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巧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78-01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也可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巧设疑问情境,提高质疑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相关知识特点,依据学情状况,瞄准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的思维情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困惑处提出问题,在数学知识矛盾的相关地方质疑,在新知与旧知衔接处提出疑问,从而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数学新知识时,可在课堂中设计这样的思维情景:先举出一些三位数或四位数让学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听清楚要求后,若运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判断,会显得很是费劲。我们可激发学生:“请大家出题目考考老师,看看老师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你们提供的数能否被3整除。”当学生看到老师能马上就说结果时,一种急于探究“谜底”的迫切心理便油然而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思维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巧设障碍情境,提高思维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知识实际及学生特点,有意识地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质量的相关思维障碍,促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思维障碍,展开积极的探究,寻找排除这些思维障碍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方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喜悦和成功感。
  三、巧设错误情境,提高思维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思想偏差,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学习“陷阱”,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显露出来,促使学生在自我检查中发现错误而“为之一震”,从而起到强化刺激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学“一个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判断”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一组训练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计算并进行分析比,学生便有了以下的发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当然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才是最简分数;要是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此分数当然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在这个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容易忽视“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下,趁机提出如下“诱错题”: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于是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错误的答案:“原因是分母15,分母中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为有限小数。”这时,我再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把这个分数化成小数,看看刚才这些同学说的答案对不对呢?”学生便用15去除12得出答案是0.8,也就是有限小数。此时,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运用刚才的判断方法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呢?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寻找其中的原因,从而促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运用“性质”应注意的前提条件——“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大前提来进行判断,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深刻。
  四、巧设点拔情境,提高思维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简单,他们往往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这就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思维定势特点,通过巧妙的点拨,努力使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变为思维的多向性,为学生的思维进行引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五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喝了一杯牛奶的李林,又给杯子加满水,再喝了一杯的,紧接着倒满水后喝了半杯,再次加满水,一杯牛奶终被李林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很多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受到已有掌握知识的限制,总是试图从半杯、一杯中分出水有多少及牛奶有多少?但根据他们掌握已有的知识经验却又算不出来。就在学生冥思苦想而解答不出来时,我是这样进行点拨来引导学生的:“同学们,请你们好好想一想,题目中提到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这说明他原有是一杯牛奶,这杯牛奶后来无论加了多少次水都没有倒掉,而且最后和水一起都喝光了,所以李林就是喝了一杯牛奶。这样,算出李林喝了多少牛奶后,就能很容易算出喝了多少水了。”
  五、巧設直观情境,培养抽象能力
  小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这两方面均处于不成熟时期,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如果只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类问题的。那么,在学生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如果在教学通过巧借实物就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相关的抽象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巧借实物也成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工具。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95-01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其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许多小学生丧失了学习
摘 要 百度百科中给“物理学”下了这样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式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诚然,物理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也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运用自己的物理知识为祖国的物理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建立现代化国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学好物理绝不是一件易事,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同学们亲切地称物理
摘 要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強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指导识字与学生合作识字相结合、利用可再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识字。  关键词 兴趣;积极;主动  中图分类号:A,R542.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142-01  “兴趣是最好的老
摘 要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是进行系统化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语文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重要价值。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十分显著,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作文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外阅读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化教学作了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88-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育体制中提出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教师应注重结合励志故事、爱国诗篇渗透爱国情怀,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励志故事,或者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并且,推动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 小学
摘 要 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作业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如何降低学生出错的几率,是很多数学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而“纠错本”则是帮助学生学会纠错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对其展开深入探讨。故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初中数学纠错本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纠错本;初中生;数学  中图分类号:C931.
摘 要 微课教学形式简单,方便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能为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应用微课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组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本文主要探讨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与引导方向的调整提供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非常重要,它影响以后各阶段的数学学习。六年级毕业考试前的复习,对所有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而高效的复习更能确保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总结经验,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 复习;计划;练习;积极性;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A,C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28-0183-01  
摘 要如何减少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的频率,是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学生作文为素材,分析归纳了作文中的错误成因,旨在提高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错误;错误分析;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125-01  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是英语教师多年来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在写作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是语言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