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男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形象分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ridzmhuiyo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亚鹏,男,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相亲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个案,从《非诚勿扰》第一期到第一百九十期九百多名男嘉宾中筛选出97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的城市,在节目具体环节中的表现所传达的价值观、婚恋观等的信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得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形象的相关结论,探讨这种形象对于中国当今男士女士的价值观、婚恋观的影响,以及由此种形象引发的对电视相亲节目水准、档次的影响,从而对电视相亲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外教育背景华人;男嘉宾;电视相亲节目;形象;非诚勿扰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83-02
  2010年初,江苏卫视推出一档新派婚恋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它探讨的婚恋问题,除了直接反映人们的婚恋观外,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持有此婚恋观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非诚勿扰》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推出了澳大利亚专场和美国专场,那些来自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的华人嘉宾们的所表达的价值观、人生观、婚恋观等令人耳目一新,与国内嘉宾们形成了反差,引起了价值观的碰撞,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为此我们决定以《非诚勿扰》为例,从男嘉宾中选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他们在此类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呈现的形象,从而探讨这种形象之于中国普通人的婚恋观、人生观等的影响,对相亲节目的影响,并对电视相亲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对《非诚勿扰》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男嘉宾的相关情况定量研究,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
  1.节目的选取。目前中国电视相亲节目鱼龙混杂,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可谓是此类节目中的佼佼者,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快速监测统计,《非诚勿扰》在播出 10 期后收视率就高达2.61%,仅用了 3 个月,就击败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成为综艺节目新的“收视之王”。
  2.研究对象的选取。《非诚勿扰》节目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女嘉宾都有相当的数量,但是我们选取了华人男嘉宾,原因如下:首先,因为《非诚勿扰》首开女选男的先河,男生被作为了“解剖物”放在女生面前进行各方面的剖析。其次,《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说道:“这是一档集合了连续剧和系列剧特点的节目,女嘉宾是连续剧,男嘉宾是系列剧。[1]”每期节目每个男嘉宾都有一个完整的个人呈现,所以容易把握男嘉宾的特点和形象。我们从九百多名的男嘉宾中筛选出了97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进行内容分析,其中有效编码表92份,因此我们最后选取了92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类目的确定。(1)男嘉宾个人信息。年龄、职业、工作地点往往可以确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接受海外教育的国家可以看出男嘉宾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等大概具备的特点,接受海外教育的大学以及学历可以确立男嘉宾的知识涵养和个人素养。(2)男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出场方式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首轮女嘉宾的亮灯数目可以得出男嘉宾在女生的第一印象中的整体形象,男嘉宾的性格及爱好往往可以反映他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男嘉宾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和不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以及最后男嘉宾从女嘉宾十项个人基本资料中所选的条目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男嘉宾的婚恋观,而且可以从侧面反映男嘉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一轮女嘉宾亮灯的数目、男嘉宾是否牵手成功可以表现男嘉宾在展现了个人的情况后在女嘉宾心目中的形象。
  二、研究发现
  1.男嘉宾的整体形象。从研究结果来看,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给女嘉宾的整体印象不错。男嘉宾出场被女嘉宾亮了22盏灯及以上的共45个人,占总人数的49%,最后有女嘉宾一直为其亮灯的有64位,占到了总人数的70%,且这64位中有59%都牵手成功了。
