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藏医对白脉病的认识 白脉软膏低费用高疗效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药物种丰富独特 藏医理论体系完整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 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植物药物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
  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的有:藏茴香、藏菖蒲、碱花、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等药物。
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

  有关藏医药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四部医典》《敦煌本藏医残卷》《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正确认药图鉴》。2006年5月20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医学的主要医典是《四部医典》。据史料记载和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四部医经》是藏族现存的最早的医药专著,该书是雍仲本教创始人辛饶弥沃之子杰布楚西所著,成书于公元前1999年。之后在公元9世纪藏族著名医学家宇妥·云登贡布等人对《四部医经》进行研究、充实、补充、修订后,形成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该书共分四个部分,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各科临床实践,包括人体解剖、胚胎发育、病因病理、治疗原则、临床各科、方剂药物、诊断与治疗器械等,内容极为丰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藏医学。前苏联艺术家出版社曾出版《藏医图集》,他们认为《四部医典》和《藏医图集》是举世无双的藏医文献,对它产生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
  藏医原理“三因七物三秽” 用药原则“六味八性十七效”
  藏医学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原因是藏医理论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但又与中医、印度医学等有所不同,让众多研究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指气、风)、“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因素。“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等。“赤巴”就是胆汁,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等。“培根”即诞液,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同时,人体内还存在七种物质,包括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以及三种排泄物,包括粪便、尿和汗。
  藏医认为,以上三大因素的机能在人体内能够维持平衡,就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反之,如果这三大因素出现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一旦患病,就得用药施治。藏药丰富,但并不是随便使用,而是通过对药物的属性进行分类,辩证用药。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就各不相同。
  八性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体现藏医理论精髓:三棵生命树的医学挂图(蔓唐)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可见藏医与中医具有同源的地方。
  藏医之“脉”:白脉病发病增加、药物却少
  藏医还有一个特别的概念——“脉”。藏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不是孤立的存在器官,通过“脉”可与其他器官联系。藏医解剖学把人体的经脉分为白脉和黑脉。黑脉泛指血管,包括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白脉泛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及多种神经。
  白脉从脑部生出的脉向下延伸,分为内脉和外脉;内脉有13条,犹如丝线样与脏器连接,外脉有6条,与四肢连接。内外脉共有19条,司管传导水脉,主导感觉、运动和信息传导等功能,也就是说脑是白脉之海。这里的白脉实际上是神经系统。
  白脉发病时将呈现出若干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它的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因此,白脉病相当于一种实质性损害所致的有关神经系统疾病。
  白脉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严重的患者面部甚至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脉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癌症、HIV、糖尿病和其他经常引发白脉病的疾病患者中长期存活的病人增多;另一方面,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时也可以产生白脉病。   对于白脉病病人的治疗多用抗惊厥药、阿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多数产品并不是专门针对白脉病的,大多数对大部分患者无效或只能适度缓解疼痛。目前市面上针对白脉病的治疗药物不多,治疗效果佳的药物更是少之又少,比如奇正藏药白脉软膏,它主要功效成分含有藏茴香、藏菖蒲、姜黄、麝香、肉豆蔻、碱花、阳起石等藏医常用药物,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除了治疗白脉病外,还对瘫痪、偏瘫、筋腱强直、外伤引起的筋络及筋腱断伤、手足挛急、跛行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白脉软膏也是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藏药第一册》中的成方制剂之一。
