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素、光合细菌、神克隆菌、有益微生物种群(EM)等是一批新型微生态活菌剂,在水产养殖上应用,不仅能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生长,而且对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有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水产品成活率和增重率,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在发展无公害绿色养殖,扩大水产品出口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国家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渔药和保健品。实践表明,只有科学使用微生态活菌剂,才能发挥其最佳效应。科学使用微生态活菌剂要坚持以下原则:
1.必须采用预防性施药不管使用哪种微生态活菌剂,只有当其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微生态活菌剂开始施入的数量有限,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实践证明,一般需要在施入4~5天后才开始发挥作用,7~10天后效果最好。因此,在利用微生态活菌剂调理水质,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时,一定要采用预防性施药,要根据水质变化状况和水产动物病害预测预报资料,在发病前3~4天使用,使有益菌在有害病菌大举侵害前形成优热菌群,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或大量吞噬有害致病菌,从而使水产动物不发病或少发病。然而生产上,不少养殖单位总是在水产动物发病后或发病高峰期才使用微生态活菌剂,这时有害致病菌的菌群数量大,再加上水产动物发病后很少摄食,体质弱,抗性差,尤其是暴发性疾病,来势猛,传播快,还未等到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水产动物就死亡了。这是造成微生态活菌剂使用效果低的重要原因。
2.抓住最佳效应时期用药使用微生态活菌剂通常有以下几个最佳效应期:一是刚孵化出的幼鱼、幼虾、幼蟹等,在开食时投喂,可以改善这些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其摄食,增加抗病能力;二是在水产动物快速生长期投喂,可以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细菌,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减少发病;三是在水产动物食性转换及食物结构调整期投喂,可以使其安全渡过转换,避免致病菌的侵袭;四是在水产动物发病经抗生素治疗后投喂,可以帮助水产动物尽快恢复健康,起到明显的保健作用;五是在水产动物处在应激状态下,如温度突然下降,环境突然改变等情况时投喂,可以帮助水产动物安全渡过应激反应期,提高成活率。上述5个最佳效应期,为使用微生态活菌剂提供了科学依据,抓住这5个关键期使用微生态活菌剂,就能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3.调节水质应根据水质肥瘦用药养殖水体的肥瘦通常用透明度来表示。水产动物快速生长要求水的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表明水体过肥,有机物多,易滋生多种有害细菌;透明度在60厘米以上,则表明水体过瘦,水产动物的优质天然铒料少。水体的过肥、过瘦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均不利。搞好养殖水的调理,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是当前推广健康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养殖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时,应立即泼洒微生态活菌剂,改善水体环境,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时,则可以不用或少用。
4.浸泡、泼洒与拌饵交替使用要搞好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不仅要消灭养殖环境中的有害致病菌,而且要杀灭动物体表和体内的有害致病菌。为此,在微生态活菌剂的使用上,要坚持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浸泡、泼洒与拌饵交替使用,使微生态活菌剂在养殖环境中和动物体内外均形成优势菌群,内外夹攻,从多方面杀灭有害致病菌,保障水产动物健康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此外,要注意微生态活菌剂不可与消毒灭菌剂同时使用,至少要相隔10天左右。(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熊谱成邮码:413002)
1.必须采用预防性施药不管使用哪种微生态活菌剂,只有当其形成优势菌群后,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微生态活菌剂开始施入的数量有限,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实践证明,一般需要在施入4~5天后才开始发挥作用,7~10天后效果最好。因此,在利用微生态活菌剂调理水质,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时,一定要采用预防性施药,要根据水质变化状况和水产动物病害预测预报资料,在发病前3~4天使用,使有益菌在有害病菌大举侵害前形成优热菌群,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或大量吞噬有害致病菌,从而使水产动物不发病或少发病。然而生产上,不少养殖单位总是在水产动物发病后或发病高峰期才使用微生态活菌剂,这时有害致病菌的菌群数量大,再加上水产动物发病后很少摄食,体质弱,抗性差,尤其是暴发性疾病,来势猛,传播快,还未等到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水产动物就死亡了。这是造成微生态活菌剂使用效果低的重要原因。
2.抓住最佳效应时期用药使用微生态活菌剂通常有以下几个最佳效应期:一是刚孵化出的幼鱼、幼虾、幼蟹等,在开食时投喂,可以改善这些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其摄食,增加抗病能力;二是在水产动物快速生长期投喂,可以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细菌,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减少发病;三是在水产动物食性转换及食物结构调整期投喂,可以使其安全渡过转换,避免致病菌的侵袭;四是在水产动物发病经抗生素治疗后投喂,可以帮助水产动物尽快恢复健康,起到明显的保健作用;五是在水产动物处在应激状态下,如温度突然下降,环境突然改变等情况时投喂,可以帮助水产动物安全渡过应激反应期,提高成活率。上述5个最佳效应期,为使用微生态活菌剂提供了科学依据,抓住这5个关键期使用微生态活菌剂,就能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3.调节水质应根据水质肥瘦用药养殖水体的肥瘦通常用透明度来表示。水产动物快速生长要求水的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表明水体过肥,有机物多,易滋生多种有害细菌;透明度在60厘米以上,则表明水体过瘦,水产动物的优质天然铒料少。水体的过肥、过瘦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均不利。搞好养殖水的调理,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是当前推广健康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养殖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时,应立即泼洒微生态活菌剂,改善水体环境,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时,则可以不用或少用。
4.浸泡、泼洒与拌饵交替使用要搞好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不仅要消灭养殖环境中的有害致病菌,而且要杀灭动物体表和体内的有害致病菌。为此,在微生态活菌剂的使用上,要坚持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浸泡、泼洒与拌饵交替使用,使微生态活菌剂在养殖环境中和动物体内外均形成优势菌群,内外夹攻,从多方面杀灭有害致病菌,保障水产动物健康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此外,要注意微生态活菌剂不可与消毒灭菌剂同时使用,至少要相隔10天左右。(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熊谱成邮码: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