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趣的数学魔术刘倩梅80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和用来启迪学生思维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反映自己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是实际收到的效果并不好。通过题目自己并不会举一反三。此外,很多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往往会觉得数学学习的过程非常枯燥,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本文主要主张将魔术引入数学的学习中,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魔术;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在教育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采用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将数学魔术有效地引入数学学习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数学魔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
  一、 数学魔术的定义
  多米尼克·苏戴是第一个开创数学魔术的数学家,他将数学原理全方位地融入数学的学习中去,而使得魔术更多地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很多人会因此忽略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原理。例如,算命者通过一些细节计算人们的年龄就是最原始的数学魔术,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方程式计算,数学已经被全方位地运用到魔术中去,这就是数学魔术的原始定义。
  二、 小学数学魔术举例
  1. 被3整除的游戏
  例如,老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在纸条上写下任意4个不能重复的数字,之后老师说如果从中找出任意两个数字,则保证其差不能够被3整除。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试验之后,发现自己不管写哪四个数字,然后选取其中任意两个数字,其差真的不能够被3整除。这样一个魔法让同学们感觉很惊奇,而老师在让学生开动脑筋和进行一番讨论之后,则可得出如下的结论。
  因为如果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整除之后,那么其余数只能够呈现包括0、1和2三種可能。而老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4个数字,那么这其中一定有两个数的余数是相同的。而此时如果让余数相同的两个数进行作差,那么所得的差自然也就能够被3整除了。
  2. 还原数字本来的面貌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喜欢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心中随便先酝酿一个数字,然后再将数字乘2,再加上9,再加上原来你心中想的数字,再除以3,再减去3,然后你就会发现所得的数字还属于原来的数字。很多学生在试验过后发现果然如此,觉得很神奇,而在经过老师点拨之后,老师发现,整个数学魔术里面蕴含着如下的秘密:设你心中的数字为n,(2n 9 n)/3-3=n。这样学生就可以释然。而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也会觉得数学魔术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3. 牙签游戏
  先在桌面上堆着一堆牙签,然后学生选择任意数量的牙签放入自己的口袋中,但要保证所剩下的牙签根数必须是大于10而小于20的数目。之后再将在桌面上剩下的牙签数目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最终得到一个新的数字,然后再从桌上取走与这个新数字数量对应的牙签。之后再让学生从桌上剩下的牙签中拿出几根藏在手心里面,这时让老师来猜。其实这个魔术揭秘的过程非常简单,内部包含的是退位减法的秘密,大家只要稍稍思考一下就能够由此得出答案。
  4. 猜年龄
  数学魔术的神奇效果也可以体现在猜年龄上。例如:如果将家里人的年龄先乘5,之后再加上35,再除以5。然后把这个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可以猜出你家人的年龄。在经过几轮试验之后,老师果然都猜中了同学家里亲戚的年龄。
  然后在经过同学一系列讨论之后老师就可以将谜底揭晓:设年龄为n,那么就可以将上述过程写成数学表达式:(n×5 35)/5,然后轻松应用除法分配律就可以得出:n×5/5 35/5,根据这个算式就可以得出n 7的结果,所以老师只要用学生算出的结果减去7就得出了实际年龄。
  三、 魔术数学教学时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魔术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先要对当堂课所要上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第二,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三,根据教学的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环节,对于在数学魔术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进行预先的分析;第四,可以采用包括日常生活数学魔术、代数计算魔术和几何魔术等不同类型的魔术;第五,在完成整个课堂的教学之后,一定要注意在事后进行集体的评议和对比教学,尤其要注意在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将魔术引入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小学数学魔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魔术中所蕴含的知识不能够包含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因此,希望在今后我们能够真正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小学数学魔术,最终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陆高原.小学数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6):57-62.
  [2]沈文选.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面推广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刘倩梅,广东省云浮市,广东省云浮市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与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为例,从巧设问题引导、注重直观演示与有效例题讲解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提高初中数
摘 要: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一节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继第一章集合后很快就要学习的内容。高中数学函数概念非常抽象,它能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以今年教高一数学为契机,我对函数概念课的教学作了很多思考,并在所任教班级做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具体;抽象;高中函数概念课;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时需经历抽象、概括等思维过
摘 要: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促使他们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依然以题海战术为主,作业量大,而且缺乏新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的趣味化、层次化和生活化等,以使小学生对作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也非常多。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阐述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分析了茶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语文茶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茶文化;初中语文   一、 前言  中国人喜好饮茶,从饮茶习俗中又衍生出茶文化。而且在古诗词中出现了大量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产生了较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于职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必须加快步伐。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基础课程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需求;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结合翻转课堂的实践开展,教师主要通过视频录制让学生提前或者利用课余参与知识教学和讲解,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研究:更新观念,具备信息意识;适用为主,结合学科课型;创建资源,抓住翻转关键;延伸拓展,实践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运用研究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我发现
摘要:语文课堂人物分析是培养学生正确全面思考问题和正确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超越了课文内容的联系现实的思考,是对课文的迁移,是对课文创造性的自读。  关键词:次要人物;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
摘要: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发展,数字化社会也在逐步进步,所以普通高中教育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本文基于数字化条件下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冀有效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条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一、 引言  为了正确认识普通高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
摘要:为了解决小学生写作过程中觉得不知写什么、不会写等问题,需要通过读书积累和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生活素材积累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多为他们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但也不宜篇幅太长的大部头文章。应当以那些符合青少年心理,充满爱与美的亲情类文章、咏事咏物类文章为主。努力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展视野,丰富见闻,增加社会阅历。  关键词:小学生;读;写;生活实践;素材积累  
摘要: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时刻应坚持言语实践中的“言”与“意”的互转,在着力于“情”与“理”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教学目标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言”主要是指通过语言、阅读来进行表达;而所谓“意”则是强调文字背后的情感、核心以及见解等。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个人课堂教学主张,对“情理相润、言意共生”展开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共生;相润;教学主张  当前教师多扮演知识的输送者身份,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