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言稚语焕发诗情画意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篇幅短小,具有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训练儿童语言能力最好的启蒙教材。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儿童诗的诵读和理解,往往忽略了儿童诗的创编。实际上,孩子天生是个诗人,童心是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模仿、放飞想象、再现生活、呼唤情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诗性大发,思如泉涌。
  一、模仿——创造的桥梁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学写诗歌亦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拐杖,从中汲取“写”的形式、方法和视角。一、二年级教材中,儿童诗已占阅读总篇目的42%,这为孩子的学习和模仿提供了丰富的范本。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生动的语言,感受纯真饱满的情感,并且激发模仿表达的欲望。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风》,这首诗语言浅显、生动,很适合学生仿写。学完这首小诗后,我进行了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景物在风中的变化呢?”孩子们说到落叶、小草、花儿、红领巾……我进一步追问:“风来了,许多事物随风摆动,比如落叶打着旋儿落下来,就像在干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像在跳舞、像在做操、像在翻跟斗等。于是,我启发学生模仿课文来表达。学生创作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一首首清新的小诗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他们兴致勃勃地模仿着、创造着、表达着……
  二、想象——表达的翅膀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儿童是一个最富有想像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由驰骋。
  例如,二年级儿童诗《贺年片》选取学生熟悉的大自然的景物作为礼物,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感悟大自然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美好祝愿。
  在学生走进文本以后,还要启发想象、跳出文本,进行基于个体体验基础上的个性的升华与张扬,即发学生“自己之声”。从学生精彩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纯,从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领略到每一个“哈姆雷特”的不同风采。
  三、生活——诗作的源泉
  生活是童诗创作的源泉,自然界更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因为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让儿童的天性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潜意识中具有一种万物有灵的倾向,认为人以外的一切自然存在,如动植物、江河、山脉、日月星辰,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所以我们要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
  例如,执教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插秧》一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之后,我带学生来到校园里的喷水池旁,兴致盎然地引导学生欣赏水池边的景物:柳树、茶花、假山、蜻蜓等等。然后,来个水池边的赛诗会,让学生在清水假山中,在绿树红花中创编诗歌。
  四、情感——语言的灵魂
  诗以深厚的感情为生命,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因此引导学生写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歌颂它,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
  例如,执教北师大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一课,通过对母爱的体会,理解妈妈的爱,呼唤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如何让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呢?我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感悟、去体会,再适时引导,让学生仿写儿歌,写写自己的妈妈。不少孩子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妈妈的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绿豆汤”;有的说,“妈妈的爱是那温暖的棉被”;还有的说,“妈妈的爱是那严厉的目光,伴随着我一天天成长”。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讶异于学生的童言稚语所焕发的诗情画意。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的脑海里,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只要我们引导点拨得法,还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儿童诗的创作一定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回答了各位先生对《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的质疑,对使用文件和档案的概念问题,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的问题,档案之义形成在前、文件之义产生在后的问题,以及档案的副本问题、档案的唯一性问题等作出了说明,并谈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 文件 关系    笔者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论档案形成在前》(以下简称《论档案》)一文,受到了同仁的关注。《档案管理》200
[摘 要]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班主任采用柔性管理,适合性更高,其操作实践效果更值得期待。柔性管理体现在班级管理的诸多方面:管理环境营造、师生交流沟通、班级活动组织、同学纠纷干预、家校管理对接等,都属于柔性管理的切入点。班主任要做好学情分析,适时采取柔性管理行动,从思想深处展开管理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柔性管理;效率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以
2017年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从七月初开始,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从全国各地的出版社源源不断地向这里汇聚。因为7月13日,这里有一场盛会——江苏省第七届书展。这一天,人们在博览中心忽然看到了那些平常只有在电视上才可以看到的梁衡、曹文轩、于丹、黄蓓佳……这些思想界、学术界、文学界的“大咖”们。  沈晓昕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的一场名家云集的图书盛会上,竟有一场由她主讲的讲座。超越人生预设的精彩  国学经典是
[摘 要] 要创新学科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准衔接,美术教学中要开发学生能够认知的民族艺术资源,以民族文化融合为旨归,丰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 美术核心素养;乡土文化艺术;民族文化融合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初中部)为例,学校美术教学对藏族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秉持“从爱出发”的政治理念,创新性地把藏族乡艺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焊条”
“有为才有位”这句经典哲理语言,激励着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有所作为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我更欣赏“有位要有为”这句话。作为档案人员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需要具备严明的纪律性、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自觉性、积极的主动性的人才能坐。这个“位”是人民赋予的,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  “位”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责任。有了“位”,才能有更大作为。岗位是发挥作用的平台,有了平台就会如鱼得水,充分发挥才能,做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关键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学 理论 危机 意义    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与档案是
[摘 要] 中小学课堂评价这一项常规的教育教学,是触动师生心灵的灵动之笔。从课堂评价谈有效教学,看似有些微不足道,实则小中见大,意义深远。  [关键词] 课堂评价;多元化;价值开发  目前,中小学各学科的有效教学,国内研究的重点局限在了课堂教学范畴,大家更多地是把眼光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在此大方向下,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检验教学质量的环节:课堂评价。  一、期望理论:
[摘 要] 语文教学设计及场景建构应符合新课标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场景的建构中,注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学设计;场景建构;开放性作业  《父爱之舟》是一篇表达父爱的抒情散文,通过梦境,描写多个生活场景,为我们呈现
[摘 要] 教育讲究艺术,作为班主任更要摒弃生硬的管理,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育人,化管理的被动为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 故事;自我教育;沟通;呵护;扶助;提升  故事德育应如雨露滋润心田,应在点滴之处,应在每个学生。故事之美,美在沟通、美在呵护、美在扶助、美在提升。每一位班主任的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就让这些故事,化作一缕缕春风,随风潜入学生的心田,成为永恒的、不变的主题。小
[摘 要]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要在充分感知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浸润,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性能力。   [关键词] 聚焦;着力点;言语;训练;思维能力  随着统编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比重的不断增加,如何依托古典诗文的特点,训练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诵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