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何”的辨析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新增“何”为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之一,此虚词在近年高考中均未涉及,作为新增内容,考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何”在古文中有两种最常见的用法,其一为疑问代词,其二为疑问副词。下面我们先看它分别作为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时的意义分析。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1)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3)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4)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
  (1)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释: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3)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
  从上面的意义分析来看,“何”的不同用法,基本能从它的不同意思来区分。比如,作疑问代词时一般译为“哪里”“什么”“什么原因”等意思,也就是可以放在动词后面充当宾语,那当然是代词的用法;而作疑问副词时一般译为“怎么”“怎么这样”“多么”等意思,显然它们不能充当动词的宾语。
  但有一种意思是“何”作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时都具有的,即两者都有“为什么”这一意思。如上文所举例子: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两句中“何”都解释为“为什么”,这种情形下如何确定它们的用法是否相同呢?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来区分,即通过疑问句式的不同种类来区分。顾名思义,“何”既然为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它所引导的句式当然是疑问句。而疑问句又分为:设问句和反问句。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必有答,反问句的特点是答案在问句中。根据这一方法,我们来解答“何”译为“为什么”时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题目就简单的多了。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的“何”为疑问代词,因为它所引导的疑问句需要回答,后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即“何也”的答案;而“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中的“何”为疑问副词,因为它引导的疑问句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问句中,意思即为“应该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下面再举两例来分析: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②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①中“何” 译为“为什么”,为疑问代词,因为此句为设问句,后面有回答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中“何”有不少人误以为是疑问代词,并且认为这是个宾语前置句。其实,此处的“何”应为疑问副词,译为“为什么”,因为它引导的疑问句是反问句,此问句没有回答语也不需要回答,它的答案即在问句中,即“我们不需要羡慕自然万物”。
  总之,文言虚词“何”的其他用法都比较好区别,唯有译为“为什么”时有两种不同用法容易混淆,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此种辨析方法,一切疑难便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记忆和模式,要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获得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不断地积累知识,发展智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坚持以“自觉、自主、自愿”为原则,体验与感受数学活动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把课堂留给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
摘 要: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从激发情感,培养兴趣,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谈如何利用学生音乐等优势智能,发挥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 歌曲歌谣 课程标准 兴趣 语感    1.引言    歌曲童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它可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为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倡导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口号,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愉悦中渡过每一分钟,每一节课。    一、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活”与“动”的前提    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摘 要]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编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建了一个包含了來自国内6所高校的专家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遵循严谨的测量学研制程序,经过两年扎实的研究,编制了《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简称《优质标准》)。为验证该标准的有效性,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位于我国不同区域的5个省区抽取了不同性质与等级的城乡幼儿园共计100所,采用《优质标准》进行质
摘 要:本文围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这个主题,结合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产生语篇条件、搭建语篇实体和输出语篇准确性。  关键词:语篇教学情景 语言支架 语言范本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表达的需要,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单单为了应试去学一门外语,那么只能成为一台留声机或一只鹦鹉。没有把自己的心融入语言应有的语境中,人就会成了一种机器,当老师教会往左转,学生却不知道该在何时左转。而我们小
摘 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创造因素,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 创新教育探索 尝试    创新教育是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它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作文水平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对学生升学、就业、创业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难题,大有“谈作色变”之感。教师着实很卖力,但效率仍是事倍功半。随着新课程“双自主”教学的探究与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去学。    一、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多
作为语文教师,与作文打交道是常事。然数年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作文题材却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写一件难忘的事,无非是运动会、春游、过生日……;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风雨夜里的意外来访……;写父母,无非是工作的辛苦、家务的劳累……知识面何等的狭窄,内容何等的干涩,题材何等的陈旧。真道是:“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题材单一,内容枯涩,学
新音乐课程教材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便于创新    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能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更能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保持对音乐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教师提出
[摘 要]绘本是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喜欢的形式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布局美、绘图美、色彩美、文字美,具有深远的语言教学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妨牵手绘本,以绘本落实审美教育,以绘本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体验,以绘本拓展学生的语言实践渠道,以绘本营造充满童真色彩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读、想读、自主读、有创造性地读,真正实现“悦读阅美”的目的,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關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