  探秘:传统与现代藏医学对白脉病的认识
  传统藏医学认为,白脉病属杂病范畴,可因剧烈活动使精气分散,或者瘟疫病、毒病、热病等侵害白脉,或者箭、矛、刀等武器使白脉断裂,石、棍棒等的击伤,使隆、血紊乱侵害白脉,即可发生白脉病。藏医学按照白脉病发病性质将其分为热型白脉病、寒型白脉病和综合型白脉病;按照发病部位分为头部白脉病、体腔白脉病和四肢白脉病三种。
著名藏医大师宇妥·云登贡布像

  白脉病发病时可出现记忆衰退、音哑、五官功能紊乱、四肢拖曳麻木、行动迟缓、手指颤抖、二便不禁或闭结等症状。热型白脉病会出现发热疼痛症状,寒型白脉病会有肿胀低热、神志错乱等症,而综合型白脉病,其表现不一,可出现上述的各种症状。具体到身体发病部位来说,头部患病时,患者多见有口眼歪斜、头晕昏迷、记忆衰退、不能蹲坐、睡眠减少、呕吐、音哑、五官错乱、浑身发痒、幻听、四肢残废症状;体腔患病时患者多见有颤抖、麻木、身体僵硬或僵缩等症状;四肢患病时,患者多见有四肢残废、麻木无知觉、肿胀或干枯、僵直等症状。
  传统藏药多是丸、散、丹,制丸是生药入药,将生药研成粉末,直接制药。过去用原始的方法,用大箩摇丸,现代用机器摇丸,弊病多,药品粉碎目数低,一般在80至120目,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它制成丸后药物崩解度不好(崩解度是指药物在胃肠内多长时间崩解,药物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就是崩解度),有的药物的崩解度甚至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虽然传统藏药存在不足,但是藏医对白脉及白脉病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且早于西方医学。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藏医白脉及白脉病理论为指导,采用特色藏药治疗白脉病,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现代藏医学治疗白脉病提供了理论基础,白脉病的治疗报道也越来越多。
  李宁等研究人员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试验,通过观察3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外用涂抹白脉软膏于肌肤,每天涂抹20克,连续使用3个月。研究结果表明白脉软膏能有效降低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张力,且有一定止痛效果。
藏医中讲解人体血脉、穴位等内容的医学挂图。

  另外,齐晓辉等通过藏药浴、藏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26例脑血管意外(CVA)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单项症状总有效率均在88%以上,达到了抑制异常病理运动模式的目的,并且具有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
  多数医家认为脑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疼痛、帕金森氏综合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发病时常呈现出明显的白脉症状。
  现代藏药是用现代工业的制药技术,用水、乙醇(即酒精)提取,药物中有些物质融于水,有些物质融于酒精,将这些提取物提取出来以后,经过三效、二效浓缩成稠膏,再将稠膏经真空喷雾干燥制成药粉,经过分离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将其制成药粉再制成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软胶囊等,一改过去的传统剂型,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量小、效宏、安全、可控”的标准要求。
  白脉疗法独具藏医特色 白脉软膏低费用高疗效
  提到白脉病的治疗,不得不提的就是藏医里面的白脉疗法。白脉疗法是藏医治疗白脉病的特色治疗方法,就是使用各种外用药物(白脉软膏等)在患处进行涂擦,同时配合按摩、推拿等手法,用以治疗全身、肢体、关节等功能失调或麻木、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又可以称为涂擦疗法,主要机理是通过调理“隆查”(气血)、养脉通经、祛风干黄水、疏通腠理、祛毒消肿止痛等原理达到治疗效果。
  费用低廉,疗效显著是白脉疗法的最大特点。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发病后藏医白脉疗法越早介入其治疗效果越好,对于白脉病引起的后遗症,如肢体强直,弯曲,肌肉萎缩等症状都一定程度的疗效,可以减轻病残程度。目前市面有售且口碑较好的有奇正白脉软膏。
  为什么奇正白脉软膏的治疗效果好呢?原因是奇正白脉软膏的主要成分当中含有名贵藏药——麝香。麝香是生活于中国西南、西北部高原和北印度,尼泊尔,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雄麝鹿的生殖腺分泌物。中医、藏医应用麝香防治疾病均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麝香“辛温无毒”,有“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等功能。据我国和日本研究麝香的专家测试,它含有11种雄麝酮,15种氨基酸,对于治疗中风痰厥、神志昏迷、心腹暴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等症有显著疗效。
  麝香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麝香还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能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外用能镇痛、消肿、活血、消炎解毒,很多临床急救和常用的中藏成药都有麝香。
在传统藏医学校的患者

  现代藏医学里,常常用麝香配合藏茴香、藏菖蒲、肉豆蔻、阳起石、甘草等藏药经过现代医药技术的提取,制作成白脉软膏,相比起传统方法制造的白脉软膏,在疗效上更容易让人体吸收,能有效消除白脉病引起的疼痛感及相关症状。
