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读”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朗读要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要有轻重快慢;感情要丰富多彩,随文欢而欢,随文悲而悲。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朗读时,往往只停留在识字上,忽略了情感的体验,语言的感悟,不与作者产生共鸣,没有读到文章的内涵。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就要注意巧引妙导,让学生倾情朗读,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综合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范读”树榜样
  
  低年级学生易于模仿,教师良好的范读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引起想象,激发情感,加深印象。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家》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人,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问我:“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老师你能不能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呢?”这时,我就叫学生注意听老师范读课文,一会儿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小家伙们一个个专心地看着课文,认真地听老师范读课文。我结合自己的体态语言,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之后,就请学生起来朗读,鼓励他们,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能把家的幸福读出来。学生争先恐后举手,都想把家的快乐读出来。这一节课,学生们真是美美地读出了对家的爱。
  
  二、“游戏”激兴趣
  
  一篇课文,如果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学生会产生厌倦。如果将儿歌放到游戏中去读,学生边玩边读,兴趣倍增。如教学《数字歌》时,我先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然后带孩子们玩拍手游戏,把游戏词换成《数字歌》,学生一边玩一边读,背诵效率很高,而且兴趣也很浓。
  
  三、“情境”蕴情感
  
  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体验的障碍,教学中就可以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如指导朗读苏教版第三册《识字1》时,我插入了悦耳动听的《茉莉花》,在指导学生朗读《再见了,北京!》时,我播放了《我和你》。在这样的音乐熏陶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表演”促理解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人表达已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种种表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必须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这种需求。例如:读《乌鸦喝水》,当乌鸦口渴时,到处找水喝,好不容易找到水,但水瓶很高,瓶口很小,水又小,它喝不着。此时的乌鸦应该是着急,随后是沉思,想办法。当乌鸦想出办法时,它应该高兴、跳跃。乌鸦找水喝时的动作、情绪之间的变化,学生能表演朗读,比让学生用语言说,更有效果地理解课文。读《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由于学生要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巧仿”诱共鸣
  
  读书中,老师经常让学生或自己分角色朗读,但有一点要注意,分角色朗读就要模仿角色的读音。如《北方和小鱼》一文,引导学生读浪北风的话要狂妄、自大、骄傲。小鱼的话要读出天真、烂熳、勇敢、坚强。象声词:“呼呼、哈哈”要模仿北风吹向大树的声音和北风得意的神情。小鱼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引导学生再现北风扑向大树的情境,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冲到你耳边。由此,这几句话的音量应一次比一次响亮,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感情朗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倾情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促融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课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听力设备及视听材料严重不足。有的教师上听力课只管放磁带、对答案,或对个别问题加以讲解,不对学生进行听力基本技巧的训练。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一些同学便丧失对听力课的兴趣,考试的时候则束手无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改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为必然。  二、高中生英语听力问题的表现  (一)语言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将情感目标列为教学目标之一,高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一)
摘要:本文阐述了探究性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并对探究式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以其为有关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探究 实验 教学 物理 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
朱自清语曾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它是语文课堂中最经常、最主要的阅读训练,是熟悉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程度,都不能算是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和领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
高考前夕同学们的复习负担很大,心理变化也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多年迎考体会,综合分析考试全过程,提出以下对策,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些帮助。    一、充实考前动力    1、挖掘潜能,坚定意志。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因为从现在到考试在全校、全市或全省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100名甚至更多的也有可能。考试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火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
摘要: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的转变。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变化,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体验实践,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强化课外阅读实践。  关键词:思想品德 角色转变 课外阅读    一、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变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特别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看重教学的结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本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正确运用讲解和示范的艺术,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方法、要领和要求等。教师的讲解运用恰当,在教学中就容易吸引使学生,使学生专心致志,开动脑筋,聚精会神地听讲。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讲解的艺术呢?一是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要探索初中语文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尝试语文的应用性,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改革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语文,不能掌握正确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班主任教师,没有什么特别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尤其是来到这个学校很短的时间,可谓刚刚接手这个工作,经验之谈更是不值一提。在此,我只能是班门弄斧,浅显地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有力助手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的确,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