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间,从年少轻狂的世界冠军到成熟稳重的领军人物,王濛实现了自己的蜕变,也在国内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濛旋风”。 但近期,这个曾经浑身是刺的“问题选手”似乎仍然很“懵懂”,她的“猛劲”让自己身陷负面新闻。
【人物简介】
性别:女
出生地:黑龙江
生日:1985.4.10
身高:167cm
体重:60公斤
毕业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
兴趣爱好:电脑游戏
开始滑冰年龄:10岁
第一次参赛时间:1994年
荣誉:王濛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选手中的领军人物,强项是500米,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荷兰站500米冠军;1500米亚军;1000米亚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意大利站500米冠军;1500米第五。
2005-2006赛季世界杯韩国站500米冠军;1000米冠军;接力冠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杭州站500米冠军;1500米冠军;1000米冠军;接力冠军。
2005年十运会女子全能第一;500米冠军;3000米接力冠军。
王濛·猛
从丽江群殴事件到青岛集训酒后队内冲突,近期国家短道速滑队“猛料”不断,均涉及冰上“猛角”王濛,这让公众猛然一惊。
【事件1】丽江群殴
今年6月5日中午,由冬奥会三金得主王濛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从北京首都体育馆宿舍出发前往云南,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夏训。
6月6日端午节,国家短道速滑队一行35人抵达丽江。晚饭后,部分运动员到丽江古城酒吧消费,当日23时30分许来到古城四方街观看民间艺人表演节目及互动唱歌。《丽江古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为保护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减少噪音,不影响古城居民的正常休息,每天23时30分以后禁止在古城范围内播放高分贝音乐及大声喧哗。” 当晚,接到当地居民投诉后,古城治安队立即到现场对正在演奏乐器及互动唱歌的游客进行劝说,因国家短道速滑队部分运动员对古城相关规定不知情,在劝说过程中与治安队发生口角和冲突。据调查核实,当晚短道速滑队部分队员确实喝了酒,有酒后扰民的行为。队员们表示对丽江古城“每天23时30分后禁止大声喧哗”的规定不了解,而治安队没有对《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的规定作出详细解释。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员受伤,但主要是身体多处疼痛和皮外伤,其中短道速滑队员刘显伟经检查诊断为“多处软组织挫伤”,后来队员们都离开了医院,有1名治安队员住院接受治疗。
【事件2】队内冲突
7月24日晚,王濛及部分队员很晚才回到寝室,而且他们刚刚喝过酒,这一举动被负责查寝的领队王春露发现。王春露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王濛等队员情绪失控,致使领队等人被打,驻地设施被部分损坏。在此过程中,王濛的双手被玻璃划破,已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7月28日就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内冲突发表声明称,这次事件性质极为恶劣,严重损害了国家短道队和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形象,冬管中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就此事向公众致歉。同时作出了处罚:撤销王濛国家短道速滑队队长的职务;取消王濛、刘显伟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资格,调整回地方队;取消王濛、刘显伟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资格;王濛、刘显伟对损坏的公共物品进行赔偿;王濛、刘显伟作出深刻检查和道歉。
【浪花】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们生活的前提与基础。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活下去。个人只有遵守规矩,才能让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王濛被开除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端正运动队风纪的决心,同时也证明在规矩、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王濛·萌
王濛是中国短道速滑项目萌生的一颗新星。这颗新星战绩累累,为我国创造了夺目的冰上辉煌。她直率、个性,有人评价她很“牛”,也有人说她比较“萌”。但当头顶的光环越来越耀眼的时候,自负也开始在她心里悄悄萌芽。
