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ct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同时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小诗。
  人常说,相遇是一种缘分。我初次读到这首诗,的确可以说是一次偶遇。那是我读高三时的1988年6月1日,这天是儿童节,我记得尤其清晰。对于嘴角已有胡须的我来说,儿童节似乎与我已经不相干,有的只是高三备考前夕的紧张。
  书桌上堆满了课本和各种复习资料,我从未来得及做的大叠试卷中随便抽了一份语文练习试卷。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我读到这首诗,顿时,我就喜欢上这首诗。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诗歌劈头就是一个“假如”,一个推测性假定意义的假说,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中的一种可能。对于模拟考试成绩波动很大的我来说,此时心中渴望高考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失败的敬畏与焦虑。
  我喜欢这首诗,还因为对未来满是憧憬的我在读到诗的第二句时,就获得了精神的慰藉。诗人用“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叮咛口吻,让我在瞬间有了情绪上的快速转换。
  更让我倍感欣慰的是,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安抚上,而是勾勒一个充满期盼的未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我来说,还有一个“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的期冀,让我战胜了对高考可能失败的恐惧。
  对于诗歌的后半截,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那时的我并未真正读懂。因为,当年的我就在七月流火的季节迎来了属于我的快乐日子——我被一个师范院校录取了。
  师范生活是短暂而又充实的,1991年的七月,我的大学同学都走进了他们曾经就读的普通高中,而唯有我,被分配到远离县城的一所农村职业学校。
  记得报到的那一天,我第一次在里下河的水乡骑行了17公里,路尽头横亘在乡下绿荫丛中的几排低矮的红房子,就是我任职的那所职业学校。第一天到新单位的新奇,霎时就在空旷的校园中随风而去。
  那时,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所在的职校只有16个班的办学规模,办公和住宿条件很差。我被安排在学校门房上的一个只有十平方米既当寝室又兼作办公室的阁楼。
  阁楼里的陈设很简单,就是一张平板床、一个生活用桌、一把椅子、打扫用的簸箕和扫帚,现在,又多了一个人。当时虽没有“蜗居”之说,但我却以周敦颐的“陋室”自嘲。
  放下行李,洒扫庭除。陋室有了一点生气,但又似乎少了些什么。回顾四周,总觉得白光刺眼的墙壁上需要点缀些物件。好在师范练过“三字一话”,随即到学校总务处领来墨汁和纸笔。我写下了“学而不厌”,并给陋室取了个雅名——“不厌斋”。
  当日,我就住在“不厌斋”。
  夏日的夜晚燥热不安。临窗远眺,月光下是远处低矮的乡村民房模糊的轮廓。于是,我不禁吟诵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不正是我此时心境吗?但学校周边秧田中传来的阵阵蛙鸣,却刺破了夜的寂静,驱散着我内心的阴霾。
  由此,我在这所职校开始了我笃定一辈子要从事的职业教育。我的第一个角色是机电专业班的语文教师,青春的朝气让我与学生相处得那么融洽。在这所农村职校,我完成了由职校的一名班主任老师,到校团委书记,到校长办公室主任,再到了学校的教务处主任、招生办主任。我是那样地热爱职业教育,即使是1999年学校首次出现招生规模下滑之时,我依旧每天带着老师们到初中毕业生家中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
  六月的天已经暑气难耐。为了避暑,我们早出晚归。夏天五点多些天就亮了,而此时我们已经行走在走访的路上了。
  乡村的路崎岖不平,连续数天的骑行,先是腰酸背痛,后来累积为骑行时屁股都不想靠在自行车座上。有时为了减轻疼痛,甚至推车步行。赶路的辛苦已经够苦了,但与学生家长的冷脸和刺痛耳鼓的言语相比,这些苦并不能算什么。夜深,当我回校后汇总一天的招生情况时,每天都在增加的招生数总会涤荡走一天的辛劳。
  相爱是情分,尤其是对恋爱中的男女来说,炽烈的感情是两个生命融为一体的催化剂。同样,我对职业教育的挚爱随着额纹的显现,也已经由组织安排的偶然相遇,渐渐化为依依的眷恋。2000年,我用心写下了我对职业教育的精神诉说《我心中的那方圣土》,并在国家级刊物《教育与职业》上发表了。从那时起,我对职业教育的情愫才开始从漂絮的情绪凝聚并固化为文字,才从我狭小的内心走向敞亮的现实。
  然而,平凡的职校生活,并不因为你内心的安宁和工作的习惯而平静。2004年的8月15日,我正在淮阴师范学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职业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下午五点三十八分,当我从课堂出来打开手机时,一条短信让我心顿起波澜。短信是学校校长发来的,说是教育局派人来校考察,组织似有提拔任用之意。
  我是性格内向之人,心房中只有一颗没有奢望的心。尽管如此,组织的关心依然让我怦然心跳。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次全县副科级干部选拔的事来。出于组织文件的要求,全县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的干部都要参加此次的副科级干部选拔招考。千人参考,我笔试通过;百人面试,我亦通过;组织考察,我进入三十五人名单,最后没有下文。轰轰烈烈的起步终究归于平平淡淡,我依旧是职业学校的一名老师。也许命运注定我这一辈子要从事职业教育,我为与职业教育的那份缘、那份情未被割断而感到庆幸。
  然而,这一次,我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十三年的那所职校。然而,调到局机关后,我被安排负责全县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教研工作。我与职业教育的这份情结并没有因工作的变动而割舍。
  今天,坐在办公室里,当我打开江苏职教网,看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推出“暑期教师人文读本《涵咏: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专辑征稿启事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次随着我升温的情绪从脑海闪过。我不禁默默地背诵起这首诗来。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我身处孤寂时,躁动的内心能在诗文中寻得栖息的宁静;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每有倦怠之意,懦弱的情绪会因灵动的诗意而豪情满怀;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即使现在正处在“快乐的日子”里,我依然能从情绪跳跃的星空回归理性的世界。
  感谢生活的磨砺,感谢命运的赐予。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绝不能让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
  生活中,即使偶有阴霾,但“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的人,其内心世界终会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来。
