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余,高校体育教师也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积极调研、出谋划策,一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进入了高校。高校引进一些新兴的体育课程,实现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到底是找到了救命的良药,还是病急乱投医?本文将主要从高校和学生的两个角度谈谈高校该如何让引进新兴项目,具体包括高校为什么要引进,要引进什么样的,怎么去引进,如何去评价等四个方面,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改革 新兴项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为什么要引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
(一)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相关文件的发布也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长期局限于增强体质的单一功能;课程的目标不够完善、结构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传统并缺少层次、方法的训练化、效果的评价注重甄别与选拔等。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仍停留在追求满足学生的强身健体、提高体质的层面,没有从根本上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走进高校的可能性
首先,来看看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特点:很多新兴项目如攀岩、骑马、沙滩足球、排球等,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对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现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根本目标上是可以胜任的。同时它们往往集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素质于一体,如攀岩、速降重于个人独立完成自我挑战能力的培养;素质拓展、团体定向侧重于团体分工合作意识的培养;高尔夫、帆船帆板有助于满足人际交往、个人体育休闲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新兴体育课程项目在比传统项目在培养学生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更具优势。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要教授他们一两项他们真正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身的热爱而从事终身,那样我们就能达到“行动促进意识,意识指导行动”的目的。因此,结合新兴体育项目特点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走进高校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二、高校需要引进什么样的新兴体育课程项目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基础,它有着自己的原则依据,同时引进新兴项目还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因素,因此,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依据和原则
新兴体育项目具备了体育属性,还要符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从课程总的目标而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应是“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在原则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教育性原则2健身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娱乐性原则5文化性原则。高校体育引进新兴项目时,在选择原则上严格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使命,才不会出偏离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二)学校资源和学生需求因素的影响
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地理位置、场地器材、师资队伍、经费等方面资源。要因地制宜,开展有地理优势的项目,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可以开展有地区特色的滑雪滑冰项目等,青岛海洋大学等沿海则可以开展一些海上运动和沙滩运动的新兴项目。经费充足则可以新建攀岩墙、高尔夫球场等场地。在场地、器材、经费准许后,师资力量更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当今教学趋势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新兴项目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因素。可以发放调查问卷,举办一些学生体育座谈会等,以了解学生真实的体育需要。否则,盲目改革,到头来可能落个新开体育项目无人问津的尴尬下场。因此,高校在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时,要引进那些符合教学内容选择要求的,学校自身资源能够保证其实施并且符合广大学生真正需要的体育课程项目。
三、高校如何去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
本文认为,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工作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各种体育运动和游戏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
当今体育运动包括竞技、健身、休闲、户外、游戏等各种体育运动,各运动种类又包含各种子项运动,可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对象的可谓浩如烟海。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身临其境考察研究,对其运动原理、运动技能技术机制进行分析,对其运对身体心理带来的作用进行体验,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考察评价,才能将其列为可以尝试的新兴体育项目。否则,只是单纯理论的分析和判断,那无异于闭门造车,或是看着别的学校开展一些新的项目,自己也学着开展新项目的人云亦云的跟风运动。
(二)初選后备项目的进一步判断和取舍
初步选择体育课程后备项目之后,还要参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原则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和取舍,具体的参照原则依次为: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地区特色性原则等。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讨论组讨论研究,以筛选出最适合的项目。此外,高校在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时,还可以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并将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当作对后备课程项目的筛选的参考。
(三)项目教材化,并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选定了具体的课程项目之后,还要进行深入的教材化分析,如该项目的技能学习的重点难点,运动负荷的性质,对身体素质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如何突出它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对心理、意志、人际交往、团体合作,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功能。
进行教材化之后,还要对其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比如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安全隐患因素的考虑,以及课堂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具体实施计划,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事无巨细的考虑到。
(四)教学的反馈和改进
引进新兴课程项目,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的观点,高校体育教学组要对其在教学实践进行检验。高校体育教师要真正参与到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教学实践,各专业老师随堂观摩听课,发现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对学生学期前后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对比,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检验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评价等,将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提取总结,再对新兴体课程项目进行改进,这样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才能经得住考验,才能不断地改进日趋完善。
四、对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正确评价
当今体育课程设置还在不断探索改革,高校为摆脱传统的唯体质至上的教学目标和运动训练化的教学模式,在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势必会影响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改革的错误评价。为此,高校引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原则的给予评价。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引进新兴项目时,既要看到它在运动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方面的作用,还要看它的一些隐形功能,如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体育意识的养成、社会适应性等方面作用。
(二)发展性原则。评价教学效果时,不仅要反映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更,要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评价,评价它对人终身体育意识、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个体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到他自身取得的相对提高,正确评价新兴体育课程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
(四)定性原则。传统评价会过于注重高度、远度、速度等标准,这样可能会将学生运动动机引入歧途,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心理倾向,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评价。
五、结论
为实现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高校可能会引进一些相对新兴的体育项目,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高校能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原则,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需求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新兴项目,并能够好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给予其正确的评价。那么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也许会给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结果如何,尚待实践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03:15-16.