【事件3】够强大——冬奥会上开启“濛时代”
在2006年初举行的都灵冬奥会上,王濛参加了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比赛。在最后的决赛中,她与保加利亚选手达拉诺娃经历了几番交替领先,最后把握住对手技术动作出现失误的机会实现反超,并且以0.029秒的微弱优势赢得金牌。在接下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王濛甚至没等主持人喊到自己的名字,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上了领奖台,并且极为兴奋地高举双臂。正是这次在冬奥会上摘取金牌的经历,令原先默默无闻的王濛顷刻间成为体育明星。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048的战绩蝉联该项目冠军,成为中国卫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在女子500米的较量中,从预赛到决赛,王濛共有三次刷新奥运会纪录!500米轻松夺冠之后,王濛就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蝉联冠军的第一人,随后与队友合力摘得3000米接力的金牌,使得王濛成功超越前辈杨扬,成为中国军团的金牌之王,与此同时,她也是继杨扬之后第二个在同一届比赛中包揽两枚金牌的选手。前辈杨扬对于王濛的表现赞不绝口。她表示,王濛的实力高出其他选手一截,三分之一的男子选手都滑不过她。
正是依靠王濛的强势表现,中国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单届冬奥会上囊括女子短道速滑全部4枚金牌的队伍。媒体将王濛誉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历史第一人”,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预示着“濛时代”的到来。
【浪花】年轻人应学会淡泊名利
王濛曾表示:“中国没有我,短道项目就完蛋了。”不可否认,王濛是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委屈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但在媒体的一片赞叹声中,她失去了清醒的认识,内心的膨胀导致内心失去平衡。成名之后的一系列欢乐颂使她的自信转化为自负。
年轻人在面对成名后接踵而至的荣誉和赞美,该如何看待?记住这几句话: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提醒自己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保持心境平和、淡泊。
【事件4】够个性——“狠劲”成就冰上辉煌
王濛是一位极富个性的天才型选手。日常生活中,王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她就是有啥说啥,从不隐藏自己的观点。”曾常年跟踪报道冰雪运动的老记者梁学增如此评价王濛。“她性格很像男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小时候不仅天赋过人,犟脾气也同样过人,敢和男孩子打架。”但在训练场上,王濛很有主见,有自己的理念。正是她的犟脾气和训练时的“狠劲”成就了她的辉煌。
刚进体工队时,王濛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她不但每个环节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还不愿输给其他队员。有时练久了,冰刀和双脚都冻得粘在一起,很难拔下来。有队员吃不了苦选择退队,但王濛却一路咬牙苦练,一路滑成了世界冠军。她曾说过,最喜欢刘翔跃上领奖台的样子。因为那样“够霸气、有个性”。
2007年亚冬会,王濛冲击1500米金牌失利。胸中恶气难消的她面对采访时突然发飙:“在国家队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国家队不适合我,我要回地方队训练。”通过电视转播,王濛的这番言论被无数人知晓,她与国家队主帅李琰的矛盾也彻底公开化。将帅不和无异于自毁长城,她们都为此付出了代价。王濛因指责教练被禁赛,无缘2007年世锦赛。缺了王濛这员骁将,中国短道队在这一年的世锦赛上也与金牌无缘。痛定思痛之后,师徒两人开始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在彼此的真诚努力下,她们之间的裂痕也一点点地被修复。
2010年2月18日晚,短道速滑500米决战,当王濛滑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整个太平洋体育馆沸腾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却做出了一个很“雷”人的举动,在教练席前,她双膝跪地磕头,继而和恩师李琰紧紧拥抱。此时,人们看见师徒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从前,她们曾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如今她们冰释前嫌,情同母女。经历风雨后,彩虹更美丽。王濛的这枚金牌也因此更显珍贵。
