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定义一位超模?是上过多少Vogue封面?走过几次维密秀?是否曾在Prada广告里出镜?还是社交媒体上有多少粉丝?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新的超模时代崛起。经由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模特正回归时装界的中央。只不过这次,没有任何一种成功的套路或是一种需要满足的审美。如果说模特的面孔映照着时代的价值观,那么在愈发多样化、具有包容性的当下,一切皆有可能。在我们聚集的十个面孔中,中国、埃及、瑞典、荷兰、阿根廷——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女孩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美”,有一些如邻家女孩般可人,有一些将反传统审美的特征变为自己的标签。这当中有三位维密超模、五位Prada广告模特,近三千万粉丝的拥戴(好吧,那多数是Gigi的)。经由不同的成功之路,有一些拥有明星般的号召力,路人们能随意从街拍、广告、狗仔队照片中认出她们的脸,而有一些,只会引起业内人士的纷纷议论。她们都是因各自的不同而被划分,但和这十位女孩子交谈后你却会发现,唯独有一点相同——就是想要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不能只让别人记住你的脸,更是要让他们看到你的个性,倾听你的声音。
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比昨天更加努力一点
很难想象Giai Hadid不再处于模特行业风口浪尖的那一天。这位三岁就通过Guess广告走上星途的女孩,不仅拥有90年代那些传奇超模的所有要素:迷人的面庞、修长的双腿、良好的比例、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还有模特兄妹、真人秀明星妈妈、歌星男友、名人闺蜜团,平易近人的温和性格,以及精通社交媒体的头脑。Gigi可以说是21世纪的超模代表。
“很难再超越去年了。”她回顾2015年时这样说。那年,她五次登上Voque杂志封面,参加了Versace的广告拍摄,参与维密秀,而这仅仅是她参加的其中几次重大活动。
不过,最终她还是超越了2015年。她不仅在2016年维密秀上越战越勇,站稳了脚跟,还主持了音乐录影带大奖(VMA),优雅地赢得了英国时装协会(BFC)举办的Fashion Awards时尚大奖的年度国际模特奖,并由导师Donatella Versace为她颁奖。接过奖杯时她动情地流着泪说:“站在所有激励我的观众、偶像和朋友面前,接受天使般的Donatella Versace颁发的年度国际模特大奖,是我有生以来最紧张、最激动的一次经历……”她在lnstaggam上发帖,“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比昨天更加努力一点,成为别人愿意合作的人。而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对自己的潜力感到惊讶。”正因如此,她在2017年将Fendi、Moschino和Max Mara的广告尽收囊中。
我们姑且稱之为Giai效应吧。因为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一张大家都认得的面孔,她更是代表着一种年轻女孩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有能力去掀起潮流、引领消费习惯。去年Tommy Hilficler邀她来设计一个同名系列,而Tommy×Gigi所引起的关注令它成为品牌携手明星合作的成功案例,也使Hilfiger被Instagram评为当年纽约时装周第三大社交媒体互动品牌。如今,合作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系列,而从-开始其成功就未曾被设计师质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熟知Gigi跨越国度与年龄层的号召力。他评价道:“她真的是世界第一的女孩,比任何模特都重要,甚至比好莱坞影星或歌星都有权威性。”此外,Gigi还与Stuart Weitzman合作推出了三款靴子,而只要购买其中一款就可以为慈善机构“Pencils of Promise Charity”筹资。
Gigi曾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然后再次在一年之内超额完成。“我并不仅仅专注于一个目标,因为我有点固执。我的经纪人和我有许多目标,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与人为善,努力工作,发展人际关系。如果你每天专心做事,在你面前就会打开许多扇门,你会创造出许多一开始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
很难将社交媒体中的Gigi和现实生活中的Gigi区分开来。发什么,为什么发,什么时候发,对Gigi来说,或许已不再重要,这位社会网络女王在不断超越自己。根据Instagram的统计,作为2016年时尚账户冠军,Gigi在一年内粉丝增涨了16,055,757人。
