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体育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存在对学生不够了解、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课堂上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处理等困难。他们最怕上一年级体育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难管理,普遍存在“六难”问题,即管纪律“难”、站队“难”、带器材“难”、管病号“难”、杜绝上厕所和告状“难”。根据多年执教一年级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一些“良方”与大家分享!
头疼一:管纪律“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是一群6~7岁的小朋友,他们来自不同家庭和幼儿园,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存在认知水平、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异。对于一个年轻体育教师想马上“统帅”50~60名学生,肯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因为学生们会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吃东西、喝水,甚至上课累了会躺在操场上睡觉等。
解决方法:
1.开学前几节课,体育教师首先要讲上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一名小学生,必须按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体育课;上课不能带尺子或小刀;不能随意吃东西、喝水和躺在操场上等。
2.播放一些发生在校园内流血事件视频,让学生知道“冒险活动”会带来打针、缝针,甚至做手术的痛苦,使学生意识到上体育课听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危险活动的预判性。
3.培养“管理员”是很有必要的。以一个班60名学生为例,笔者会选正、副2名体育委员,正体育委员在队伍前喊口令或领操时,副体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评价全班学生。60名学生利用跑道上的白线站成6列横队,共10路纵队,每路纵队6名学生选2名组长,站在队伍前为正组长,站在队尾为副组长,每节课按教师的要求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组学生活动。每组组长不固定,根据每节课的表现合理评选。22名课堂“管理者”,体育教师就象“孙悟空”变出一群“小悟空”,每个“小悟空”不仅是课堂纪律的标杆,更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使命”, 管理一年级课堂纪律就不再是难事了。
4.体育教师每节课要安排3~5min时间,训练学生站姿、坐姿、走姿和跑姿;听不同哨声完成指定动作或任务;看不同手势训练学生“收放自如”,才能更好地上好一年级体育课。
5.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所以,年轻体育教师要提升体育课堂的“魅力指数”,每节课都要下“大功夫”,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学练的有趣教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真正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课堂上哪还有“调皮生”。
头疼二:站队“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是一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发现一切都变了,新环境、新教师、新伙伴、新要求,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这么多“新”。学生站队时喜欢吵吵嚷嚷,往往不听指挥;喜欢推推挤挤乱成一团;部分学生显得“呆呆”的,另一部分学生又过分活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不得自己的位置。而因为学生多了,教师管了队前,就管不了队尾。
解决方法:
1.开学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介绍自己,让学生认识体育教师,并建立基本信任和感情,教师要讲清站队的基本要求,然后给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减少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为站队记得自己的位置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教师要介绍学校,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熟悉上体育课的位置,减少学生对环境的新鲜感,较好地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
2.站纵队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先训练男生出教室在门口站纵队,再训练女生站纵队,最后训练男、女同时站纵队。教法如下:第一,先按身高编序号;第二,训练学生记住前后站的是谁;第三,训练记住各自的序号;第四,通过“开火车”、“报站名”等游戏巩固学生记各自的站队位置。
3.选正、副体育委员为课堂“小管家”协助教师管理学生站好纵队,正体育委员走在队伍前,起到“导航”作用,将全班学生从教室带到操场上;副体育委员走在队伍一侧,起到“管理”作用,提示走出队伍外面的学生,对齐前面的学生走好;体育教师走在队伍后面,起到“面向全体学生”作用。
4.站横队位置要提前画好,根据一年级学生一手臂长约0.5~0.8m,每隔2m标注数字或准备好标好数字的标志物定位,利用操场上已有的白线,训练学生找组长纵队对齐后,踩操场上白线站好。
头疼三:杜绝告状“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延续幼儿园习惯,习惯什么事都依赖教师处理,特别喜欢用“告状”方式来检举身边学生的“不良行为”,来求助教师的帮助与保护;特别喜欢用告状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与交流,求得教师关注。但是“告状”学生多了,不仅浪费了上体育课时间,更会影响教师上课进度和心情。
解决方法:
1.建议体育教师提前3min进课堂,提供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时间和机会;立下上课不要随意讲话和“告状”的纪律,告诉学生上课40min时间很短,是大家用来锻炼身体的,如果每人告一次“状”,大家就没有时间玩游戏了,希望有事下课与教师私聊。