李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每次在队员上场以前,我都会问‘孩子们上场了,该喊什么?’这时她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子天下第一’。”“霸气”通常是个贬义词,但在王濛这里就成了中性词。这种“霸气”是自信和信念的体现。正是有了这种“霸气”,才有了王濛的一骑绝尘。她歪着头、抿着嘴,然后标志性地举着右手向观众致意,这意味着一场由“濛旋风”领衔的表演赛随即开始。
王濛的个性,甚至盖过了她4块奥运金牌的光芒。王濛是队中公认的大姐大,2009年全运会,她大骂一位男队员,该队员不敢还嘴低头离开。她连裁判都敢挑衅,“以后你判我王濛时得看着点!”今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上,王濛张口就说:“感谢国家……”此前队友周洋因没有先感谢国家遭到痛批。被问及是否故意如此时,王濛又来了一句,“我上台时先感谢了CCTV。”丽江事件,王濛在微博上图文直播,“那是我的个人平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浪花】 张扬个性有尺度
时下,讲究个性自由,追求个性鲜明逐渐盛行。不仅体育明星,生活中不少年轻人也越来越崇尚独立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贴上与众不同的标签。这应该得到理解和鼓励,但张扬个性也要有尺度。早在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就在《小窗幽记》中留有“世间万物皆有度,无度胜事亦苦海”的佳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度。个性张扬需要智慧,把握好个性张扬的程度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使自己的情感、情绪、理智处在平衡状态,做到不偏倚、不消极、不过激,保持适度。而个性张扬过了度,就会事与愿违,就会导致错误。
王濛·懵
王濛是“懵懂”的,近期发生的负面事件和过激的言行最终让她自食苦果,也让她深深反省自己的位置。但舆论却是清醒的,紧跟这些负面事件而来的是对名人形象及态度的探讨。
【关键词1】形象
《新民晚报》:体育名人该如何维护形象
名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小小的失误,或许最终就演变成了大大的错误,因为名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公众的眼皮底下被放大。从2007年崔鹏醉酒驾车、2009年王皓随地小便,到前不久孔令辉殴打保安,再到近期中国短道速滑队“挨揍”,中国体育人被卷入这类纠纷的频率越来越高。真希望年轻的运动员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冷静一点,注意维护自我形象。
《南方都市报》:冬奥英雄应加倍珍惜公众形象
张扬个性不能超规逾矩。我们不仅不反对而且要鼓励运动员张扬个性,李娜的个性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但这种个性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作为公众人物,作为年轻人的榜样,王濛应该加倍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应当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在继续攀登运动高峰的同时,王濛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济南时报》:当冠军与做人
能当冠军,未必就会做人;而只有会做人的冠军,才能真正成为楷模。李娜在罗兰·加洛斯的胜利,不仅体现在那座法网冠军杯上,更得益于她在全世界公众面前的真诚直白、落落大方,给中国体育和中国人做了一次最好的形象广告。同理,王濛在做人上暴露出的缺陷——狭隘的视野和心胸,视“世界冠军”为傲慢欺人资本的肤浅和无知,亦会产生相反的形象广告效果。
《大连日报》:形象已损 真相何用
事件发展到这个态势,追求“真相”还有何意义?反正中国短道速滑队和奥运冠军的形象已经受损了。损毁点主要有三。第一,酒后扰民,有错在先;动手打架,理亏在后。第二,面对警方和身处医院,抬出奥运冠军的身份要求特权。第三,事件发生后,不是直面错误、认真反省,而是集体封口、逃避现实。此次的丽江群殴事件,其严重性在于涉及一个国家运动队集体的形象,如果事件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比赛及今后发展,其影响是深远而恶劣的。现在,摆在短道队面前的应该是如何摆正态度、如何弥补已损毁形象等问题。时过境迁后,拿出再严肃的处理,都形同废纸一张。
【关键词2】态度
《新民晚报》:短道队要有认错勇气
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关键是错了之后,就要有认错的勇气,这样反而能够赢得尊重。既然此事已经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就该自我反省、诚恳认错,并关起门来加强队伍的管理,这样的一种思想教育,远比夏季训练甚至比赛,更为重要。
体育,是一种教育。拥有了荣誉和光环后,更该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一份戒骄戒躁的态度,还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这是队伍管理者通过此事,应该告诉给年轻的冠军们的道理。真心希望坏事能够变好事,希望短道速滑队从此可以抛去浮躁,静下心来,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正义感与优越感
