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SUV,福特的自豪感程度不低,从1961年的Mutt开始,已经拥有了几十年的设计制造经验。但是正经向中国引进生产SUV,却是近两年的事。从这可以看到,长安福特对于国内火爆的SUV市场可谓不够敏感。在去年底的翼虎之后,更小一号的翼搏也来到了我们面前。从这个投放密度来看,长安福特在SUV产品的投入力度却足够大。而且,对于翼搏来说,可谓没有特别针锋相对的市场对手,它的上市开辟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9到12万的合资SUV。从这点上来看,长安福特对于市场的尝试手段还是很有魄力的。再往前看一下,这倒是按照福特在中国的2015战略踏出的必经步伐。在翼搏之后,今年还会带来“阿斯顿·马丁大嘴版”的蒙迪欧致胜,还有跟翼搏同平台的改款嘉年华。
城市,而且SUV
回到翼搏本身。我们这次的见面场合是在东南地区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这个地方没有埋没它的卖相,尤其是侧开式的尾门加上车身同色的备胎罩,让城市里的许多普通车型相形失色。开口极大的前格栅给人印象也很深刻,不过我个人并不大喜欢这个处理,因为它给人的侵略性过强,从而折射出对自身安全自信的不足。外突的轮眉倒是提醒着路人:再小我也是个SUV。从离地间隙和短短的前、后悬来看,翼搏也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之辈。
内饰方面,翼搏表现出了长安福特的最新实力,比起当年第一次引进福克斯时的工艺水平,提高了不只是一个档次。充满科技感而又不显奢侈的设计安放在翼搏车里是恰如其分。
增压,而且排量够小
除了车型的市场定位之外,翼搏在国内车市的创举其实还表现在动力方面,它率先投放了本土生产的1.0T发动机。这么小排量的增压发动机确实是解决城市SUV动力和油耗平衡的上佳方案。略显诡异的是,首批投放市场的车型,配合这款动力的只有手动变速器。在我看来,这个区间的准车主大多为摸车不多的城市白领,女性的比例不会低,要这部分人接受手动挡的驾驶方式,不大容易。于是我们挑选了另外一款动力配置作为此次首次试驾的对象。它的动力来福特传统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最新普及长安福特型谱的PowerShift 6速双离合变速器。
这款发动机可输出81千瓦的最大功率和140牛米峰值扭距,采用了全新的双独立凸轮轴可变正时系统技术,可对气门迭开角(发动机进气阀与排气阀同时开启的时间窗口)实现较高精度的、连续可变控制。除了通过连续调整气门迭开角实现最大的燃油经济性或动力输出之外,扭距曲线的拓宽是这一技术的另外一个好处。此外,还可促进“内部废气再循环”效应,降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氮氧化物(烟雾的主要来源)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也算对减轻如今人人喊打的高PM2.5有所贡献。
轻巧,而不飘逸
最近长安福特的试驾环节总能让我们把车开得比较充分。这一次也不例外,从福州城交给我们车之后,只需当天还到武夷山即可。高速狂奔、城里兜圈找饭辙、山里走走停停看风景,这些机会我们都不会放过。在这个过程中,翼搏具有小巧玲珑的车身和比较高的坐姿,这让我们一路拥有不错的视野。这应该也正是城市SUV的卖点之一,抢车位不吃亏,又不用仰视别人。
从地库出发时,我们的摄影王锋同志爬上副驾驶一关门,我就忽然感觉环境音尽失,隔音效果做得不错,这个印象在随后的各种道路行驶过程得到了验证,确实比同价位的轿车车内噪音都要好一些。
在翼搏之前,我还开过别的窄轮距、高车身车型,这类车最大的问题是稳定性不够而影响舒适性。翼搏在这方面算是做得还不错的,悬架的减震吸收比较平稳,正常速度过弯时指向还算清楚,车身倾侧感不明显。不管是油门踏板还是路感反馈,都保留了欧美车型所具备的沉稳特点。虽然没有提供提供四驱版本,我为了满足王锋的拍摄需求,依然在水边的滩涂处进行了一段涉水驾驶。在那个时候,翼搏相比轿车来说较高的离地间隙还是具备优势的。这让翼搏车主的活动范围,能够略微更大一些,这方面的日常实际应用就是在车位紧张时迈上一些轿车不敢尝试的台阶位置。