  相守是幸福的。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会铭刻在心,直到现在,直至永远。
  我也会在这首诗的滋养下,呵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永葆乐观向上的追求,直到现在,直至永远。
其他文献
这是一位曾经长期为国家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著名教育研究专家。他主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点研究省域教育政策,参与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题调研和第六章职业教育部分的文件起草,以及教育部组织的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国家重大政策专题调研等。现在,年过六旬的他已逐步淡出了为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决策咨询的第一线,但他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的深入探
【摘 要】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是一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制度,举办5年来,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创新,树立了一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打造了一批职业教育品牌教师。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重点探索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追求基于认识自我的教学生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课”教研;“两课”评比  【中图分类号】G715
先说一件也与评价有关的事情:几年前,某职校为迎接“三项规范”视导检查,从材料到实务都做了精心准备。市教育行政部门从大局考虑,提前半个月先对该校进行视导,结果问题多多,限时改进。半个月后,该校迎来了省里专家组视导,两天的时间,得出的评价结果非常好,学校很多方面工作得到了赞扬。遵循一个标准体系,同样一所学校的办学情况,两次评价竟然差异巨大!问题出在哪里?毫无疑问,症结就在于这种行政评价关注的目光仅仅是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立信中专办学点依托“校企双制”“八个共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融通和共赢之路,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了校本方案。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双制”;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4-0033-03  【
为什么有人歧视职高生?问题出在职高教育上。许多职高学生受社会偏见影响,失去了自信,并深感“自卑”。更有甚者,他们由此变得心理敏感、脆弱,深陷“不被重视—自卑绝望—破罐子破摔—学无所成—更被歧视”的恶性循环。由于学生不自信、没动力、自由散漫、难以管理,导致职业学校管理不力、教学无方。深层次地看,问题更出在教育部门至今没有出台职高教育“优胜劣汰”的评判机制上,职校办好办孬一个样。“歧视职高生”案例,除
【摘 要】坚持德育课程体系的职业化倾向,是德育课改应坚持的基本方向。中职职业道德课“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中职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借鉴学校专业资源,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进行重新设计与组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以体验式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程式。  【关键词】职业道德课 专业特色 活动教学模式  中职职业道德课“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及情感三维目标的高度融合,已成为修订专业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专业课程承担着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责任,基于核心素养开发专业课程标准,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忽视情感”的教育偏失,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修订中适时引入“核心素养”体系,跨界整合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全面发展、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修订的科学性、发展性、可行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38-03  2016年11月,在江苏职教名校俱乐部年会上,40多位来自江苏各优秀职校的与会代表就“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4位职校校长进行了主题发言。  职业教育是围绕区域产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应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
【摘 要】艺术评论写作是艺术类高职学生四年级大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艺术鉴赏评论的写作,不仅仅是对鉴赏能力的训练,更是对写作能力的锻炼。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写作不仅仅是对文笔的锻炼,更与其专业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究,寻求艺术评论写作教学的突破口,让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的艺术院校学生也能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是艺术类院校文化课教
要改变农业职业教育较为萧条的现状,首先应从奠基农村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扶持力度。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将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投入等放在教育发展的整体框架内进行思考与设计,办精品学校,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成为精品学生,为社会所重用。在全社会营造职业平等的氛围,使尊重农民成为一个民族的基本道德,以激励更多的学生选择农业院校,让农业院校成为培养农村建设者的摇篮。  农业院校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