人的内心世界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要有所改变并不容易,要不予表现,也不容易。足球也好,滑冰也好,拿到社会上称称斤两,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在那个口碑不佳的足球圈子里,同样可以有李胜这样一身正气的人;在奥运金牌和世界冠军辈出的短道速滑国家队,同样可能发生让公众不知怎么说才好的负面新闻。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是特殊群体,他们以自身的天赋加努力驰骋赛场,这是很少有人能效仿的。与此同时,优越感也会悄然而至,考验着这些年轻人。李胜的义勇之举令人敬佩,没有人在意他在体育运动中并无拿得出手的显赫成就,但是会记住他的话:再碰上这种情形,“肯定还是要上”。而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们今后能不能端正言行,还需要拭目以待。
【事件5】走出“懵懂”
8月初,一向刚硬倔强的王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时,终于落泪了。她说:“我向喜欢我的人说声抱歉,因为我觉得他们对我很有期待,我却让他们失望了。因为群架,很多学生也看到一些负面的报道,我在他们心里,从偶像变成了负面典型,我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我觉得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真的给我机会的话,我要感谢这些人,然后用成绩去回报大家。”
而在此前一天,王濛还扬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表示届时将曝光背后的一些内幕和黑幕。但在这次接受采访时,她的态度突然转变了,而且非常诚恳非常惭愧地承认了自己的两点错误:第一是晚归不对,第二是打领队不对。
8月下旬,领队王春露被调离了短道队,中国短道速滑队恢复了秩序。近日,王濛的队友、冬奥会短道速滑接力冠军孙琳琳发布了一组王濛带伤训练的照片。照片上,王濛在一个公园里做着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身上的T恤已经被汗湿透。孙琳琳还为这组照片加上了深情的图注:“人生难免遇见坎儿,更何况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时间,有机会。相信自己,做你想做的,我们会一起为你加油!”据孙琳琳透露,王濛的伤口已经拆线,但由于有些轻微骨折,平时还需要戴着石膏。即便如此,王濛还是迫不及待地自行恢复训练。
【浪花】深刻反省才会取得更大进步
出位的王濛曾是典型的“刺骨”——刺儿头+骨干。自己业务能力突出,但又个性十足、极端自负。经历了被开除、禁赛的打击,相信王濛已经深深反思自己不当的行为,这次带伤主动训练也是她发出的一记积极信号:这位冬奥会的三金王仍在为重返冰场而努力,她还没有完全放弃这个舞台。
王濛的泪水告诉我们,任何的个人,都离不开团队;任何的自由,都有一定限度;任何的成就,都是易碎品;任何的意气用事,都得加倍偿付。
【人物简介】
性别:女
出生地:黑龙江
生日:1985.4.10
身高:167cm
体重:60公斤
毕业院校:哈尔滨体育学院
兴趣爱好:电脑游戏
开始滑冰年龄:10岁
第一次参赛时间:1994年
荣誉:王濛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选手中的领军人物,强项是500米,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荷兰站500米冠军;1500米亚军;1000米亚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意大利站500米冠军;1500米第五。
2005-2006赛季世界杯韩国站500米冠军;1000米冠军;接力冠军。
2005-2006赛季世界杯杭州站500米冠军;1500米冠军;1000米冠军;接力冠军。
2005年十运会女子全能第一;500米冠军;3000米接力冠军。
王濛·猛
从丽江群殴事件到青岛集训酒后队内冲突,近期国家短道速滑队“猛料”不断,均涉及冰上“猛角”王濛,这让公众猛然一惊。
【事件1】丽江群殴
今年6月5日中午,由冬奥会三金得主王濛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从北京首都体育馆宿舍出发前往云南,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夏训。
6月6日端午节,国家短道速滑队一行35人抵达丽江。晚饭后,部分运动员到丽江古城酒吧消费,当日23时30分许来到古城四方街观看民间艺人表演节目及互动唱歌。《丽江古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为保护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减少噪音,不影响古城居民的正常休息,每天23时30分以后禁止在古城范围内播放高分贝音乐及大声喧哗。” 当晚,接到当地居民投诉后,古城治安队立即到现场对正在演奏乐器及互动唱歌的游客进行劝说,因国家短道速滑队部分运动员对古城相关规定不知情,在劝说过程中与治安队发生口角和冲突。据调查核实,当晚短道速滑队部分队员确实喝了酒,有酒后扰民的行为。队员们表示对丽江古城“每天23时30分后禁止大声喧哗”的规定不了解,而治安队没有对《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的规定作出详细解释。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员受伤,但主要是身体多处疼痛和皮外伤,其中短道速滑队员刘显伟经检查诊断为“多处软组织挫伤”,后来队员们都离开了医院,有1名治安队员住院接受治疗。