作为福特的又一款世界车,翼搏在世界各地进行了12000多项极端行驶测试试验,确保其在全球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包括模拟中国顾客驾车习惯,在高温,高寒和高海拔等环境下进行路试。在引进中国生产之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设计改动。从中可以看出福特对中国市场的部分诚意。不过,这样全新的一个市场空间是否会让福特收获满意的销量呢?上市更早一些、价位比翼搏高出一个区间的别克昂科拉月销量不下四位数,这应该是福特对翼搏的预期底线。
城市,而且SUV
回到翼搏本身。我们这次的见面场合是在东南地区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这个地方没有埋没它的卖相,尤其是侧开式的尾门加上车身同色的备胎罩,让城市里的许多普通车型相形失色。开口极大的前格栅给人印象也很深刻,不过我个人并不大喜欢这个处理,因为它给人的侵略性过强,从而折射出对自身安全自信的不足。外突的轮眉倒是提醒着路人:再小我也是个SUV。从离地间隙和短短的前、后悬来看,翼搏也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之辈。
内饰方面,翼搏表现出了长安福特的最新实力,比起当年第一次引进福克斯时的工艺水平,提高了不只是一个档次。充满科技感而又不显奢侈的设计安放在翼搏车里是恰如其分。
增压,而且排量够小
除了车型的市场定位之外,翼搏在国内车市的创举其实还表现在动力方面,它率先投放了本土生产的1.0T发动机。这么小排量的增压发动机确实是解决城市SUV动力和油耗平衡的上佳方案。略显诡异的是,首批投放市场的车型,配合这款动力的只有手动变速器。在我看来,这个区间的准车主大多为摸车不多的城市白领,女性的比例不会低,要这部分人接受手动挡的驾驶方式,不大容易。于是我们挑选了另外一款动力配置作为此次首次试驾的对象。它的动力来福特传统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最新普及长安福特型谱的PowerShift 6速双离合变速器。
这款发动机可输出81千瓦的最大功率和140牛米峰值扭距,采用了全新的双独立凸轮轴可变正时系统技术,可对气门迭开角(发动机进气阀与排气阀同时开启的时间窗口)实现较高精度的、连续可变控制。除了通过连续调整气门迭开角实现最大的燃油经济性或动力输出之外,扭距曲线的拓宽是这一技术的另外一个好处。此外,还可促进“内部废气再循环”效应,降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氮氧化物(烟雾的主要来源)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也算对减轻如今人人喊打的高PM2.5有所贡献。
轻巧,而不飘逸
最近长安福特的试驾环节总能让我们把车开得比较充分。这一次也不例外,从福州城交给我们车之后,只需当天还到武夷山即可。高速狂奔、城里兜圈找饭辙、山里走走停停看风景,这些机会我们都不会放过。在这个过程中,翼搏具有小巧玲珑的车身和比较高的坐姿,这让我们一路拥有不错的视野。这应该也正是城市SUV的卖点之一,抢车位不吃亏,又不用仰视别人。
从地库出发时,我们的摄影王锋同志爬上副驾驶一关门,我就忽然感觉环境音尽失,隔音效果做得不错,这个印象在随后的各种道路行驶过程得到了验证,确实比同价位的轿车车内噪音都要好一些。
在翼搏之前,我还开过别的窄轮距、高车身车型,这类车最大的问题是稳定性不够而影响舒适性。翼搏在这方面算是做得还不错的,悬架的减震吸收比较平稳,正常速度过弯时指向还算清楚,车身倾侧感不明显。不管是油门踏板还是路感反馈,都保留了欧美车型所具备的沉稳特点。虽然没有提供提供四驱版本,我为了满足王锋的拍摄需求,依然在水边的滩涂处进行了一段涉水驾驶。在那个时候,翼搏相比轿车来说较高的离地间隙还是具备优势的。这让翼搏车主的活动范围,能够略微更大一些,这方面的日常实际应用就是在车位紧张时迈上一些轿车不敢尝试的台阶位置。
作为福特的又一款世界车,翼搏在世界各地进行了12000多项极端行驶测试试验,确保其在全球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包括模拟中国顾客驾车习惯,在高温,高寒和高海拔等环境下进行路试。在引进中国生产之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设计改动。从中可以看出福特对中国市场的部分诚意。不过,这样全新的一个市场空间是否会让福特收获满意的销量呢?上市更早一些、价位比翼搏高出一个区间的别克昂科拉月销量不下四位数,这应该是福特对翼搏的预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