不难理解,Gigi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你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我每天的主题就是:努力工作,交个朋友,玩得开心。”这正是她在社交媒体展示给我们的:家庭照片、时尚时刻、工作和娱乐——不论发什么,都有一种随性的感觉。“社交媒体已成为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觉得,它给我带来了好运……对我来说,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是人们关注我的原因,因为没有用力过猛的感觉。我不会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会试图把什么东西强加给别人,或者过分吹嘘什么。我与自己真正喜欢的品牌合作,这让我感觉更直接、更放松。社交媒体让我们这一代模特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模特对于外界来说就只是一张脸。”
长相是表面,人格魅力才是关键
“在乘飞机出发的前夜,我基本上没有入睡,太兴奋了!过去我在电视上看维密的现场,就充满了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次我们一行人飞抵巴黎,甚至不用过海关,被专属的车直接接送到酒店。我感觉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太梦幻了!”雎晓雯在几个月后回忆起去年年底参加维密秀的经历,依然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情。
维多利亚的秘密——这场全球聚焦的性感大秀,汇集了当下全球最炙手可热的面孔,而相对于刘雯、奚梦瑶、何穗等参加过多次的中国模特,去年首次走秀的雎晓雯对这个经历尤其记忆犹新。几年前,她接受美国Vogue网站的采访,被问及模特生涯里最想做的事时,立马提到了维密秀。“当时对我来说,这近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个人风格和维密的确不太一样。前年我也曾参加过一次面试,但是就没有下文了。”
或许是铆着一股劲儿,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一直在健身塑形。“就像是在我的模特经历里必须盖下的一个戳,我在那次不成功的面试之后,就开始训练自己了。当然,训练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克服惰性,以及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发生的计划的改变等等。”说到这些,雎晓雯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经过这一年的坚持,果然,2016年就中了!” 坚持,是雎晓雯走到今天一直信奉的成功秘诀之一。当年,她与很多女孩子一样,是冲着模特比赛的头等奖(“我记得当时是一辆车”)而参加的一个比赛。2010年年初,她独自从北京来到纽约,开始海外模特生活。“当时都没有喘息的时间,前一天晚上刚到,第二天就去公司,接下来就开始跑面试了。两三天后,纽约时装周就开始了。试装、走秀……”雎晓雯在谈到生活节奏时,笑称当时的自己有点“傻气”,“状况都没搞清就在街上乱走,同公司的模特在街上遇到我,给我地图,带我去下一个面试的地点。我还是很幸运的,在大街上都能被人‘捡到’!”
接下来就去了米兰,走了Prada大秀,登上了WWD封面,开始受到国际时尚圈的瞩目。2012年,她在权威网站Models.com的模特新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紧接着,在《Vogue服饰与美容》、美国版Vogue利版Vogue等杂志上都看到了她的身影。雎晓雯一直庆幸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面对模特这个职业高强度的工作与行程,也是因为热爱让她克服了一切困难。“我没有感觉到累,遇到新奇的工作依然很激动未来一天、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的。”
在她的回忆中,与Tim Walker在2014年合作《Vogue服饰与美容》封面那次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他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摄影师!”“每次想起那次合作都十分开心。在那之前和Tim的合作都比较‘零散’,但那次我们在伦敦整整呆了一个星期。那个故事的灵感来自《神笔马良》,Tim很会引导模特,他不给你任何要求,但你却能自然地在他的镜头前放下一切,表达一切。在安静之中,能够感受到他掷地有声地创作和思考我记得拍完的最后一天,Tim的眼睛是湿润的,大家也都为这一个星期所建立起来的默契而感到依依不舍,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一次体验。”