【事件2】队内冲突
7月24日晚,王濛及部分队员很晚才回到寝室,而且他们刚刚喝过酒,这一举动被负责查寝的领队王春露发现。王春露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王濛等队员情绪失控,致使领队等人被打,驻地设施被部分损坏。在此过程中,王濛的双手被玻璃划破,已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7月28日就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内冲突发表声明称,这次事件性质极为恶劣,严重损害了国家短道队和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形象,冬管中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就此事向公众致歉。同时作出了处罚:撤销王濛国家短道速滑队队长的职务;取消王濛、刘显伟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资格,调整回地方队;取消王濛、刘显伟参加国际、国内比赛资格;王濛、刘显伟对损坏的公共物品进行赔偿;王濛、刘显伟作出深刻检查和道歉。
【浪花】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们生活的前提与基础。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活下去。个人只有遵守规矩,才能让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王濛被开除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端正运动队风纪的决心,同时也证明在规矩、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王濛·萌
王濛是中国短道速滑项目萌生的一颗新星。这颗新星战绩累累,为我国创造了夺目的冰上辉煌。她直率、个性,有人评价她很“牛”,也有人说她比较“萌”。但当头顶的光环越来越耀眼的时候,自负也开始在她心里悄悄萌芽。
【事件3】够强大——冬奥会上开启“濛时代”
在2006年初举行的都灵冬奥会上,王濛参加了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比赛。在最后的决赛中,她与保加利亚选手达拉诺娃经历了几番交替领先,最后把握住对手技术动作出现失误的机会实现反超,并且以0.029秒的微弱优势赢得金牌。在接下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王濛甚至没等主持人喊到自己的名字,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上了领奖台,并且极为兴奋地高举双臂。正是这次在冬奥会上摘取金牌的经历,令原先默默无闻的王濛顷刻间成为体育明星。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048的战绩蝉联该项目冠军,成为中国卫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在女子500米的较量中,从预赛到决赛,王濛共有三次刷新奥运会纪录!500米轻松夺冠之后,王濛就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蝉联冠军的第一人,随后与队友合力摘得3000米接力的金牌,使得王濛成功超越前辈杨扬,成为中国军团的金牌之王,与此同时,她也是继杨扬之后第二个在同一届比赛中包揽两枚金牌的选手。前辈杨扬对于王濛的表现赞不绝口。她表示,王濛的实力高出其他选手一截,三分之一的男子选手都滑不过她。
正是依靠王濛的强势表现,中国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单届冬奥会上囊括女子短道速滑全部4枚金牌的队伍。媒体将王濛誉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历史第一人”,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预示着“濛时代”的到来。
【浪花】年轻人应学会淡泊名利
王濛曾表示:“中国没有我,短道项目就完蛋了。”不可否认,王濛是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委屈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但在媒体的一片赞叹声中,她失去了清醒的认识,内心的膨胀导致内心失去平衡。成名之后的一系列欢乐颂使她的自信转化为自负。
年轻人在面对成名后接踵而至的荣誉和赞美,该如何看待?记住这几句话: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提醒自己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保持心境平和、淡泊。
【事件4】够个性——“狠劲”成就冰上辉煌