其他文献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卢旭谈起拉萨藏族首饰的特点时说:在西藏,玛瑙、松石、蜜蜡、珊瑚、贝壳、纯银、藏银等都是藏饰的主要制作原料,取自于大自然。不过,拉萨装饰相对简单,不求繁杂和堆砌感,头发梳成展翅样式,头戴﹃巴珠﹄,胸前佩﹃嘎乌﹄,审美典雅端庄,拉萨贵族女性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从藏饰的材质、图案来看,多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天珠:神秘的“天降石”  在西藏所有藏饰中,现在最
比江南更多彩,比瑞士更静谧  走进鲁朗,冰川、雪山、森林、花海、河流、湖泊  作为雪域高原的神奇净土  这里拥有世界不可多得的顶级旅游资源  被誉为“东方瑞士”“西藏江南”    7月26日下午,伴随着《仙境鲁朗》的动人旋律,为期6天的首届鲁朗石锅松茸美食周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西区广场落下帷幕,赏林海美景,品石锅松茸,成为游客最为惬意的享受。在这个美食周,我走进鲁朗,这个集秀丽自然风光、多彩民俗文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变期。面对东西方冷战与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的建立,中美关系由此经历了历史性的重要转折。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也发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抛弃了百年来所认同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传统立场,并秘密插手中国西藏事务,力图利用西藏分裂势力阻挠中国新生政权的国家统一与发展进程。  1942 年元旦,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27年西藏情,50余次的藏区采风写生,敬庭尧始终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独创的表现技法,准确地刻画出了西藏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铸就了独特的“西藏风骨”。  著名军旅画家敬庭尧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过人的才情,创作了《山风》《飘动的经幡》《天界子民》《六字箴言》《红河谷》等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绘画作品:  2006年钟鼎拍卖公司秋季精品拍卖会上,敬庭尧一幅草图《红河谷》
据悉,我区将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并与全国对接。信息平台将构建一个“公众信息查询门户”,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备案、过程记录、标识管理、索证索票、质量监测和执法监管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技術条件。
不灭火种  时下,对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具体起始于哪年还有不同的看法。起因在于对律藏上路弘传起始时间的不确定。  梳理藏史可见,“朗达玛”的灭佛行动,其实并未在西藏大地上持续多久——他仅在位五年,前一年还非常崇敬佛教。在他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之后,吐蕃的灭佛行动实际上就已告一段落。  到了他的两个儿子云丹和威宋时期,更大幅遏止了灭佛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重振佛教。《贤者喜宴》载,“二王子虽未
秋游是一项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在美国叫“field trip”,大部分国家都称它为“远足”。它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加阅历、增长知识、增进合作,也是学生时代的一份美好回忆,所以一直是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地方秋游却成为了校长担心、教师操心而家长和学生并不很满意的一项活动。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笔者对此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以期让秋游在综合实践中增值。  一、
记者:在您所筹办的以地域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中,《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是属于什么样规模?  栗宪庭(以下简称“栗”):要说地域的,是站在什么角度,站在世界角度的话中国也是地域。  限定在中国国内各省区这个范围?那这是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展览。因为我之前没有做过地域性的展览。我基本上已经退出这个圈子,差不多有10年时间了,我不再做展览。来到宋庄以后,一个是想休息,一个是感觉当代艺术到了上世纪9
9月28日下午,2017西藏琼结“吐蕃故都”摄影展在西藏拉萨夏扎大院举行。此次展览以“走进醉美琼结、寻找达娃卓玛”为主题,为期5天。反映了西藏琼结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建设、新成果、新变化以及琼结农牧民群众的新生活。  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区内外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众多关注,共收集到200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摄影师们用他们手中的镜头记录琼结的美丽风光、人文历史、建筑风韵以及让人感动、欢喜的瞬间。经
2016 年夏,从没有学过油画,更不懂得油画技巧,  被人称为“画坛怪杰”的刘晓宁,  却同美国纽约美华艺术画廊老总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他将在美国非常有名的林肯艺术中心举办“晓宁西藏风景油画展”。  在西藏、画西藏,刘晓宁更多的是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雪山、湖泊、草原、枯树、道路……  崔永元置身于刘晓宁的西藏风景油画中,当即决定要给他办一个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