就表现力来说,雎晓雯绝对是个“异类”——与传统的东方女性代表性特征不同,古灵精怪、搞笑俏皮的个性也让她从刚出道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引领一场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潮。“我觉得其实长相还是很表面的,每一次有一种新的长相出现的时候,都会引来人们的关注和好奇,也有不少人跟风去喜欢、去推崇。但至于能够坚持多久,更多的还是要看人的个性。尤其对于这次我参与维密的演出,我觉得硬性的因素之外,人格魅力才是关键。”她指向了当下热门的Vetements和Balenciaqa,“这些品牌就会选择一些非职业模特去走秀。其实对我而言,时装与有个性的人搭配,展现出来的会是更有意思的态度和精神。”
说到人格魅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关注雎晓雯的人一定对她的Instagram印象深刻:不時po出自己的生活照,嬉笑怒骂,搞怪诙谐,让她的个性显露无遗。认识她的人熟知,社交媒体上展现的那些顽皮与她平时的性格极其接近。“我就是想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不想长大!”对于社交媒体,雎晓雯坦陈她在国内和国外发展的时候,都经历了社交媒体的“黄金时代”,“我出国前后微博正大热,从此我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自媒体就是只要你有自己的个性和个人风格,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超越自己所在的领域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知名度。后来出国,又赶上Instagram的风潮,一直到现在。”
关于自己的未来发展,雎晓雯细心地观察着模特这个行业,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对于中国模特来说,跨界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吕燕成为时装设计师,杜鹃参与电影演出,刘雯、奚梦瑶、金大川等参加真人秀节目模特们开始通过自己的视角去涉猎时尚行业以外的大千世界。雎晓雯一直坚持英文学习,也计划去上个台词课让自己接受一些更为专业的表演训陈。她喜欢“文艺 搞笑”的组合,也爱浪漫,最近正迷李安以及Emma Stone主演的电影La La Land。
对于表演,雎晓雯说她之所以想去尝试一下,是觉得有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其实我平时还是有点害羞的,”她笑说,“但在镜头前会释放出不同的状态,而演绎各种角色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我想一定非常奇妙。我也常会思考,如果故事中的角色换做是我,那么我会如何表达?”
反时尚超模
Natalie Westling神话般的超模生涯有一个可谓教科书式的开端:16岁那年她在家乡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商场里被星探发现,但套路亦到此为止。她接的第一份模特工作就直上云霄,为Marc Jacobs走开场秀。没有中间过程。随后便是Saint Laurent,Tom Ford、Celine和Miu Miu等品牌络绎不绝的邀约。哦,对了,她还是一个滑板发烧友。
Natalie是位反时尚的时装模特。她高超的滑板技能可能和她成功的模特事业一样为人熟知。如果你对她对滑板的热衷还有所怀疑,请看她于时装周期间在米兰文的第一个文身便是“Skate”(滑板),因为她“就是有了这个想法,并没有考虑太多就去做了”。做模特绝非童年时她感兴趣的事,“但却是我妈妈喜欢的哈哈!”在一个鼓励女孩们成为明星超模,如同发展平行业务那样去培养、经营她们的社交媒体形象的世界,你会发现她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这种自我品牌的建设上。“老实说我个人并不喜欢(社交媒体)!但如果别人喜欢,也无可厚非。”
形容自己“随和、有趣、友好、专业”的Westling绝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她作为模特和滑板女孩的两个梦想,“人们会来阻止你,说‘你不能这么做’,但人生太短暂,不能为了别人而活。”她会运用自己的社交媒体来推广skateistan.org——一个通过滑板和教育活动帮助女孩自强发展的慈善组织。当时装照间或出现在她酷酷的滑板照片之间时,一名关注者在她的一篇帖子下竟然评论说她应该去当模特!
为Marc Jacobs拍摄一则广告片(她和Miley Cyrus共同出演)时,应造型师KatieGrand要求染的一头火红秀发,以及她马驹般修长的四肢——Westing娇弱的美成了她勇敢无畏的滑板爱好的完美掩饰,更别提她身上无数与滑板有关的伤病了。“我三岁开始玩滑板,久而久之,它成了我的一种治愈。”滑板是否为她的模特生涯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特色?“是的!因为没人有我那种摇摇摆摆的步态,哈哈哈……” 不工作时,她很少关注自己的外形,而她男孩子气的风格也并非围绕她有幸合作的那些设计师品牌“我可以一连好几个礼拜穿同样一身行头!”——那身行头会是Vans衬衫、男士牛仔裤、Vans短袜和Vans鞋。所以,她不仅是Vans品牌大使,还为他们设计了一款鞋,并用Vans的logo做了第二个文身,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穿Vans很久了,这么多年下来,仿佛已经成了瘾,我会不断买它穿它,哈哈。当所有人都看到我对Vans的挚爱时,我们进行了这项合作!”