王濛是一位极富个性的天才型选手。日常生活中,王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她就是有啥说啥,从不隐藏自己的观点。”曾常年跟踪报道冰雪运动的老记者梁学增如此评价王濛。“她性格很像男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小时候不仅天赋过人,犟脾气也同样过人,敢和男孩子打架。”但在训练场上,王濛很有主见,有自己的理念。正是她的犟脾气和训练时的“狠劲”成就了她的辉煌。
刚进体工队时,王濛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她不但每个环节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还不愿输给其他队员。有时练久了,冰刀和双脚都冻得粘在一起,很难拔下来。有队员吃不了苦选择退队,但王濛却一路咬牙苦练,一路滑成了世界冠军。她曾说过,最喜欢刘翔跃上领奖台的样子。因为那样“够霸气、有个性”。
2007年亚冬会,王濛冲击1500米金牌失利。胸中恶气难消的她面对采访时突然发飙:“在国家队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国家队不适合我,我要回地方队训练。”通过电视转播,王濛的这番言论被无数人知晓,她与国家队主帅李琰的矛盾也彻底公开化。将帅不和无异于自毁长城,她们都为此付出了代价。王濛因指责教练被禁赛,无缘2007年世锦赛。缺了王濛这员骁将,中国短道队在这一年的世锦赛上也与金牌无缘。痛定思痛之后,师徒两人开始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在彼此的真诚努力下,她们之间的裂痕也一点点地被修复。
2010年2月18日晚,短道速滑500米决战,当王濛滑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整个太平洋体育馆沸腾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却做出了一个很“雷”人的举动,在教练席前,她双膝跪地磕头,继而和恩师李琰紧紧拥抱。此时,人们看见师徒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从前,她们曾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如今她们冰释前嫌,情同母女。经历风雨后,彩虹更美丽。王濛的这枚金牌也因此更显珍贵。
李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每次在队员上场以前,我都会问‘孩子们上场了,该喊什么?’这时她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子天下第一’。”“霸气”通常是个贬义词,但在王濛这里就成了中性词。这种“霸气”是自信和信念的体现。正是有了这种“霸气”,才有了王濛的一骑绝尘。她歪着头、抿着嘴,然后标志性地举着右手向观众致意,这意味着一场由“濛旋风”领衔的表演赛随即开始。
王濛的个性,甚至盖过了她4块奥运金牌的光芒。王濛是队中公认的大姐大,2009年全运会,她大骂一位男队员,该队员不敢还嘴低头离开。她连裁判都敢挑衅,“以后你判我王濛时得看着点!”今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上,王濛张口就说:“感谢国家……”此前队友周洋因没有先感谢国家遭到痛批。被问及是否故意如此时,王濛又来了一句,“我上台时先感谢了CCTV。”丽江事件,王濛在微博上图文直播,“那是我的个人平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浪花】 张扬个性有尺度
时下,讲究个性自由,追求个性鲜明逐渐盛行。不仅体育明星,生活中不少年轻人也越来越崇尚独立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贴上与众不同的标签。这应该得到理解和鼓励,但张扬个性也要有尺度。早在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就在《小窗幽记》中留有“世间万物皆有度,无度胜事亦苦海”的佳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度。个性张扬需要智慧,把握好个性张扬的程度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使自己的情感、情绪、理智处在平衡状态,做到不偏倚、不消极、不过激,保持适度。而个性张扬过了度,就会事与愿违,就会导致错误。
王濛·懵
王濛是“懵懂”的,近期发生的负面事件和过激的言行最终让她自食苦果,也让她深深反省自己的位置。但舆论却是清醒的,紧跟这些负面事件而来的是对名人形象及态度的探讨。
【关键词1】形象
《新民晚报》:体育名人该如何维护形象
名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小小的失误,或许最终就演变成了大大的错误,因为名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公众的眼皮底下被放大。从2007年崔鹏醉酒驾车、2009年王皓随地小便,到前不久孔令辉殴打保安,再到近期中国短道速滑队“挨揍”,中国体育人被卷入这类纠纷的频率越来越高。真希望年轻的运动员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冷静一点,注意维护自我形象。
《南方都市报》:冬奥英雄应加倍珍惜公众形象