  2.男嘉宾形象的具体分析。(1)个人基本信息。①年龄。结婚年龄在中国一直有着固定的传统,尤以女子为甚,女子27岁还未出嫁则被称为“剩女”,与之相对,派生出了“剩男”这个概念,“剩男”指的是30岁以上还未结婚的男性[2]。从我们的92份编码表中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果:22岁到25岁(相对稚嫩的年龄)占总人数的18%,26岁到30岁(适婚年龄)占总人数的57%,31岁到39岁(剩男)占总人数的22%,40岁及以上(大龄剩男)占总人数的3%。因此,我们得出: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在电视相亲节目中大多数处于适婚年龄阶段,“剩男”人数不是太多。②职业及工作地点。92位男嘉宾中共有78位透露了他们的职业,共有82个人透露了自己的工作地点。结果如下:公司部门经理或主管的有14位,金融行业职员有16位,工程师7位,企业总经理老板有10位,高级顾问咨询师有7位,高校教师有8位,其他(包括政府部门工作者,设计师,艺术工作者,文体工作者等)共16位。他们都在国内外的大城市工作。从上述结果来看,这些男嘉宾大多做着被社会认为比较体面的工作,且薪水颇丰。③接受海外教育的国家和大学。92个男嘉宾中,共有86个人透露了他们的海外教育的国家。多集中于美、加、澳、英等发达国家,毕业院校绝大多数为世界名校。由此得出,在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大多在发达国家的世界名校读书,不难得出这些人都是一些智商高,知识修养、文化素养比较高的社会精英。
  (2)节目中的具体表现。①第一轮女嘉宾为男嘉宾的亮灯数目。在92位男嘉宾中,被女嘉宾亮了22盏灯及以上的共45个人,占总人数的49%,18盏到21盏的共27人,占总人数的29%。由此可以看到这些男嘉宾的整体形象在女嘉宾的第一印象里不错。②男嘉宾的才艺展示和男嘉宾的性格特征。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里综合的得出这些男嘉宾所具有的共同点。他们大都喜欢旅游,开阔眼界,有自己的特长,都很独立自强、执着、有奋斗精神。由此可看出这些男嘉宾大多具有高远的眼界,有梦想并能为之顽强拼搏,并且能够找到适当的休闲方式和娱乐活动。③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和不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排名前五)是:温柔贤惠、孝顺、矜持顾家、开朗坦诚、有气质;不喜欢女生具备的特点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娇气,大小姐脾气,粗鲁,浪费,小题大做。从这些词汇得出这些男嘉宾大多数还是更喜欢具有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女生,不過也希望她们能增加一些比较西化的特征,不喜欢女生粗鲁,不知节俭。从这些特征可看出,这些男嘉宾是比较务实的,他们希望自己的伴侣是能够跟自己过日子,能够持家的女性。④男嘉宾在十项基本资料中选择了哪一项。92位男嘉宾中有42位获得了选女嘉宾十项基本资料继续了解女嘉宾的权利,其中选2婚恋史的有1个,选3家庭背景的有8个,选4做家务的能力的有5个,选5消费观的有7个,选6生活照的有5个,选7是否想要孩子的有3个,选8介不介意和公婆住的有2个,选9是否介意婚前财产公证的有1个,选10最不能忍受男性的缺点的有10个。由此可得,这些男嘉宾更注重女方的性格特征,两人未来的发展是否会顺畅,因此选择10最不能忍受男性的缺点的有10个,同时这个选项也体现出了男嘉宾注重双方的平等;男嘉宾们比较务实,希望找到以后能够勤俭持家的女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因此选5消费观的有7个,同时这个选项也体现了男嘉宾喜欢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⑤最后一轮女嘉宾留灯数目及男嘉宾是否牵手成功。没有任何女嘉宾留灯即0盏灯的共有28位,占总人数的30%,被女嘉宾留有灯的共有64位,占总人数的70%。可见,在看过男嘉宾的各项资料后,男嘉宾们的形象还是很受女生认可的。有70%的男嘉宾是有机会牵手成功的。92个男嘉宾中,牵手成功的共有38人,“失败”的共有54人。这个是从男嘉宾方面看他们对女生的认同度,54位“失败者”除去28位是因为女生不给男生留灯而“失败”外,有26位是自己主动放弃,或者选择心动女生被拒绝者。也就是说,有选择权的64位男嘉宾中,绝大多数(59%)都牵手成功了,其中不乏女生比男生年龄大的组合,而且男嘉宾选择放弃也没有对年龄太苛刻(如,非得要求女生比其小3岁之类的苛刻的条件)[3]由此得出,男嘉宾更注重两人的性格的契合度,及交往后是否有共同话题等软性因素,而非执着于苛刻的年龄、工作、外貌要求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在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中,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给女嘉宾的整体印象不错。仔细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男嘉宾大都具有海外名校背景,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和博士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精英知识分子一类。男嘉宾中适婚年龄者占了大多数,“剩男”的比例不高。男嘉宾大多数在大城市工作,拥有体面且高薪的工作,拥有奋斗的精神及经历,男嘉宾经历了海外独自一人的求学生活,不怕吃苦,生活独立,注重男女双方的平等。喜欢女性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矜持,温柔,孝顺等性格而又兼具西方女性的开朗,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征。男嘉宾的择偶标准没有那么苛刻,姐弟恋在他们心中不再那么无法接受,“剩男”、“剩女“的概念也没有中国其他男性那么强烈,男嘉宾更注重女嘉宾的内在和以后两人是否有共同话题等。孟非说:“美国专场中男女嘉宾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婚恋的看法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女嘉宾的择偶标准中根本就没有房子这项指标,她们更在乎对方的兴趣爱好、共同志向等主观感受;有些男嘉宾则对‘剩女’现象提出意见,他们认为结不结婚与年龄没关系,遇到真爱,20岁结婚没问题,如果没有遇到,40歲不结婚也没关系。[4]”
  总体来看,相较于国内的年轻人而言,留洋男女们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交流和生活模式的合拍,更加向往“Soul Mate”。从相关媒体对《非诚勿扰》海外专场的报道以及网上对这些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男嘉宾的议论来看,这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他们在节目中的形象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且他们传递出来的婚姻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对中国其他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我们研究的《非诚勿扰》开播以来的九十多位男嘉宾,再加上媒体上,网络上多这些嘉宾们的评价,足以说明,邀请这些背景的人上节目,不仅对于能够把电视相亲节目提升一个档次,而且这些人物反映出来的观念更能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电视节目的引导功能。
  由于时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遗憾,希望有条件能够在将来的进一步研究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蒋芳.《非诚勿扰》“不诚”为何仍受追捧[N].新华每日电讯,2010-06-02.