2.建议体育教师利用上课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宽容身边的同学,学会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结果第二,学会与人相处要谦让,学会发现对方身上优点等品质,这是减少“告状”的根本。
头疼四:杜绝上厕所“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容易课间玩过“头”,忘记上厕所,可是一上课或课中途容易请假上厕所,很容易引起“跟风”现象,教师真假难辨,又没有分身术陪请假上厕所学生同行,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体育教师上课。更多时候是调皮学生逃课的托词,他们想利用上厕所之便,“转战”其他位置玩耍,为教师课堂管理增加不少难度,也存在安全隐患。
解決方法:
1.教师提前3min进教室,提示学生上厕所,并宣布上课不会批假上厕所,于是学生会按要求课前上厕所。 2.开发调皮学生能力,树他们为表率,让他们管理学生,促使他们以身作则,不再提上厕所事情,从而成功地杜绝上体育课请假上厕所问题。
3.对于每节课多次上厕所的学生,要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以学生健康为主,合理制订上课内容,缓解学生紧张情绪。
头疼五:管小病号“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容易“跟风”,一个学生说不舒服,马上会有一群学生说不舒服,因为学生年纪小,说不清楚自己的病情,教师真假难辨,不知道如何安排这一群“小病号”,严重地影响教学进度,“小病号”坐在操场上教师很容易忘记管理他们,更容易出现意外事件。
解决方法:
1.开学前期,体育教师在任课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里公布自己电话号码,方便家长与体育教师沟通和请假,家长可以电话或短信请假,让体育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病情,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体育课40min,让所有学生都运动起来。
2.开学前期,体育教师要到各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情况,记录不能上体育课学生名单,例如:骨折、刚手术、心脏病等学生病情,并标注在课表旁,有效管理一年级学生,杜绝“跟风”请假现象出现。
3.对于不能上课的“小病号”尽量不要留在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离体育教师上课最近的树荫下,选一个“病号”管纪律;针对他们各自喜好安排活动内容,例如:看书、下棋、玩橡皮泥等。
4.体育教师要多看一些儿科医学知识,通过观察学生实际病情,有针对性地分类安排“病號”去处,可以安排坐在树荫下观课;可以送校医务室;可以联系家长及时去医院就医等。
头疼六:带器材“难”
原因分析:我校有3000多名学生,器材室器材不够全校9个班学生同时使用,所以通知学生带器材上课就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一年级学生年级小,容易忘记,而体育课又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需要一定练习密度的课程,所以学生忘带器材,会影响上体育课学练效果。
解决方法:
1.在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请家长提醒孩子带体育器材,利用家长力量,帮助孩子养成及时带器材的习惯。
2.让班主任将带器材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3.对带了器材上课的学生,当他们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奖励他们玩游戏,并鼓励他们将器材借给没有带的学生练习。
4.体育教师提前准备部分器材,借给没有带器材的学生练习,确保人人有器材锻炼。
头疼一:管纪律“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是一群6~7岁的小朋友,他们来自不同家庭和幼儿园,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同,存在认知水平、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异。对于一个年轻体育教师想马上“统帅”50~60名学生,肯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因为学生们会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吃东西、喝水,甚至上课累了会躺在操场上睡觉等。
解决方法:
1.开学前几节课,体育教师首先要讲上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一名小学生,必须按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体育课;上课不能带尺子或小刀;不能随意吃东西、喝水和躺在操场上等。
2.播放一些发生在校园内流血事件视频,让学生知道“冒险活动”会带来打针、缝针,甚至做手术的痛苦,使学生意识到上体育课听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危险活动的预判性。
3.培养“管理员”是很有必要的。以一个班60名学生为例,笔者会选正、副2名体育委员,正体育委员在队伍前喊口令或领操时,副体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评价全班学生。60名学生利用跑道上的白线站成6列横队,共10路纵队,每路纵队6名学生选2名组长,站在队伍前为正组长,站在队尾为副组长,每节课按教师的要求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组学生活动。每组组长不固定,根据每节课的表现合理评选。22名课堂“管理者”,体育教师就象“孙悟空”变出一群“小悟空”,每个“小悟空”不仅是课堂纪律的标杆,更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使命”, 管理一年级课堂纪律就不再是难事了。
4.体育教师每节课要安排3~5min时间,训练学生站姿、坐姿、走姿和跑姿;听不同哨声完成指定动作或任务;看不同手势训练学生“收放自如”,才能更好地上好一年级体育课。
5.管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所以,年轻体育教师要提升体育课堂的“魅力指数”,每节课都要下“大功夫”,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学练的有趣教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真正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课堂上哪还有“调皮生”。