不过她的模特世界中没有滑板的一席之地,“只是因为没时间,而且还会多了一样我要拖去机场的行李。”而休息的时间(当她有空休息时)里,她常常是“和朋友待在一起,或者干脆不出门”。这位低调的滑板女孩或许在模特事业中已身居顶峰,但她对紧张繁重的工作安排乃至个人生活都有一份轻松随性的态度,“我坚持顺其自然。我发现,如果你一定要与之对抗或纠结于它的残酷,那么一切只会变得更艰难。”
如果你想知道除了做模特外,她是否会选择其他的人生路,答案很简单,“我不知道,就目前而言,做模特是我的梦想,它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提升了我的自我价值!”对于未来的梦想,她表示:“拥有我自己的滑板品牌,以及公开为LGBT(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团体发声!!!”
我只是那个有幸站在舞台中央的人
2013年1月,意大利版Vogue发布了其开年首封,一张亚洲面孔的出现让整个时尚圈为之震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亮相,而创造这一历史的模特面孔,正是孙菲菲。那次封面的標题非常简单直白——白色的“GLOBAL”(全球化)字样与孙菲菲精致的妆容、复古的造型相得益彰,也充满气势。首个单人出镜的国际杂志封面,就能够出现在意大利版Vogue上,并且是在摄影大师Steven Meisel的镜头下,这意味着孙菲菲以极高的姿态进军西方主流时尚界,而“GLOBAL”这样一个主题,也进一步确立了她以及她所象征着的东方面孔在国际时尚界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与全球化时尚的趋势。
时间回到一年前,孙菲菲刚刚搬到纽约,虽然之前曾在伦敦时装周上亮相,但纽约这座城市对于23岁的她依然显得庞大而陌生,“其实我在2010年已经开始在纽约工作了,但正式住在纽约是2012年。那时候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每天只能通过Google地图在杂乱无序的街道上穿梭来往,去一个个面试和工作地点。”那个时候,英文水平也十分有限的她,甚至有时连经纪人的话也没法完全理解,“当时我有一本小小的字典,它总是伴随着我,无论走到哪里。”
后来这个看似单薄而温和的女孩坚持了下来。“虽然开始非常艰难,但这个过程的确也是让我快速成长的最佳方式。”来到纽约后,她接到的第一个工作是与Regan Comeron拍摄一个DKNY的香水广告,当时她感觉又兴奋又紧张。“现场,我尽量让自己淡定,也一直尝试着多说话,和工作团队沟通,这样做的确让我更放松了。”
最终拍摄非常顺利地结束了,随后在一连串的拍摄中,与孙菲菲合作的团队都是一份顶级的名单:摄影师除了之前提到的Meisel、Comeron,还有Annie Leibovitz、Paolo Roversi、Mert
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比昨天更加努力一点
很难想象Giai Hadid不再处于模特行业风口浪尖的那一天。这位三岁就通过Guess广告走上星途的女孩,不仅拥有90年代那些传奇超模的所有要素:迷人的面庞、修长的双腿、良好的比例、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还有模特兄妹、真人秀明星妈妈、歌星男友、名人闺蜜团,平易近人的温和性格,以及精通社交媒体的头脑。Gigi可以说是21世纪的超模代表。
“很难再超越去年了。”她回顾2015年时这样说。那年,她五次登上Voque杂志封面,参加了Versace的广告拍摄,参与维密秀,而这仅仅是她参加的其中几次重大活动。
不过,最终她还是超越了2015年。她不仅在2016年维密秀上越战越勇,站稳了脚跟,还主持了音乐录影带大奖(VMA),优雅地赢得了英国时装协会(BFC)举办的Fashion Awards时尚大奖的年度国际模特奖,并由导师Donatella Versace为她颁奖。接过奖杯时她动情地流着泪说:“站在所有激励我的观众、偶像和朋友面前,接受天使般的Donatella Versace颁发的年度国际模特大奖,是我有生以来最紧张、最激动的一次经历……”她在lnstaggam上发帖,“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比昨天更加努力一点,成为别人愿意合作的人。而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对自己的潜力感到惊讶。”正因如此,她在2017年将Fendi、Moschino和Max Mara的广告尽收囊中。
