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分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0年8月30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350所。随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也不断壮大,其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党、国家、相关部门及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自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颁布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其工作的风险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其在经济学方面的意义也可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风险分析提供一些宝贵的借鉴。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阿克格夫、斯宾塞、斯蒂格、利茨等三位经济学家运用信息理论对市场交易行为经过30多年的分析研究提出的,他们利用不对称信息,为广泛的市场理论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匮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存在。
  
  二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的构成
  
  1
  学生身体心理问题引发的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也激剧增加。民办高校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各类问题屡见不鲜。但往往家长和学生隐瞒真实情况,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往往后果很严重。
  
  2 “假贫困生现象”导致的风险
  自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意见》后,许多民办高校逐步建立起贫困生资助体系。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和生活指数差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贫困生界定标准,甚至有些贫困证明也注水,民办高校进行实地调查时所花费的财力、人力不足等原因造成贫困生认定工作有些失真。这些导致助学公平的缺失和效率的低下。
  
  3 大学生本身诚信缺失引发的风险
  民办高校的有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公办高校差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考试作弊、作业及论文抄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盗窃、诈骗行为;在就业求职中出现伪造简历,不遵守用人单位的签约;学生在毕业后还存在助学贷款不按期归还的情况,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缺失。
  
  4 学院职能部门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利益受损带来的风险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后勤设置等方面工作薄弱。另外,由于硬件、软件的投入跟不上学生数量规模的发展,相应地学校的管理水平如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成效,最终削弱在学生中的威信。
  
  5 就业跟踪工作中辅导员处于弱势地位的风险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从2007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考核制度,高校的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挂钩的项目近20项。民办高校考虑到生源和社会影响,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而担负跟踪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实际上落在了辅导员头上。当规定的最低就业率指标达不到时,面对考核的重重压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被迫通过非正当的技术手段来人为地提高上报的就业率。
  
  6 辅导员职业化发甓路径单一,选择空间狭窄带来的风险
  由于民办高校较公立高校相比,办学时间短、规模小、相互交流较少。作为办学的投资方多数是成功商人,在办学观念上往往偏重经济效益。反映到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上,重点偏向于专业课教师的培养,而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科研上立项难、学术上深造难、职称上评定难、行政上升职难”的现象。
  
  三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在辅导员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民校高校的行政管理采用院、系两级管理的基本框架,学校是管理的中心,而系部是管理的重心,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是管理和服务。学生处参与学生日常活动管理,招生就业指导部门统筹全院学生的就业信息,他们都掌握了较多的全校管理信息,而辅导员是贯彻和执行学院精神的主力军,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的时间有差距,辅导员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2 与合作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与专业老师、同行、家长、实习单位等信息不对称。首先,与专业老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专业老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程度、课堂表现方面掌握的信息比辅导员多,而辅导员在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状况方面比专业老师掌握的信息多;其次,同行之间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所获取的信息需求也不一样;再次,辅导员与家长之间,大部分家长所掌握的只是学生每年寒暑假回家期间的表现,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所面临的就业背景、在校的思想动态,得到的少之甚少,而辅导员也不能真实地得到学生在家期间的一些情况;最后,辅导员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不对称。实习单位只能通过学生在岗位实习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但对学生综合素质掌握不全面;而辅导员对于在外实习学生的实习状况没有实习单位全面。
  
  3 与教育对象之问的信息不对称
  民办高校辅导员除身为教育者、管理者之外,同时充当着服务者、引路者、协调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这就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知识学生都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甚至获取的信息量比辅导员详实,这样造成学生凭借熟练的网络技术获得了大量的新信息,而部分辅导员因为自身素质的局限而在某些方面的信息占有上逐渐开始处于一种不对称地位。
  
  4 辅导员自身信息不对称
  有些民办高校辅导员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认识不足,对工作的匹配即辅导员个人素质、能力、特长与岗相匹配的程度把握不准,造成自身信息不对称。
  
  四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风险规避及控制对策
  
  1 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抑制信息不对称
  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其建立起来的符合校情的行政管理模式。只有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处于最有序、最规范的状态,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需要管理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收集、整理信息,抑制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建立的制度更科学、更完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在学校管理中的负面影响的最有效办法。
  
  2 建立完整、共享的学生信息平台,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
  提高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及效率。大学生的各种信息,主要分散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学生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在校园各部门之间建立一个能涵盖学生各方面真实信息的学生信息平台,并将这个信息平台面向用人单位、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学生和家长公开,给定一定的权限,让信息共享。
  
  3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配套机制
  从理论说,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可以解决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如诚信考试,真诚待人,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优、推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提供准确而真实的家庭经济信息。建立与助学、评优机制相配套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让每位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4 建立一支与时俱进、学习型、研究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从辅导员自身层面来说,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其次,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模块成立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最后,树立个人服从集体的全局观念。
  从学院层面,制定一整套可行的招聘、选拔、考核机制,为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队伍打下基础:其次,学院可成立专业经费,积极为广大辅导员创设科研条件;最后,留住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现象对辅导员工作成效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平台、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没等措施,可以对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控制,从而减少辅导员工作的风险。
其他文献
一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 层级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僵化,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  自20世纪以弗雷德里克·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亨利·法约尔及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理论问世以来,基于上述管理理论的层级制组织结构不断得到广泛应用。成人高等教育层级型组织结构即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社会的不适应性,由于这种科层式
在冶金行业中,硫元素对大多数的钢种都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会影响钢材的高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钢中硫元素的含量。目前国内的铁水脱硫技术比较落后,大多
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可以实现输入电流精确跟踪输入电压波形,从而提高了输入功率因数,使其接近于1,它是当前减少整流电路中谐波含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传统的Boost型APFC电路中开关元件的开关过程属于硬开关,随着开关电源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开关损耗问题也就日渐突出。如何将软开关技术应用于APFC电路中,提高开关电源电能转化效率,促进其向高频化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现今APFC电路研究的
一 终身教育思潮评述    具有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思潮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国际委员会在巴黎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委员会会议,时住会议议长的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会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重要提案,为此引发了终身教育在世界的推广普及,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终身教育”走向世界的开始。    (一) 终身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分析  1 人们获取新适应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