头疼二:站队“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是一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发现一切都变了,新环境、新教师、新伙伴、新要求,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这么多“新”。学生站队时喜欢吵吵嚷嚷,往往不听指挥;喜欢推推挤挤乱成一团;部分学生显得“呆呆”的,另一部分学生又过分活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不得自己的位置。而因为学生多了,教师管了队前,就管不了队尾。
解决方法:
1.开学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介绍自己,让学生认识体育教师,并建立基本信任和感情,教师要讲清站队的基本要求,然后给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减少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为站队记得自己的位置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教师要介绍学校,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熟悉上体育课的位置,减少学生对环境的新鲜感,较好地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
2.站纵队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先训练男生出教室在门口站纵队,再训练女生站纵队,最后训练男、女同时站纵队。教法如下:第一,先按身高编序号;第二,训练学生记住前后站的是谁;第三,训练记住各自的序号;第四,通过“开火车”、“报站名”等游戏巩固学生记各自的站队位置。
3.选正、副体育委员为课堂“小管家”协助教师管理学生站好纵队,正体育委员走在队伍前,起到“导航”作用,将全班学生从教室带到操场上;副体育委员走在队伍一侧,起到“管理”作用,提示走出队伍外面的学生,对齐前面的学生走好;体育教师走在队伍后面,起到“面向全体学生”作用。
4.站横队位置要提前画好,根据一年级学生一手臂长约0.5~0.8m,每隔2m标注数字或准备好标好数字的标志物定位,利用操场上已有的白线,训练学生找组长纵队对齐后,踩操场上白线站好。
头疼三:杜绝告状“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延续幼儿园习惯,习惯什么事都依赖教师处理,特别喜欢用“告状”方式来检举身边学生的“不良行为”,来求助教师的帮助与保护;特别喜欢用告状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与交流,求得教师关注。但是“告状”学生多了,不仅浪费了上体育课时间,更会影响教师上课进度和心情。
解决方法:
1.建议体育教师提前3min进课堂,提供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时间和机会;立下上课不要随意讲话和“告状”的纪律,告诉学生上课40min时间很短,是大家用来锻炼身体的,如果每人告一次“状”,大家就没有时间玩游戏了,希望有事下课与教师私聊。
2.建议体育教师利用上课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宽容身边的同学,学会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结果第二,学会与人相处要谦让,学会发现对方身上优点等品质,这是减少“告状”的根本。
头疼四:杜绝上厕所“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容易课间玩过“头”,忘记上厕所,可是一上课或课中途容易请假上厕所,很容易引起“跟风”现象,教师真假难辨,又没有分身术陪请假上厕所学生同行,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体育教师上课。更多时候是调皮学生逃课的托词,他们想利用上厕所之便,“转战”其他位置玩耍,为教师课堂管理增加不少难度,也存在安全隐患。
解決方法:
1.教师提前3min进教室,提示学生上厕所,并宣布上课不会批假上厕所,于是学生会按要求课前上厕所。 2.开发调皮学生能力,树他们为表率,让他们管理学生,促使他们以身作则,不再提上厕所事情,从而成功地杜绝上体育课请假上厕所问题。
3.对于每节课多次上厕所的学生,要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以学生健康为主,合理制订上课内容,缓解学生紧张情绪。
头疼五:管小病号“难”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容易“跟风”,一个学生说不舒服,马上会有一群学生说不舒服,因为学生年纪小,说不清楚自己的病情,教师真假难辨,不知道如何安排这一群“小病号”,严重地影响教学进度,“小病号”坐在操场上教师很容易忘记管理他们,更容易出现意外事件。
解决方法:
1.开学前期,体育教师在任课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里公布自己电话号码,方便家长与体育教师沟通和请假,家长可以电话或短信请假,让体育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病情,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体育课40min,让所有学生都运动起来。
2.开学前期,体育教师要到各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情况,记录不能上体育课学生名单,例如:骨折、刚手术、心脏病等学生病情,并标注在课表旁,有效管理一年级学生,杜绝“跟风”请假现象出现。
3.对于不能上课的“小病号”尽量不要留在教室里,带到操场上离体育教师上课最近的树荫下,选一个“病号”管纪律;针对他们各自喜好安排活动内容,例如:看书、下棋、玩橡皮泥等。
4.体育教师要多看一些儿科医学知识,通过观察学生实际病情,有针对性地分类安排“病號”去处,可以安排坐在树荫下观课;可以送校医务室;可以联系家长及时去医院就医等。
头疼六:带器材“难”
原因分析:我校有3000多名学生,器材室器材不够全校9个班学生同时使用,所以通知学生带器材上课就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一年级学生年级小,容易忘记,而体育课又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需要一定练习密度的课程,所以学生忘带器材,会影响上体育课学练效果。
解决方法:
1.在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请家长提醒孩子带体育器材,利用家长力量,帮助孩子养成及时带器材的习惯。
2.让班主任将带器材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3.对带了器材上课的学生,当他们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奖励他们玩游戏,并鼓励他们将器材借给没有带的学生练习。
4.体育教师提前准备部分器材,借给没有带器材的学生练习,确保人人有器材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