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畅销全球的日用消费品品牌潘婷、飘柔、海飞丝、依卡璐草本精华、沙宣、润妍等在中国有着几亿消费者。宝洁公司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洗发观念。功效卓著、购买方便的宝洁洗护发产品使大家慢慢发现,洗发不仅清洁头发,还可以使头发变得健康、亮泽、飘逸、柔顺。出色的技术赋予产品卓越的功能,小小一瓶洗发水,凝结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辛勤汗水。在宝洁公司全球最大的护发品研究中心——神户美发护发中心,100多名科学家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研究头发的构造,研究不同成分对头发的影响,研究不同配方的使用感觉,研究人们对洗护发的消费心理——正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潜心研究,才使全球几十亿消费者享受到安全、方便又功效卓著的产品。而这里的最高技术权威是一位年轻的华人,他就是该中心唯一的首席科学家杨建中博士。
看到杨博士的简历,不禁为他的一帆风顺而慨叹。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从宝洁公司科学家到高级科学家再到首席科学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在国际性会议上发表演讲20余次,申请国际专利30项。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事业上可谓一马平川,一路畅通无阻地到达金字塔的顶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成长经历让我的采访有了难度——我该问什么?什么才是读者感兴趣的?慢慢我发现,杨博士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离开过化学,大学里学的是化学专业,工作后一直在宝洁公司从事应用化学的研究,而他的父亲杨逸畴先生却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于是我的问题来了……
学化学——科技强国的理想选择
问:您为什么选择学化学?
杨:这主要受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关老师的影响。那时我在北京人大附中上学,非常喜欢上关老师的课,他不仅课讲得精彩,还经常在课下跟我们几个班干部聊天,后来回忆起来,那其实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他给我们讲历史、讲战争、讲武器、讲弹药……从化学的角度,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那时起,我们就萌生了学化学振兴国家的信念。后来,其他人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初衷,我却一直坚持了下来。虽然我一直比较喜欢文科,但科技强国的理想因为关老师而在年轻的心里扎下了根,所以考大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化学专业。
问:您父亲对您有影响吗?
答:那时我父亲经常在野外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家里,所以这个决定与父母没有太大关系,是我自己的选择。但父母对我的选择还是理解和支持的。
问:那么,后来您一直从事化学的学习和研究,请问这是您今生的兴趣所在吗?
答:应该说是兴趣所在吧。以后从事合成化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确实从中体会出了一种“创造新物质”(严格来说不是创造,而是物质转换)的快乐。因此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进宝洁——为人之父责任的现实选择
问:1994年,您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后,为何没有继续从事纯科学的研究,而选择了应用化学的研究?
答:说实话,1994年以前我是一直打算一生从事纯科学研究的。这一理想的形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长期在中科院从事科研工作的父母的影响。特别是父亲,他大学毕业后40年如一日地从事地理方面的研究,每年总有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在野外考察,可谓是牺牲个人及家庭而献身科学的典型。1994年正是父亲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者,一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的时候,而此时我和妻子正焦急地期待着我们第一个孩子的到来。那时我的收入在美国可以维持两个人的生活,但有了孩子以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在由衷地为父亲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也在问自己:“我是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献身科学而牺牲家庭的学者呢?还是选择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尽量做一个好丈夫和父亲呢?”。看着妻子日渐增大的肚子,我决定选择后者,也就是加入企业研究者的行列,走上了通过将知识转化为产品而为社会做贡献的路。今天,在看到一双儿女健康地成长以及第三个孩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问:您为何会选择宝洁公司?
答:当时我在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正赶上宝洁公司到校园里来招聘人才。那时是1994年底,美国经济还比较萧条,学生们纷纷到社会上去找工作,极少有企业来学校招聘。宝洁公司却到学校来招人,很难得,而且只有一个名额,我决定应聘一下试试。对于宝洁,在日本留学时就有着良好的印象,通过招聘会上的交流,更加认为宝洁不仅仅是个知名的大公司,而且有着崇高的事业理念,并且强调雇员的主人翁精神。当然,宝洁公司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有着不可否认的魅力。而在儿子出生的同一天收到宝洁公司的聘书,恐怕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吧。
问:在宝洁公司里是否有一种归属感?
答:是的。正象我开始了解到的,宝洁是一家管理完善、有着崇高的事业理念、善于调动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国际大公司。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变革,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体系,但还在不断地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长,为公司创造效益。比如,往年在作年终考评的时候,公司要求每个雇员总结自己还有哪些缺点可以克服,而从去年开始则强调总结自己还有哪些优点没有发挥出来,这种由强调缺点到重视优点的改变就是管理的进步。一个人的缺点是很难改的,而优点却是可以尽量发挥的。宝洁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几近完美。在这里,你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寄托,愿意尽其所能为公司创造财富。
问:化学研究与毛发研究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答:化学研究与毛发研究之间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首先,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也就是说是一种生物高分子。而我的两个博士后研究都是与生物高分子有关的。另外,美发护发产品中使用的几乎都是化学物质,特别是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应该说现在的工作和我所学的专业还是比较对口的。
问:今后有何打算?在宝洁公司是否还有更高的目标?