摘 要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余,高校体育教师也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积极调研、出谋划策,一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进入了高校。高校引进一些新兴的体育课程,实现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到底是找到了救命的良药,还是病急乱投医?本文将主要从高校和学生的两个角度谈谈高校该如何让引进新兴项目,具体包括高校为什么要引进,要引进什么样的,怎么去引进,如何去评价等四个方面,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改革 新兴项目
一、高校体育教学为什么要引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
(一)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相关文件的发布也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长期局限于增强体质的单一功能;课程的目标不够完善、结构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传统并缺少层次、方法的训练化、效果的评价注重甄别与选拔等。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仍停留在追求满足学生的强身健体、提高体质的层面,没有从根本上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走进高校的可能性
首先,来看看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特点:很多新兴项目如攀岩、骑马、沙滩足球、排球等,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对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现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根本目标上是可以胜任的。同时它们往往集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素质于一体,如攀岩、速降重于个人独立完成自我挑战能力的培养;素质拓展、团体定向侧重于团体分工合作意识的培养;高尔夫、帆船帆板有助于满足人际交往、个人体育休闲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新兴体育课程项目在比传统项目在培养学生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更具优势。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要教授他们一两项他们真正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身的热爱而从事终身,那样我们就能达到“行动促进意识,意识指导行动”的目的。因此,结合新兴体育项目特点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走进高校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二、高校需要引进什么样的新兴体育课程项目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基础,它有着自己的原则依据,同时引进新兴项目还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因素,因此,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依据和原则
新兴体育项目具备了体育属性,还要符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从课程总的目标而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应是“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在原则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教育性原则2健身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娱乐性原则5文化性原则。高校体育引进新兴项目时,在选择原则上严格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使命,才不会出偏离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二)学校资源和学生需求因素的影响
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地理位置、场地器材、师资队伍、经费等方面资源。要因地制宜,开展有地理优势的项目,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可以开展有地区特色的滑雪滑冰项目等,青岛海洋大学等沿海则可以开展一些海上运动和沙滩运动的新兴项目。经费充足则可以新建攀岩墙、高尔夫球场等场地。在场地、器材、经费准许后,师资力量更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当今教学趋势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新兴项目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因素。可以发放调查问卷,举办一些学生体育座谈会等,以了解学生真实的体育需要。否则,盲目改革,到头来可能落个新开体育项目无人问津的尴尬下场。因此,高校在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时,要引进那些符合教学内容选择要求的,学校自身资源能够保证其实施并且符合广大学生真正需要的体育课程项目。
三、高校如何去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
本文认为,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工作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各种体育运动和游戏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
当今体育运动包括竞技、健身、休闲、户外、游戏等各种体育运动,各运动种类又包含各种子项运动,可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对象的可谓浩如烟海。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身临其境考察研究,对其运动原理、运动技能技术机制进行分析,对其运对身体心理带来的作用进行体验,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考察评价,才能将其列为可以尝试的新兴体育项目。否则,只是单纯理论的分析和判断,那无异于闭门造车,或是看着别的学校开展一些新的项目,自己也学着开展新项目的人云亦云的跟风运动。
(二)初選后备项目的进一步判断和取舍
初步选择体育课程后备项目之后,还要参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原则进行进一步地判断和取舍,具体的参照原则依次为: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地区特色性原则等。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讨论组讨论研究,以筛选出最适合的项目。此外,高校在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时,还可以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并将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当作对后备课程项目的筛选的参考。
(三)项目教材化,并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选定了具体的课程项目之后,还要进行深入的教材化分析,如该项目的技能学习的重点难点,运动负荷的性质,对身体素质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如何突出它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对心理、意志、人际交往、团体合作,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功能。
进行教材化之后,还要对其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比如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安全隐患因素的考虑,以及课堂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具体实施计划,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事无巨细的考虑到。
(四)教学的反馈和改进
引进新兴课程项目,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的观点,高校体育教学组要对其在教学实践进行检验。高校体育教师要真正参与到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教学实践,各专业老师随堂观摩听课,发现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对学生学期前后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对比,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检验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评价等,将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提取总结,再对新兴体课程项目进行改进,这样新兴体育课程项目才能经得住考验,才能不断地改进日趋完善。
四、对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正确评价
当今体育课程设置还在不断探索改革,高校为摆脱传统的唯体质至上的教学目标和运动训练化的教学模式,在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势必会影响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改革的错误评价。为此,高校引进新兴的体育课程项目,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原则的给予评价。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引进新兴项目时,既要看到它在运动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方面的作用,还要看它的一些隐形功能,如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体育意识的养成、社会适应性等方面作用。
(二)发展性原则。评价教学效果时,不仅要反映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更,要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评价,评价它对人终身体育意识、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个体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看到他自身取得的相对提高,正确评价新兴体育课程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
(四)定性原则。传统评价会过于注重高度、远度、速度等标准,这样可能会将学生运动动机引入歧途,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体育态度,心理倾向,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评价。
五、结论
为实现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高校可能会引进一些相对新兴的体育项目,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高校能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原则,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需求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新兴项目,并能够好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给予其正确的评价。那么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也许会给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引进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结果如何,尚待实践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