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吟诵,让声音和辞彩流动起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吟诵引进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百年来断代的绝学得以觉醒复苏,继而使吟诵发出她原来的迷人魅力。自2017年2月中旬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中学吟诵课堂的教学实验,不光在学校中开设吟诵社团,同时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尝试吟诵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将前不久开展的《将进酒》吟诵课堂分享给广大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谈一谈自己对吟诵教学实际的一些体会。
  在吟诵《将进酒》之前,我通过前几节课的铺垫已经让学生完全掌握吟诵规则(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入促韵长、平低仄高),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诗歌的音韵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课时,我用了五分钟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上节课了解的李白生平及几首作品,其中包括李白的出生地、身高长相、品格气质、爱好理想等,请个别学生吟诵了《望庐山瀑布》《清平调》(其一),一起吟唱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基本进入吟诵课堂,声音练习也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进入本次吟诵课的重点内容——《将进酒》,通过PPT展示诗歌文字(在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发放了本节课的相关文字讲义),请学生结合已有的吟诵技能和素质将入声字标注,结合注释、译文通篇诵读诗歌(加入平仄手势),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平长仄短及情绪风格。这首诗歌相传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的752年所写,此时52岁的李白在政治上失意,仕途无望,理想破灭,沮丧之际漫游于梁、宋,与旧友岑勋(诗中的岑夫子)、元丹丘(诗中的丹丘生)相会饮酒、高声吟唱来发泄胸中的抑郁之气。
  在正式吟唱这首诗歌之前,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诗歌的知人论世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诗人的情感变化及诗歌吟诵时的细节处理。这节课中,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记忆联想,使用类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音韵与诗歌情感的内在联系。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中,押的是“五微十灰”的通押韵,很容易联想到李白同时代的贺知章所写《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和“笑问客从何处来”,都有一种抑郁之气,结合本首诗歌,在吟诵“不复回”时要有一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惆怅感,而“天上”一词在语调的处理上适合高亢一些,以此来表现黄河雄伟磅礴的气势。如此抛砖引玉,学生的联想被激发出来,后面部分的诗歌吟诵赏析基本都是由学生合作完成的。学生自愿组合,全班分为四大小组,将诗歌也分成四小部分,每一小组细化处理诗歌吟诵的情感分析,结果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的惊喜,很多问题甚至是我不曾考虑到的,收获颇丰。
  学生杨洋:“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白发”“暮”“雪”为入声字,声音短促有力,52岁的李白被唐玄宗放还,注定在政治上难有作为,所以我们要将青春易逝的无奈之感吟诵出来。
  老师:你可以试着吟诵这一小段吗?
  学生吟诵。(鼓掌,并请杨洋同学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吴星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得”“月”也是入声字,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乐观、不屈的李白,吟诵时要表现伟大诗人李太白的抗争的力量和豁達飘逸的道家风骨。(吟诵,并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曹子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们联想到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押的都是“ai”韵,开口度比较大,在这里应该表达了诗人李白的自信豪放,但结合背景来看,其中应该也蕴含着一丝自我安慰的成分,所以吟诵这句时难度较大,思想矛盾的反差要表现出来。
  老师:相信你可以将这种复杂的情绪演绎得出来!
  学生曹子童:我试一试吧。(吟诵,并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胡雨薇:“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中要表现宴饮的愉悦、开心,“三百杯”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所以吟诵时也要夸张,适宜重读。(吟诵,并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伍宏周:“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基本属于劝酒的口语,吟诵时可以加入日常劝酒的表演,老师您觉得可以吗?
  老师:当然可以!开始你的表演!
  学生伍宏周:(表演性吟诵,并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纪嘉炜:老师,我可以讲解三句吗?我觉得他们押的韵是一样的,感情上的变化起伏不大。
  老师:当然可以。那么请问它们押什么韵?你能联想到哪一首诗歌呢?
  学生纪嘉炜: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赠汪伦》,韵脚和这几句很类似,老师,我说的对吗?
  老师:嗯!很对!在古代诗歌中,“ing”
  “eng”属于同一个韵。
  学生纪嘉炜:所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现的还是宴饮的欢乐,语速上可以更快一些。
  老师:这首诗歌本来就是歌行体,节奏稍快、平稳,你觉得该怎样才能表现这种愉悦呢?
  学生纪嘉炜:我可以击打桌子吗?(语调犹疑,但充满期待)
  老师:喝酒喝得兴奋了,击打个桌子不算过分!(全班学生兴奋)来,有请纪嘉炜同学模仿太白兴奋的样子将这几句吟诵出来!