我们姑且稱之为Giai效应吧。因为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一张大家都认得的面孔,她更是代表着一种年轻女孩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有能力去掀起潮流、引领消费习惯。去年Tommy Hilficler邀她来设计一个同名系列,而Tommy×Gigi所引起的关注令它成为品牌携手明星合作的成功案例,也使Hilfiger被Instagram评为当年纽约时装周第三大社交媒体互动品牌。如今,合作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系列,而从-开始其成功就未曾被设计师质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熟知Gigi跨越国度与年龄层的号召力。他评价道:“她真的是世界第一的女孩,比任何模特都重要,甚至比好莱坞影星或歌星都有权威性。”此外,Gigi还与Stuart Weitzman合作推出了三款靴子,而只要购买其中一款就可以为慈善机构“Pencils of Promise Charity”筹资。
Gigi曾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然后再次在一年之内超额完成。“我并不仅仅专注于一个目标,因为我有点固执。我的经纪人和我有许多目标,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与人为善,努力工作,发展人际关系。如果你每天专心做事,在你面前就会打开许多扇门,你会创造出许多一开始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
很难将社交媒体中的Gigi和现实生活中的Gigi区分开来。发什么,为什么发,什么时候发,对Gigi来说,或许已不再重要,这位社会网络女王在不断超越自己。根据Instagram的统计,作为2016年时尚账户冠军,Gigi在一年内粉丝增涨了16,055,757人。
不难理解,Gigi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你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这样才能充满活力。我每天的主题就是:努力工作,交个朋友,玩得开心。”这正是她在社交媒体展示给我们的:家庭照片、时尚时刻、工作和娱乐——不论发什么,都有一种随性的感觉。“社交媒体已成为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觉得,它给我带来了好运……对我来说,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是人们关注我的原因,因为没有用力过猛的感觉。我不会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会试图把什么东西强加给别人,或者过分吹嘘什么。我与自己真正喜欢的品牌合作,这让我感觉更直接、更放松。社交媒体让我们这一代模特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模特对于外界来说就只是一张脸。”
长相是表面,人格魅力才是关键
“在乘飞机出发的前夜,我基本上没有入睡,太兴奋了!过去我在电视上看维密的现场,就充满了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次我们一行人飞抵巴黎,甚至不用过海关,被专属的车直接接送到酒店。我感觉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太梦幻了!”雎晓雯在几个月后回忆起去年年底参加维密秀的经历,依然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情。
维多利亚的秘密——这场全球聚焦的性感大秀,汇集了当下全球最炙手可热的面孔,而相对于刘雯、奚梦瑶、何穗等参加过多次的中国模特,去年首次走秀的雎晓雯对这个经历尤其记忆犹新。几年前,她接受美国Vogue网站的采访,被问及模特生涯里最想做的事时,立马提到了维密秀。“当时对我来说,这近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个人风格和维密的确不太一样。前年我也曾参加过一次面试,但是就没有下文了。”
或许是铆着一股劲儿,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一直在健身塑形。“就像是在我的模特经历里必须盖下的一个戳,我在那次不成功的面试之后,就开始训练自己了。当然,训练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克服惰性,以及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发生的计划的改变等等。”说到这些,雎晓雯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经过这一年的坚持,果然,2016年就中了!” 坚持,是雎晓雯走到今天一直信奉的成功秘诀之一。当年,她与很多女孩子一样,是冲着模特比赛的头等奖(“我记得当时是一辆车”)而参加的一个比赛。2010年年初,她独自从北京来到纽约,开始海外模特生活。“当时都没有喘息的时间,前一天晚上刚到,第二天就去公司,接下来就开始跑面试了。两三天后,纽约时装周就开始了。试装、走秀……”雎晓雯在谈到生活节奏时,笑称当时的自己有点“傻气”,“状况都没搞清就在街上乱走,同公司的模特在街上遇到我,给我地图,带我去下一个面试的地点。我还是很幸运的,在大街上都能被人‘捡到’!”