答:我是一直专注于做学问,这可能也是从祖父、父亲那里继承的传统。在宝洁公司我今后不太可能从事管理或其他性质的工作,因为并不擅长,也没有兴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产品造福于千家万户,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家庭和睦,工作稳定,这就是人生的幸福。别的对我没有诱惑力。我现在的理想就是不断设计开发出更高水准的护发技术,以满足全球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为国效力——不泯的追求
问:您可否有回国从事毛发及护发方面研究的打算?
答:我当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国发展,这也是我非常关心国内化妆品行业动向的原因。最理想的途径是将来宝洁公司在中国建立美发护发中心时回来,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现在还不很清楚。另外就是将来退休后再回来当顾问等,但这还需20年才能实现。现在比较现实可行的就是人在日本,但经常保持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事实上,我这几年每年都回国3到4次,一方面与北大和复旦等大学的教授们进行毛发方面的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等。
问:在您的印象中,国内的人注重头发的养护吗?
答:坦率地说,注重得还不够。举个例子,在日本大多数人都在使用香波的基础上再加用护发素,以便对头发进行更好的护理。而国内绝大多数的人还只使用二合一香波,这样虽然经济、方便,但护发效果不很完美。我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头发养护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烈的。我衷心地期待并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的中国消费者对自己的秀发会倍加精心地养护,而我设计的护发产品能帮助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
问:中国人的发质有什么特点?针对中国人的发质,在护理头发方面最需注意的是什么?
答:中国人的头发与其他亚洲人种如日本人、韩国人的比较相似,但与白人和黑人的头发则有明显不同,除颜色更黑外,其它表现为更粗、更圆、更硬。欧美人的头发直径一般在50~60微米左右,而中国人头发的直径平均可达80微米以上。由于又粗又圆的缘故,中国人的头发相对比较硬,不太容易整理,因此也比较容易受损。
针对中国人头发粗、硬、易损伤的特点,就需要更高程度的护理。黑发受损后表面变得粗糙,对光的反射效果减弱,使得本来又黑又亮的秀发变得枯黄而无光泽,显得很难看。因此,我们应该比欧美人更加经常地使用护发素等护发产品来保护和修复头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我们头发又粗又亮的先天优势。
问:中国国内毛发研究与国外的差距有多大?护发美发产业与国外相比处于什么状态?
答:国内的毛发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最先进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发展很快,已经在迎头赶上。我知道有几所大学的研究搞得就很好,如由宝洁公司资助的北京大学促进毛发生长的研究以及复旦大学关于控制头皮屑的研究等。
至于国内的护发美发产业,也同样具有起点低但发展快的特点。我们知道产业与市场是密切相关的。举护发素为例,过去5年内中国的护发素市场几乎翻了一番,但目前还只有日本市场的大约1/4左右(日本过去5年中几乎没变)。可见国内护发美发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以宝洁公司为首的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带动下,国内的护发美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头发的美观和对它的保护,因此护发美发产业的前景十分美好。
后 感
从中学到大学,从纯科学的探索到应用科学的研究,从亚利桑那大学到宝洁公司,瞑瞑中似乎上天安排着一切。所有的选择、所有的转折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杨博士的成绩和幸运也许令许多人望尘莫及,但命运总是靠自己去争取,去把握。幸运来自一种高尚的追求,来自神圣的责任感,来自不懈的努力。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有太多的选择扰乱着我们的视野。我慨叹杨博士的年轻有为、一帆风顺的同时,更为他不为纷杂世事所扰和潜心追求心中理想和责任所感动(2003年5月16—18日上海化洗产品交易会期间,杨博士将在中国化妆品技术与发展研讨会上作题为“中国护发品发展前瞻”的主题讲演,欢迎到时参加)。
杨建中简历:
学历
* 1984.7: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聚合反应工程专业毕业学士
* 1988.3: 日本福井大学工业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硕士
* 1991.3: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 博士
* 1991.6-1993.6: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 博士后
* 1993.7-1994.6: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 博士后
工作经历
* 1984.8-1985.9: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聚合反应工程专业助教
* 1994.8-1996.3: 宝洁公司辛辛那提(美国)美发护发研究中心 科学家
- 从事用于定型发胶及摩丝的新型含硅酮高分子的开发
* 1996.4-1998.9: 宝洁公司神户(日本)国际美发护发研究中心 科学家
- 沙宣摩丝配方研究的技术负责人
* 1998.10-2002.11:宝洁公司神户国际美发护发研究中心 高级科学家
- 潘婷配套香波及护发素技术及配方研究的课题带头人
- 润妍新型免洗护发素开发的技术顾问
* 2002.12- :宝洁公司神户国际美发护发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
- 宝洁公司全球护发产品开发的最高技术权威
- 宝洁公司中国对外关系部门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