课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三)[C],2020.
  [4]杜艳.以微见著,优化教学——浅谈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的功能[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六)[C],2020.
  注:本文是甘肃省天水市2019年“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研究》,课题编号:TS[2019]LX211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大气污染,能源枯竭问题屡屡出现。绿色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运用中正逐步得到认可。绿色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理念,在具体的高中化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实验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因此,绿色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提出,适应了当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减少化学实验对生活和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关
摘要:课堂教学中要有一个好的问题。要想设计的问题有质量,至少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要适当;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问题要明确,容易被学生理解;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考虑到学生会怎么回答。  关键词: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105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但也容易造成“满堂灌”[1
摘要:国内在语言冷暴力的研究上成果丰富,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存在的问题是在语言冷暴力研究的适用范围与对象上,更注重家庭与职场,对校园与学生的关注较少。虽然有许多借鉴之处,但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笔者成立课题组从县域高中农村学校展开调研,为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的解决提供一些现实参考。  关键词:农村;薄弱高中;学生间语言冷暴力;现象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需要教师更多的创新与变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作为陪伴学生成长并指引他们前进的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去,用兴趣来拥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式,学习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要:计算机的普遍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日常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创造出新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作为良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在教学的开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生本课堂为核心,生本课堂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生本课堂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基于
摘要:研究表明,阅读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本身,也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其听、说、写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习得第二语言(Bell,1998;王蔷、陈则航,2016)。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合理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建模思维,充分将写作抽象的概念与阅读篇章中的架构形式、内在逻辑、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树立直观的、正确的写作理念,并触类旁通,对同类话题作文有二次创作的能力(龙强云,2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环境中,初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亟须得到德育教师的正确指引。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令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的传统文化自主探究活动,借助“他者”视角彰显中华文明,开展道德与法治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传统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展的如火如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多方式、多渠道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本文就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90-1      传统的分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外加每天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很多学生都存在情绪波动大,思想易偏激,行为易冲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愈加凸显出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疏导的重要性。对此,本文对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的有效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疏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教师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本文围绕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125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重要性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