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fa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对学习理念的精辟总结,深刻地提示了人对事物认知过程的本质:个体的思维活动,它是求知的必经之路。以"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问题情景 引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5-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对学习理念的精辟总结,深刻地提示了人对事物认知过程的本质:个体的思维活动,它是求知的必经之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数学课堂的情景引入就成了一项认知活动的开端,是"疑"。按认知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问题的发现与分析开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是"思"。从一"疑"一"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由"疑"开始,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谈谈几个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而知新型情景引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时新的知识点是在旧的知识点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有点儿古代小说一样"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的味道,在复习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搭桥铺路;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增加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新知识会不断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已有知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主动地与自己的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理解它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共同参与探究型情景引入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不能以太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必要地降低要求以便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探究,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例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引入,利用学生手上的一副三角板进行探究,"一副三角板中有多少个不同的锐角?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分别是多少?"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形成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假设或猜想,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生活实际问题型情景引入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它揭示了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四、趣味、游戏、活动型情景引入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了思考,学生的知识层面不会扩展与延伸,学生的数学素质就不能发展和形成起来。只有不断带着"疑"去"思",才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在讲授整式加减时,为了讲明加减关键,我利用了一个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连连看,分别请出三位同学在电脑上玩游戏,其他同学通过电子白板观看,这三位同学中,两位是中层生,一位是学困生,但三人都玩的很棒,游戏结束后,我问那位学困生:"为什么苹果和香蕉不能连?那么具有什么特征的两个就可连?"由这位学生的回答联系到a+b还可以算下去吗?而a+a又怎样呢?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游戏、活動性质的游戏引入,充分点明了学生的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明代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思考的情境中。在问题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分析、联系、比较、解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构建、发展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文军,彭素年.新课标下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反思[J].江西教育,2005,(04)
  [2]徐骏.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0,(0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5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的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图文并茂、声相兼备的听觉视觉效果,生动、直观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和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必须认识到任何事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部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领悟新知;通过指导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新课程 学习动机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的思想,营造"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正确评价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4-01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162-01  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大班小朋友在玩纸牌,趴在地上,既不卫生又不雅观,我走过去叫他们别玩这些不卫生的游戏,那几个小朋友很不情愿地收起纸牌,嘴里还嘀咕着:"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许,那么叫我们玩什么呢?"他们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我们小时候在幼儿园的生活可丰富了,跳皮筋、滑滑梯、爬竿、玩双、单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