  剩男.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42048.htm.
  非诚勿扰官方网站[DB/OL].http://fcwr.jstv.com/.
  《非诚》被赞“世界化” 美国专场完美收官.[DB/OL].http://www.jstv.com/n/ws/info/news/201110/t20111025_640357.shtml.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胡晓,女,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媒文化研究;董小玉,女,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媒文化教育研究。]2  (1.重庆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 402160;2.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2012年1月至今,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频繁发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大学管理
期刊
摘要:奥运会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仪式活动,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对其发展与未来走向有着巨大影响。而第30届伦敦奥运会期间,我国媒体上出现了关于“金牌至上”观念的举国论争,这种媒介事件的影响尤为深远,原因在于它体现为一种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现实投射。本文基于从奥运会的仪式结构及社会功能的视角,分析其成因及对未来奥运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奥运会;仪式;媒介事件;金牌至上;观念论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期刊
作者简介:蔡建华,男,大河健康报采编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卫生新闻及卫生科普研究;尤永,男,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贸易一部,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1.《大河健康报》 采编部,河南 郑州 450008;2. 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贸易一部,天津300000)  摘要:专业类报纸大多是“窄众”传播媒介,它的市场一般比较固定,受阅群体比较单一,发行量一般不太大。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
期刊
作者简介:余锐,男,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理论、新闻事务研究。]  (安阳工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官话套话阻隔了官员与民众本该有的沟通交流,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影响了民众对官员的信任,同时也对新闻报道、中学生作文行文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官话套话泛滥的症结在于官本位思想。文风关系学风、作风和党风,这不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世界观和党性修
期刊
叶建新,男,1958年6月26日生,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杰艺术家,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曾担任建国60周年120米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艺术总监及建党90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
期刊
作者简介:林锦,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传播研究;徐鹏程,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 200072)  摘要:英国格拉斯哥媒介小组在其三十多年来的媒介研究中,关注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对精神疾病的塑造,以及对儿童性暴力犯罪的报道。他们的部分媒介研究证明了媒体报道社会问题时,容易把不相称的注意力
期刊
作者简介:李官,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探索》杂志社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编辑学研究。]1,2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作者来稿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约稿是提高刊物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学术探索》办刊实际发现,过
期刊
作者简介:单旭,男,江阴日报副总编,江阴网运行总监,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实务性研究。]  (江阴日报总编室,江苏 江阴 214432)  摘要:10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的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10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今后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从翔实的一手资料出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关键词:县市区域
期刊
作者简介:王庆玲,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主要从事广告学研究;孙士杰,男,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1.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
期刊
作者简介:朱贞凡,女,莆田广播电视台仙游记者站中级编辑,主要从事电视编辑研究。]  (莆田广播电视台 仙游记者站,福建 仙游 351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本文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