接下来就去了米兰,走了Prada大秀,登上了WWD封面,开始受到国际时尚圈的瞩目。2012年,她在权威网站Models.com的模特新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紧接着,在《Vogue服饰与美容》、美国版Vogue利版Vogue等杂志上都看到了她的身影。雎晓雯一直庆幸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面对模特这个职业高强度的工作与行程,也是因为热爱让她克服了一切困难。“我没有感觉到累,遇到新奇的工作依然很激动未来一天、下一个星期的工作,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的。”
在她的回忆中,与Tim Walker在2014年合作《Vogue服饰与美容》封面那次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他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摄影师!”“每次想起那次合作都十分开心。在那之前和Tim的合作都比较‘零散’,但那次我们在伦敦整整呆了一个星期。那个故事的灵感来自《神笔马良》,Tim很会引导模特,他不给你任何要求,但你却能自然地在他的镜头前放下一切,表达一切。在安静之中,能够感受到他掷地有声地创作和思考我记得拍完的最后一天,Tim的眼睛是湿润的,大家也都为这一个星期所建立起来的默契而感到依依不舍,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一次体验。”
就表现力来说,雎晓雯绝对是个“异类”——与传统的东方女性代表性特征不同,古灵精怪、搞笑俏皮的个性也让她从刚出道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引领一场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潮。“我觉得其实长相还是很表面的,每一次有一种新的长相出现的时候,都会引来人们的关注和好奇,也有不少人跟风去喜欢、去推崇。但至于能够坚持多久,更多的还是要看人的个性。尤其对于这次我参与维密的演出,我觉得硬性的因素之外,人格魅力才是关键。”她指向了当下热门的Vetements和Balenciaqa,“这些品牌就会选择一些非职业模特去走秀。其实对我而言,时装与有个性的人搭配,展现出来的会是更有意思的态度和精神。”
说到人格魅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关注雎晓雯的人一定对她的Instagram印象深刻:不時po出自己的生活照,嬉笑怒骂,搞怪诙谐,让她的个性显露无遗。认识她的人熟知,社交媒体上展现的那些顽皮与她平时的性格极其接近。“我就是想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不想长大!”对于社交媒体,雎晓雯坦陈她在国内和国外发展的时候,都经历了社交媒体的“黄金时代”,“我出国前后微博正大热,从此我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自媒体就是只要你有自己的个性和个人风格,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超越自己所在的领域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知名度。后来出国,又赶上Instagram的风潮,一直到现在。”
关于自己的未来发展,雎晓雯细心地观察着模特这个行业,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对于中国模特来说,跨界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吕燕成为时装设计师,杜鹃参与电影演出,刘雯、奚梦瑶、金大川等参加真人秀节目模特们开始通过自己的视角去涉猎时尚行业以外的大千世界。雎晓雯一直坚持英文学习,也计划去上个台词课让自己接受一些更为专业的表演训陈。她喜欢“文艺 搞笑”的组合,也爱浪漫,最近正迷李安以及Emma Stone主演的电影La La Land。
对于表演,雎晓雯说她之所以想去尝试一下,是觉得有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其实我平时还是有点害羞的,”她笑说,“但在镜头前会释放出不同的状态,而演绎各种角色可以经历不同的人生,我想一定非常奇妙。我也常会思考,如果故事中的角色换做是我,那么我会如何表达?”
反时尚超模
Natalie Westling神话般的超模生涯有一个可谓教科书式的开端:16岁那年她在家乡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商场里被星探发现,但套路亦到此为止。她接的第一份模特工作就直上云霄,为Marc Jacobs走开场秀。没有中间过程。随后便是Saint Laurent,Tom Ford、Celine和Miu Miu等品牌络绎不绝的邀约。哦,对了,她还是一个滑板发烧友。
Natalie是位反时尚的时装模特。她高超的滑板技能可能和她成功的模特事业一样为人熟知。如果你对她对滑板的热衷还有所怀疑,请看她于时装周期间在米兰文的第一个文身便是“Skate”(滑板),因为她“就是有了这个想法,并没有考虑太多就去做了”。做模特绝非童年时她感兴趣的事,“但却是我妈妈喜欢的哈哈!”在一个鼓励女孩们成为明星超模,如同发展平行业务那样去培养、经营她们的社交媒体形象的世界,你会发现她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这种自我品牌的建设上。“老实说我个人并不喜欢(社交媒体)!但如果别人喜欢,也无可厚非。”
形容自己“随和、有趣、友好、专业”的Westling绝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她作为模特和滑板女孩的两个梦想,“人们会来阻止你,说‘你不能这么做’,但人生太短暂,不能为了别人而活。”她会运用自己的社交媒体来推广skateistan.org——一个通过滑板和教育活动帮助女孩自强发展的慈善组织。当时装照间或出现在她酷酷的滑板照片之间时,一名关注者在她的一篇帖子下竟然评论说她应该去当模特!