张扬个性不能超规逾矩。我们不仅不反对而且要鼓励运动员张扬个性,李娜的个性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但这种个性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作为公众人物,作为年轻人的榜样,王濛应该加倍珍惜自己的公众形象,应当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在继续攀登运动高峰的同时,王濛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济南时报》:当冠军与做人
能当冠军,未必就会做人;而只有会做人的冠军,才能真正成为楷模。李娜在罗兰·加洛斯的胜利,不仅体现在那座法网冠军杯上,更得益于她在全世界公众面前的真诚直白、落落大方,给中国体育和中国人做了一次最好的形象广告。同理,王濛在做人上暴露出的缺陷——狭隘的视野和心胸,视“世界冠军”为傲慢欺人资本的肤浅和无知,亦会产生相反的形象广告效果。
《大连日报》:形象已损 真相何用
事件发展到这个态势,追求“真相”还有何意义?反正中国短道速滑队和奥运冠军的形象已经受损了。损毁点主要有三。第一,酒后扰民,有错在先;动手打架,理亏在后。第二,面对警方和身处医院,抬出奥运冠军的身份要求特权。第三,事件发生后,不是直面错误、认真反省,而是集体封口、逃避现实。此次的丽江群殴事件,其严重性在于涉及一个国家运动队集体的形象,如果事件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比赛及今后发展,其影响是深远而恶劣的。现在,摆在短道队面前的应该是如何摆正态度、如何弥补已损毁形象等问题。时过境迁后,拿出再严肃的处理,都形同废纸一张。
【关键词2】态度
《新民晚报》:短道队要有认错勇气
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关键是错了之后,就要有认错的勇气,这样反而能够赢得尊重。既然此事已经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就该自我反省、诚恳认错,并关起门来加强队伍的管理,这样的一种思想教育,远比夏季训练甚至比赛,更为重要。
体育,是一种教育。拥有了荣誉和光环后,更该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一份戒骄戒躁的态度,还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这是队伍管理者通过此事,应该告诉给年轻的冠军们的道理。真心希望坏事能够变好事,希望短道速滑队从此可以抛去浮躁,静下心来,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正义感与优越感
人的内心世界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要有所改变并不容易,要不予表现,也不容易。足球也好,滑冰也好,拿到社会上称称斤两,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在那个口碑不佳的足球圈子里,同样可以有李胜这样一身正气的人;在奥运金牌和世界冠军辈出的短道速滑国家队,同样可能发生让公众不知怎么说才好的负面新闻。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是特殊群体,他们以自身的天赋加努力驰骋赛场,这是很少有人能效仿的。与此同时,优越感也会悄然而至,考验着这些年轻人。李胜的义勇之举令人敬佩,没有人在意他在体育运动中并无拿得出手的显赫成就,但是会记住他的话:再碰上这种情形,“肯定还是要上”。而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们今后能不能端正言行,还需要拭目以待。
【事件5】走出“懵懂”
8月初,一向刚硬倔强的王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时,终于落泪了。她说:“我向喜欢我的人说声抱歉,因为我觉得他们对我很有期待,我却让他们失望了。因为群架,很多学生也看到一些负面的报道,我在他们心里,从偶像变成了负面典型,我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我觉得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真的给我机会的话,我要感谢这些人,然后用成绩去回报大家。”
而在此前一天,王濛还扬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表示届时将曝光背后的一些内幕和黑幕。但在这次接受采访时,她的态度突然转变了,而且非常诚恳非常惭愧地承认了自己的两点错误:第一是晚归不对,第二是打领队不对。
8月下旬,领队王春露被调离了短道队,中国短道速滑队恢复了秩序。近日,王濛的队友、冬奥会短道速滑接力冠军孙琳琳发布了一组王濛带伤训练的照片。照片上,王濛在一个公园里做着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身上的T恤已经被汗湿透。孙琳琳还为这组照片加上了深情的图注:“人生难免遇见坎儿,更何况我们还年轻,我们有时间,有机会。相信自己,做你想做的,我们会一起为你加油!”据孙琳琳透露,王濛的伤口已经拆线,但由于有些轻微骨折,平时还需要戴着石膏。即便如此,王濛还是迫不及待地自行恢复训练。
【浪花】深刻反省才会取得更大进步
出位的王濛曾是典型的“刺骨”——刺儿头+骨干。自己业务能力突出,但又个性十足、极端自负。经历了被开除、禁赛的打击,相信王濛已经深深反思自己不当的行为,这次带伤主动训练也是她发出的一记积极信号:这位冬奥会的三金王仍在为重返冰场而努力,她还没有完全放弃这个舞台。
王濛的泪水告诉我们,任何的个人,都离不开团队;任何的自由,都有一定限度;任何的成就,都是易碎品;任何的意气用事,都得加倍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