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刍议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问题
  
  1 辅导员职业化人才匮乏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中没有设立辅导员专业,使得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之前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的专业学习。自然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往往对学生工作一知半解,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空洞说教、不知所云。
  
  2 辅导员较普遍缺乏职业归宿感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平均职业寿命3~5年。辅导员岗位成了“临时岗”、“中转站”。正因为这种临时性的考虑,使得辅导员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多数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做专业教师或是进入其他职能部门才是他们更向往的事业归宿。
  
  3 辅导员经济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绝大部分辅导员在求学期间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的待遇与其他同龄同事差距逐渐拉大时,他们所具有的一切自信与优越感荡然无存。这种工作高标准的要求与其待遇较低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4 辅导员职责和定位模糊
   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似乎都与辅导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以学生为借口安排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虽然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却没有多少成就感。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泛化非常容易使辅导员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二 着力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积极打造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1 着力把好辅导员“入口关”,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
   我们建议学校应该组建由组织部、人事处、学工部、团委、纪检等部门参加的辅导员选聘领导小组,制定较高的职业准入门槛。例如,应聘辅导员者应当是学生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与学生工作相关且学习成绩较好等。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模拟考察等程序从严把关,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
  
  2 着力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不断增强辅导员业务能力
   其一,高校可以在政策和经费上大力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通过进修、短期培训等形式学习思政系列、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积极提升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其二,高校可以通过成立辅导员协会、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建立思政专题网站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其三,高校应设立学生工作专项研究基金,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
  
  3 着力引入辅导员竞争、评聘、淘汰机制,增强辅导员职业危机意识
   高校应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规范和考评制度。在大家认可的“游戏规则”指导下,把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调入报酬更好的岗位、外出参观考察等作为竞争品,增强辅导员参与竞争的吸引力。在此还得注意竞争机会和竞争频率,必须把握适度,竞争机会过多或过少、频率过高或过低必然都会导致辅导员参与的敏感度和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 明确辅导员职责,科学合理做好职业化岗位设置
   学生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团学活动、党务工作、就业指导等方面。目前,辅导员现有的能力素质是难以应对学生工作的繁杂性和多样性。我们认为应该建立起党团工作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就业指导辅导员、日常事务辅导员等多种不同的辅导员岗位。根据自身特点,把辅导员安排在各有侧重的岗位上。这将极大改善辅导员角色混乱,职责不明,自身专长发挥受限等诸多弊病。当然,各院系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规模安排辅导员一人多职或是一职多人。
  
  5 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一,在经济待遇方面,可以适当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值班补贴、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第二,要努力改善辅导员职称和评聘制度,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注重其工作实效,确定单独的职称评审条件。
其他文献
在冶金行业中,硫元素对大多数的钢种都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会影响钢材的高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钢中硫元素的含量。目前国内的铁水脱硫技术比较落后,大多
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可以实现输入电流精确跟踪输入电压波形,从而提高了输入功率因数,使其接近于1,它是当前减少整流电路中谐波含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传统的Boost型APFC电路中开关元件的开关过程属于硬开关,随着开关电源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开关损耗问题也就日渐突出。如何将软开关技术应用于APFC电路中,提高开关电源电能转化效率,促进其向高频化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现今APFC电路研究的
一 终身教育思潮评述    具有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思潮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国际委员会在巴黎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委员会会议,时住会议议长的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会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重要提案,为此引发了终身教育在世界的推广普及,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终身教育”走向世界的开始。    (一) 终身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分析  1 人们获取新适应能力的需要  
截止到2010年8月30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350所。随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也不断壮大,其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党、国家、相关部门及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自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颁布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其工作的风险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