  学生纪嘉炜:(吟诵)
  学生何家乐:纪嘉炜同学虽然把李白的醉态表现出来了,但情感不够细腻。“寂寞” 一词都是入声字,吟诵时要加入对古代圣贤的同情和自己的孤独感。(吟诵)
  老师:非常棒!李白的感情很丰富!(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方博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也应该放在一起,“谑”“ 酌”押的都是入声韵,以曹植自比,空有一身才华,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醉态中透露狂傲,“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则反客为主,规劝大家尽力饮酒。(吟诵,并邀请下一位学生讲解吟诵)   学生江骏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押的是“ou”韵,让我联想到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也联想到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虽然这两首诗词押的都是“ou”韵,但情感不太一样。
  老师:“ou”韵开口度较小,适合表现一些细腻的情感,《小池》中是一种怜爱之情,《相见欢》中是一种孤寂凄婉之情。那么结合诗歌内容,你认为这一句是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情感呢?
  學生江骏杰:是不是豪放中又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哀伤?
  老师:“五花马,千金裘”三字句,语言轻快,具有势不可挡的语势,突出他狂放不羁的个性,但“与尔同销万古愁”内容丰富,语言哀而不伤,无尽的愁绪中饱含一种诗人与生俱来的乐观豁达。有请江骏杰同学将诗中的结尾部分吟诵出来。
  学生江骏杰:(吟诵)
  诗词的情感与音韵分析完成后,接下来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将刚才割裂的诗句重新整合,还原诗歌吟诵的全貌,这就需要学生既要有全局掌控意识,又要有细腻情感处理能力。《将进酒》是古体诗歌,与一般格律诗不同,它讲究诗歌的气韵和整体性,节奏明快,一气呵成。所以,后面的课堂内容基本上是让学生自由吟诵整首诗歌,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这首诗歌情感变化过程,在感受分析、吟唱,再感受分析、吟唱的过程中将诗歌分析浸润到骨髓,达到诗歌、情感、作者、吟诵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课堂效果。最后,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感情、有个性地吟诵《将进酒》诗歌后,我还开设了一个“吟诵达人秀”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自信地在讲台展示本节课的所得。
  《将进酒》吟诵课虽然已经完成,但留给我的问题反思还是值得回味的,在全日制初中,开设吟诵课外实践课,是学校社团活动的需要,更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吟诵,让孩子们接触到古代传统的私塾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并非是某些电视宣传的那种摇头晃脑的死板的读书方式,而是一种通过吟唱的方式将文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吟诵课的重点不是教了学生多少首诗歌,而是传授一种学习古诗文经典的方法,带领孩子们走进不一样的经典之中。让孩子们“知之” “好之”“乐之”,让吟诵成为他们学习经典古诗文的钥匙,还原古诗文经典的声音艺术原貌。
  对于教授古诗文吟诵的老师,我认为要做好这一项工作着实不易:首先,诗歌吟诵的课堂形式并不普及,在推广上仍然需要我辈一年又一年的不懈努力;其次,真正上好吟诵课需要老师扎实的古诗文修养,其中包括经史子集的各项涉猎、古典诗词格律的分析、音韵分析等等;再次,要求老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传统的诗文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更多的是文人的家国情怀、内在修养,只有老师在自身上提高修养,才有可能感染学生,把经典带入学生的精神骨髓。
  屈子在流放江南时,不忘初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纷繁复杂的语文课改,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希望与诸君共勉。
其他文献
一、绪论  初中生写作文有两难:一是没有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有东西却写不出来,文思阻塞、辞不达意。笔者认为,造成这两难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常说作文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体验也各不相同,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认识现实的不足,才会真正有东西可写。二是抒发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为何?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两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两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文言文的教学多由教师大包大揽,逐字逐句串讲,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体会文章之妙,更谈不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要努力突破传统的“串讲法”,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他担负着向学生们普及地球以及地球上各个物种间关系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你自贡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问题;教学策略]  近几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课
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训练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承担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考试是唯一目的;二是教学方式失准,串讲串译、落实字句是不二法门;三是学生心理被忽视,死记硬背是单一学法。虽然教师教得辛苦又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又疲惫,但却事倍功半。  在语文学习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阅读理解题型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小学一年级时这一题型就已经出现在教学内容中,随着年级的增加,阅读理解题型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之一,在目前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阅读理解成为了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点,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就小学高年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神态、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感受深刻的一种描写方法。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我的作品还比较好的话,那是我不断寻找细节的结果。”我国作家李准指出:“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穆青也认为:“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一、当代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当代高中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还是值得认真分析的。语文教师要了解当代教育的形势,熟悉“大语文观”,然后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以下两大问题:  1.学生兴趣降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学习空间,使课堂与生活密切相通,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范导式”的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真实的生活情景,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体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让每一位学生都读懂文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语文,爱阅读,善表达,让祖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古今中外多种有意义的教学方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方向,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极具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高考的试题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中能够寻找到突破口,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全国卷近五年高考(2013年至2017年)的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思考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在高考中突破自我、稳定发挥,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一、关于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