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专门研究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生物学习成绩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151名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由调查结果可知,高一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都普遍偏低,特别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高一学生生物学习成绩最显著的因素是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二者呈现线性正相关,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越高,生物学习成绩越高,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生物学习成绩=8.04+11.90×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
  关键词: 高一学生 生物自我效能感 学习成绩
  1.引言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A.于1997年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与自我能力感同义。一个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更主动、更积极。这种“能做”的认知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1-2]
  按照Bandura,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思维、感觉和行动都不同。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自我效能感能降低或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在行动方面,自我效能高的个体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能够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就会坚持更长的时间,付出较多的努力,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够很快地恢复过来。[3-4]
  自我效能感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自我效能感,分别是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本研究以高一学生为对象,在实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状况及生物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样本
  我们以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该校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高一上学期,学生还没有进行文、理分科。高一年级总共六个班级,分为2个重点班,2个次重点班,2个平行班。随机选取了一个重点班(人数41人)、一个次重点班(人数50人)、一个平行班(人数60人),共发放问卷151份,全部收回,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41份,有效问卷率为93%。
  2.2研究工具
  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lf-efficacy Cmoprehnesive scal)心理学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分别是:
  (1)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由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中文版GSES该分量表共10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2,测量非特定领域的最广泛的自我效能感。
  (2)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由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在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PALS)中学生效能感分量表(Academic Efficacy)基础上编制而成,共12个项目,测量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3)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来自Bandura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共9个项目,测量个体对学习中的各种自我调节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三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评分,从1表示“非常不符合”到5表示“非常符合”。各分量表的所有项目得分加起来除以项目数即为该分量表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中學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中有1项为否定陈述项目,在统计中一律反向记分。
  我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部分文字替为生物字样,使之适合生物学科。
  2.3研究步骤
  问卷在2012年12月发放到了高一年级的3个班级,由各班的生物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把问卷分给学生,要求被试根据指导回答问卷,答完之后当场收回。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并进行编码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生物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各分量表信、效度分析
  因本研究中的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稍作修改使之适合生物学科,故对各分量表重新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三个分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如下:
  表1: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各分量表信、效度
  3.2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现状
  将学生的生物自我效能感的三个分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值为3(三个分量表的总分为5,最低分为1,取中间值进行检验)(见表2、表3)。
  由统计结果可知,高一学生一般性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都高于检验值3,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检验值3。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并不是作为主要课程,而高一阶段是他们第一次将生物作为像语数外这样主要课程进行学习,学生由于对生物课程没有过多的成功体验,导致了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显著低下。
  表2: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各维度现状及单个样本T检验(检验值=3)
  3.3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不同班级间的分析比较
  为明确高一年级不同班级间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对其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分析。由表3可知: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班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班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学业自我效能感3个班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由表4中3个班级两两比较的结果可知:重点班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次重点班级。这个结果可能与班级的生物任课老师有关,也许老师对重点班和次重点的生物学习要求一样,而次重点班的学习能力却低于重点班,导致次重点班级学生的生物学习成功体验较少,进而导致生物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低下。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教师对其生物学习要求偏低,从而使学生生物学业自我效能感并没有显著低于重点班,但也没有显著高于次重点班。
  由表3、4可知,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班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重点班、次重点班、平行班,其中平行班和重点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平行班与次重点班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不同班级之间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方差分析
  **.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4: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班级组间多重比较表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3.4高一学生生物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将高一学生的两次生物月考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生物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纬度进行相关分析。
  表5:学习成绩与生物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纬度的相关分析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表5可以看出,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与学生生物学习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生物自我效能感的三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相关。
  因此,将学生生物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别做散点图,如图1、2所示:
  图1 附注:Y轴表示学习成绩,X轴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
  图2 附注:Y轴表示学习成绩,X轴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得分
  由图1、2可知,高一学生生物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存在线性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生物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以生物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6:生物学习成绩与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模型中预测变量: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移除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因变量:生物学习成绩
  由表6结果显示,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进入了回归方程,而学业自这个变量可解释生物学习成绩22.9%的变异,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排除在外。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生物学习成绩=8.04+11.90×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
  4.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高一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都普遍偏低,特别是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同的班级之间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影响生物学习成绩最显著的因素是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二者呈现线性正相关,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越高,生物学习成绩越高,标准化回归方程为:生物学习成绩=8.04+11.90×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生物自我效能感与生物学习成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置合适的生物学习目标、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生物学习上有一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自我效能感。(2)在生物课堂上,教學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从而提高生物学习热情,进而提高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3)教师在布置完学习任务,要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地给学生一个合理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Schwarzer,R.& 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2]Schwarzer,R.,Mueller,J.& Greenglass,E.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on the internet:Data collection in cyberspace. Anxiety,Stress,and Copying,1999,3(12):145-161.
  [3]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4]Bandura,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改革力度,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体会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疾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生活,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有极大的拓展。一方面要充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道德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道德的培养,开展网络教育,使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道育教育 实效性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摘 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可以起到观摩、示范、引领的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好实验复习课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素质。本文谈的就是这两种课型。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公开课 实验复习课  一、在生物教学中公开课的作用  (一)关于教学设计。  当我在科组会上提出要上这一课的时候,我询问了组内老师的一些意见。他们跟我说,这一课作为公开课,内容有些凌乱,有些内容学生可能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事关学生的一生,事关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社会的整体文明进程,严把德育“出口”,无论对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显得重要而紧迫。学生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入口”。本文拟从职业教育育人方案的制订、全员育人环境的建设、职校课程的渗透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之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育人方案 育人环境 课程渗透  在中国,古往今来,无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喜欢老师才喜欢这门课,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其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 学生观 情感距离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摘 要: 在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吸引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文章认为,职业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吸引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三个重要因素。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职业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吸引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公平 质量 吸引力  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公平、质量和吸引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公平、质量和
摘 要: 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