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呼唤给每个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针对小学教育过程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赏教并举;扬长避短;持之以恒
  后进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通过仔细研究揣摩先辈的经验总结,结合本人的教育工作实践,现将一些我在教育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与全体同行教育人交流,还望指正,以待提高。
  一、转变后进生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尽之责。只有做好后进生工作,转化挽救一大批后进生,教师才无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后进生转化策略
  第一步,了解情况,选定目标
  后进生指的是在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明显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主要表现在:
  1.思想品德不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学校规章秩序,或者屡犯严重过错。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
  3.行为习惯不良。
  4.心理健康不全,带有负面心理。
  5.学习方法策略不佳,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第二步,分析对象,调查研究,寻找成因
  首先,对每个后进生不同阶段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全面了解,对其后进形成原因做出综合分析是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1.学校教育归因
  (1)教育理念上的影响
  现阶段,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更新授课理念,尝试各种新颖教学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总体上来讲,小学教育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大部分教师、学校侧重的仍是学生学习成绩,未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给予足够重视,进而导致一些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逐渐变成了后进生。
  (2)教育方法上的影响
  目前,很多教师还沿用着传统教育培养方法,如,不分场合地随意批评学生、不留情面地挖苦学生,任由学生自由发展等等,这些不仅无法取得理想教育效果,也会导致师生对立关系的形成,导致一些原本在后进边缘的学生无奈最终融入了后进生群体当中。
  2.家庭教育归因
  (1)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也有一些子女是在家长一系列错误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下成为后进生的。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将成绩视为唯一目标,甚至还有家长将教育子女赚钱视为教育目标。在此背景下,虽然一些孩子会进行盲目的学习努力,但却难以形成端正的思想品德,也有的孩子在刻苦努力之后不成,便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甚至走上歧路。
  (2)父母教育方法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后进生的家长都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家长会盲目地溺爱子女,导致其一直处于养尊处优、自由放任的状态。甚至纵容子女或者向子女灌输诸如“学习无用论”“人生成败机遇论、关系论”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受错误思想指导,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社会教育归因
  (1)当今社会信息丰富多元,其中也不乏错误的思想,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势必对学生认知造成影响,产生不良后果。
  (2)社会风气不正
  当今社会不良风气颇多。比如金钱至上思想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使学生误入歧途。
  第三步,针对对象,制定计划
  在全面了解、把握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之后,应为每个后进生建立档案,为后期针对性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便利。不仅要注重具体转化方案的制定,教师还应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给予定期观察,对学生具体表现情况给予认真记录和深入分析,以便于科学、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第四步,倾注真情
  后进生的转化策略方法有很多,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都做过深入探究,基于综合分析总结得出,在具体转化中应真正倾注自身情感,走进学生内心,持之以恒,有效做到扬长避短。
  1.真情倾注走进内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个心心相印的活动过程,只有从内心呈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内心带来深刻感触。主要强调的就是每位教师在教育培养中都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给予的关怀与帮助,以此来为今后的高效沟通交流奠定良好基础,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其向教师打开心門,以便教师帮助其攻克各种难题、消除烦恼。
  2.赏教并举,扬长避短
  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之后,还要总体分析、把握学生的优缺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个后进生,即使是在教师眼中可能已经无可救药的后进生,只要仔细挖掘,都能够找到其身上的闪光点,在寻找到闪光点之后,教师可以基于此给予赏识、激励教育,以此来不断放大其优势特点,促进其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持之以恒,强化养成
  后进生各种不良习惯并非是一日养成的,要想改掉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转化方案,让其通过几个环节来逐渐完成转变。所以,在实际转化过程中,若出现故态复萌,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将其视为学生屡教不改,要给予足够的耐心、爱心,对其思想动向、心态发展给予准确把握,运用多种方法,联合各界力量,做到对症下药,持之以恒,一定可以转化后进生的人格,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月孙,王新如.班级管理学[M].新世纪出版社,1995.
  [2]李红.怎样对待品德过错行为的学生[J].小学德育,2001(19).
  [3]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03.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及心理上不成熟等因素,对某些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人和事充满好奇,极易被一些消极因素影响,触发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语文学科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结合文本教学,挖掘文本思想内涵,渗透思想教育因素,是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教育;成长教育  人们常说:童年是蜜罐一样的人生季节,
摘 要:阅读是参与者因阅读活动而对内容进行感知、理解甚至记忆的现象,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可以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方式之一。小学生想要具备良好阅读品质,就要从阅读习惯开始培养。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主要阐述了如何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感知快乐的过程。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阅读品
摘 要:小学阶段是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新课标也要求教师重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使用多样性的渗透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主要阐释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德育渗透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不仅获得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智慧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真正的教学智慧产生于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中,只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才可以避免老师重复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智慧表现为能够捕捉并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信息,唤醒学生情感,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教学,拓展语文课堂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共生  新课改倡导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
摘 要:以“空气”的教学设计及分析为例,阐述了如何将论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论证;教学设计;空气成分   论证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将论证应用于科学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论证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类似于科学家构建理论知识的过程,包括评价信息、提出主张、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运用一定的论证方式解释、评价自己及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这种关键素养呢?教师要深入挖掘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方法背后的科学依据,不仅让自己在利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更加得心應手,同时也能做到有依据、有目的、有方法地在“教”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   关键词:学会学习;测试;变化;放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自古以来教育界公
摘 要:从生活化教学与小学思品课出发,对生活化内容运用到小学思品課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小学教学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未来的栋梁,离不开良好的道德与品德,而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呆板,无法充分实现
摘 要: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学困生,指的就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怎样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去引导学困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由于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和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中对小学语文的要求也随着课改的深入变得越来越高。在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
摘 要: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教育方式也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而不断改变,素质教育成为现在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学科教育更多的是理论,而体育教育注重实践。体育教育是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一门学科。以足球教学为例分析小学体育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足球教学;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培养学生素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科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自然学科,数理知识庞杂而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架起一座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桥梁,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这一桥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呢?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希望對其他教育同仁有所增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   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