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气质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当我们从人群中穿过,能够从匆匆人流中发现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吗?其实,区别他们很简单。成功者和失败者走路的姿势、速度、眼光、表情、神态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成功者,行走的速度是快捷的,目光如剑,神态自信,他周身洋溢着自信自强的气质。而一个失败者,走路拖泥带水,目光呆滞短浅,表情暗淡。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决断力和自信力的人。
  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越苦难,坚信自己的魄力能够打开困境,坚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成功。而一个失败者,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力,缺乏心理上的必胜信念,因此缺乏先行一步的勇气,最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陷入不可救药的泥潭。
  气质无法模仿。很多艺术家都不大注意外表的修饰,甚至不修边幅、浪迹江湖。所以,艺术圈里那些在思想或技艺方面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总是刻意模仿,以标新立异、不修边幅来标榜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了。其实,一个杰出的艺术家,绝对不是靠标新立异成名,人们也不会因为你的不修边幅就认为你是一个艺术家。
  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干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自信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心能够把一个人的才干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其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在一个自信者面前,我们能感觉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人,你会感觉到安全和踏实。而一个失败者就不同了,那种穷途末路的无奈,那种无计可施的窘迫,那种无能为力的尴尬,只能让我们选择躲避。
  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有一段话:“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发现了年轻的苏轼,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当时,还有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年轻才俊,在欧阳修的举荐之下,纷纷走上文坛,宋代一时人文繁荣。一批年轻人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出来了,他们取代欧阳修了吗?没有,欧阳修与他们一起,组成了宋代最璀璨的文学星空,相互辉映。而欧阳修,因为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他们在一生当中,坎坷多难,但是愈挫愈奋,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他们的身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忧郁、胆怯、恐惧这些词汇。这种成功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点燃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往无前,永远乐观,抛弃犹豫,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坚信自己必定会走向事业的成功,遇到困难决不瞻前顾后、气馁后退,你的人生同样能够灿烂光明。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1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错必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志向高
一个说粗口、看谁都不顺眼,最后不得不退学的少年,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坏学生,一个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叛逆者。他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霍尔顿不爱学习,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及格,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玩世不恭的少年形象?为何要将他搬到文学的殿堂?在我看来,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就应该写一个青年如何去厌恶一些学科,例如历史,然后去发奋努力地学习英语,最后如何在老师、家长的不看好下完成学业
1905年秋,14岁的陶行知进入安徽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就在宿舍墙上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话语,本着这种志向,他原本想去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三年后,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然而,他一进校就发现,这所信奉基督教的学校非常歧视未入教的学生。他觉得连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平等都达不到,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很难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是不可能济世为民的。入学第三天
当夜幕笼罩大地,远处灯光依稀,我的心灵也随之渐渐超脱于喧嚣的世俗,回归沉寂。无论白天的事物多么纷繁难解,它们都会沉积,铺在瓦尔登湖底。  每个人心底都可以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瓦尔登湖》带给我的是这种心境,一种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考方式,以及将实物升入精神的思想境界。《瓦尔登湖》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有的是自然的事实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凝结了作者的感悟与思想,描摹出生活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开明书局厅堂里挂有一副字:“堂堂开明人,俯仰两无愧。” 当年的开明书局人把它奉为座右铭。  “俯仰两无愧”,即俯不怍人,仰不愧天。北宋初年,有人弹劾节度使符彦卿多行不法。宋太祖接报后,为了办掉符彦卿,了却一块心头病,他立刻把兵部侍郎王佑召来,命他查办符彦卿的案子,并向他面授机宜:“只要你能把符彦卿的罪名坐实,就提拔你当宰相。”王佑到了大名府,表面上若无其事,暗地里却派人全力侦破符
俄罗斯北方名城圣彼得堡举行建城300周年庆典活动,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捧场。当晚,在马林斯基剧院观看演出后,普京总统又邀请他们到停泊在涅瓦河畔的豪华游轮上出席庆典活动。  当时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众多,为了抢拍到一个理想的镜头,肩扛摄像机的记者不停地穿梭在各国首脑之间。忙乱中,一个记者将手里的摄像机放到了前面一个人的头上拍摄浑然不觉。而那个人竟一动不动地配合着他,一直到他拍摄完
“快点!”周倩走在山路上,她总是等不及停下来喝口水,催促着。她说,“他们都在等着!”等什么?未免太矫情,是为了一张照片,还有布满皱纹的脸吗?  周倩紧跟慢赶地来到了一户山民家。她用23岁少有的耐心,跟一位七旬老太太讲着要为她免费拍照的事。可很显然,老人听不懂普通话,更是警惕地拒她于门外,在老人看来,这样的陌生人来山村,就是骗子。  尽管周倩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学毕业就被一家专业对口的金融单位录用
2008年3月底,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为了凸显圣火采集报道的文化意义,《华商报》记者赵蔚林找到了陈忠实的手机号,想听听他对北京奥运会怎么看。在拨通电话的一瞬间,话筒那边传来了一个沧桑的声音,当赵蔚林自报家门后准备切入正题时,陈忠实操着关中腔突然对记者说:“先别着急,我刚把面从锅里捞出来,不吃就黏了,让我先吃了这碗面再说……”记者赶忙回答:“好、好,您先吃,您先吃。”  后来,赵蔚林说:“一位大
我们需要工作的时间,也需要生活的时间,如果二者达不到平衡,会带来麻烦。你的家庭没有平衡,你就会失去它;你的工作没有平衡,你就会失去洞察力,失去善于抓住工作要点的眼光;你的身体没有了平衡,各种器官就会出现毛病;你自己没有了平衡,就会忘记你是谁,当你退休时,你什么也没有。可见,平衡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以下提供5招平衡生活的方法:  1. 强迫大脑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画一条线  “你是否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取决
人的身高无法随自己的意愿而改变,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名人利用自嘲来化解,不仅可以调节气氛、化解尴尬,还可以彰显自己谦虚的品质,制造出一点小情趣来。  情趣在自嘲中制造  面对网友热议的身高问题,潘石屹在微博中写道:“我脱了鞋,量身高169厘米,我一直号称170厘米,一是我的希望,二是取整了。快年过半百了,我的理想还未实现,没有达到170厘米。更悲哀的是没有人关心我的身高了,老婆不关心,我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