为Marc Jacobs拍摄一则广告片(她和Miley Cyrus共同出演)时,应造型师KatieGrand要求染的一头火红秀发,以及她马驹般修长的四肢——Westing娇弱的美成了她勇敢无畏的滑板爱好的完美掩饰,更别提她身上无数与滑板有关的伤病了。“我三岁开始玩滑板,久而久之,它成了我的一种治愈。”滑板是否为她的模特生涯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特色?“是的!因为没人有我那种摇摇摆摆的步态,哈哈哈……” 不工作时,她很少关注自己的外形,而她男孩子气的风格也并非围绕她有幸合作的那些设计师品牌“我可以一连好几个礼拜穿同样一身行头!”——那身行头会是Vans衬衫、男士牛仔裤、Vans短袜和Vans鞋。所以,她不仅是Vans品牌大使,还为他们设计了一款鞋,并用Vans的logo做了第二个文身,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穿Vans很久了,这么多年下来,仿佛已经成了瘾,我会不断买它穿它,哈哈。当所有人都看到我对Vans的挚爱时,我们进行了这项合作!”
不过她的模特世界中没有滑板的一席之地,“只是因为没时间,而且还会多了一样我要拖去机场的行李。”而休息的时间(当她有空休息时)里,她常常是“和朋友待在一起,或者干脆不出门”。这位低调的滑板女孩或许在模特事业中已身居顶峰,但她对紧张繁重的工作安排乃至个人生活都有一份轻松随性的态度,“我坚持顺其自然。我发现,如果你一定要与之对抗或纠结于它的残酷,那么一切只会变得更艰难。”
如果你想知道除了做模特外,她是否会选择其他的人生路,答案很简单,“我不知道,就目前而言,做模特是我的梦想,它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提升了我的自我价值!”对于未来的梦想,她表示:“拥有我自己的滑板品牌,以及公开为LGBT(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团体发声!!!”
我只是那个有幸站在舞台中央的人
2013年1月,意大利版Vogue发布了其开年首封,一张亚洲面孔的出现让整个时尚圈为之震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亮相,而创造这一历史的模特面孔,正是孙菲菲。那次封面的標题非常简单直白——白色的“GLOBAL”(全球化)字样与孙菲菲精致的妆容、复古的造型相得益彰,也充满气势。首个单人出镜的国际杂志封面,就能够出现在意大利版Vogue上,并且是在摄影大师Steven Meisel的镜头下,这意味着孙菲菲以极高的姿态进军西方主流时尚界,而“GLOBAL”这样一个主题,也进一步确立了她以及她所象征着的东方面孔在国际时尚界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与全球化时尚的趋势。
时间回到一年前,孙菲菲刚刚搬到纽约,虽然之前曾在伦敦时装周上亮相,但纽约这座城市对于23岁的她依然显得庞大而陌生,“其实我在2010年已经开始在纽约工作了,但正式住在纽约是2012年。那时候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每天只能通过Google地图在杂乱无序的街道上穿梭来往,去一个个面试和工作地点。”那个时候,英文水平也十分有限的她,甚至有时连经纪人的话也没法完全理解,“当时我有一本小小的字典,它总是伴随着我,无论走到哪里。”
后来这个看似单薄而温和的女孩坚持了下来。“虽然开始非常艰难,但这个过程的确也是让我快速成长的最佳方式。”来到纽约后,她接到的第一个工作是与Regan Comeron拍摄一个DKNY的香水广告,当时她感觉又兴奋又紧张。“现场,我尽量让自己淡定,也一直尝试着多说话,和工作团队沟通,这样做的确让我更放松了。”
最终拍摄非常顺利地结束了,随后在一连串的拍摄中,与孙菲菲合作的团队都是一份顶级的名单:摄影师除了之前提到的Meisel、Comeron,还有Annie Leibovitz、Paolo Roversi、M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