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更注重个人的成就而没什么集体的规范要求,个人自由高于一切。也许,在校园里美国的孩子是最自由的。但拜读了《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后,却发现原来自己大错特错了。
作者罗恩·克拉克,这位从未想过会走上教师岗位,渴望去发掘埃及法老的墓穴,渴望成为一名满世界乱飞的战地记者,渴望成为一名在外国执行秘密任务的间谍的年青人,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就抱着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并获得2001年度美国优秀教师奖,被称为“创造奇迹的男人”。
克拉克先生的经验就浓缩在这本《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说话先要讲礼貌;眼神沟通很重要;相互支持创奇迹;“谢谢”传递好心情;完成作业不拖延;行动迅速效率高;改正错误长经验;诚实品质最可贵……”这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实,这些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教师并不陌生,也深知其重要性,但为什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取得像克拉克先生那样的成就呢?也许是教师每天忙忙碌碌,急着去解决问题,到处充当救火队员,哪里着火了急着灭哪里,解决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做的工作大量是重复性的,并没有静下心来,防范于未然,去做创造性的系统的归纳总结。其实,这些细节与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古人能把那么深奥的做人做事道理凝聚在一本小册子中,深入浅出,并且让懵懂的孩子读得懂、背得牢、做得到,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克拉克先生也是如此,将这些细节一一落实到位以后,学生就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笔者想到了本校优秀班主任蔡老师,她可是学校德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哪怕班风、学风都堪忧的班级,在她的带领下,不出一个学期,学生的面貌让人赏心悦目,班风、学风焕然一新。她所介绍的经验也都是一些很朴实的做法,如下课后就去班级逛逛、与学生多沟通、耐心给学生讲道理、与家长多联系等,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她却能用自己最勤勤恳恳的工作,对学生、班级精雕细琢,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她的经验,归根结底也就是三个字:抓落实。正如《细节决定成败》书中说的那样:“光有认识还远远不够,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习惯”。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很明显,远是克拉克先生,近是蔡其园老师,他们给予学生的正是这种忘不掉的素质,换言之,即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的精华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而培养习惯就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细节做起。这里,简单介绍感触较深的两个细节。
1 “谢谢”传递好心情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你好”“谢谢”……人人都知道。但是现在的学生,是被几代人包围、宠爱的小太阳,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次数越来越少。一直很疑惑,有些学生把家长、师长、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受之当然,不知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虽然不用这么夸张,但别人给予自己一分关爱,自己更应给予双倍的珍惜和理解。有些学生,同学借他东西、老师给他奖品,他都认为理所应当,不说一声“谢谢”。在学校里,笔者经常留意学生的言行,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用礼貌用语,就会及时地给他们指出来。当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他也许会慢慢发现,地球并不是只为他一个人转的。正如比尔·盖茨给职场新人的十句话中的一句:“If you think your teacher is tough,wait till you get a boss,Hedoesn’t have tenure,”(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有付出有回报,互相尊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起码原则。
2 完成作业不拖延
教师总有一项极为苦恼,但需要常抓不懈的任务,这就是家庭作业。笔者也不例外,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尽管每天放学前都会让各科代表把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并且一再强调,督促学生认真记好,保质保量完成。可第二天交作业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如果教师问为什么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业本忘带了、忘记做了、不会做、不知道做什么……往往弄得教师哭笑不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家庭作业并准时交上来,确实需要费点劲。罗恩·克拉克在书中提到了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做一条家庭作业记录的横幅,即在教室外贴一条巨大的横幅,在上面简单地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天。每天检查完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之后,就去修改天数。如果学生表现好,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是一个好方法,对他们是个正面的刺激。而笔者也一直试图把这一方法加以改造,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考虑到如果是计算全班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天数,一方面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数字,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也缺乏可比性,缺乏竞争对手,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压力。如果改为四个大组来竞赛,横幅换为“每个大组全体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天。”以督促学生准时交作业,不知能否有更佳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书中截取的一两个细节片段。抓落实,培养学生的习惯,前提是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时候,教师常常感叹,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学生出现在自己的班级里,为什么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鬼主意”。岂不知,正是这种偏见使得教师对这些所谓“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偏差,常常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待他们的,和其他的学生相比,对于他们教育的起点无形中低了很多,这谈何公平?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把学生教育好就达到了目的。而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对细节的关注,足可以反映出这位美国优秀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相对于中国教师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事实也证明,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其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生的长度不会改变,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读一本好书就像喝一杯清茶、欣赏一幅名画,越品越有味。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读起来异常轻松,没有花哨的文字语言,也没有循循善诱的教诲,有的只是最自然、朴实、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像一位知心朋友把他的教学经历,把他对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领悟娓娓道来,让人于幸福的分享中不知不觉领略教育的真谛,的确是教育者,尤其是初为人师者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
作者罗恩·克拉克,这位从未想过会走上教师岗位,渴望去发掘埃及法老的墓穴,渴望成为一名满世界乱飞的战地记者,渴望成为一名在外国执行秘密任务的间谍的年青人,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就抱着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并获得2001年度美国优秀教师奖,被称为“创造奇迹的男人”。
克拉克先生的经验就浓缩在这本《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说话先要讲礼貌;眼神沟通很重要;相互支持创奇迹;“谢谢”传递好心情;完成作业不拖延;行动迅速效率高;改正错误长经验;诚实品质最可贵……”这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实,这些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教师并不陌生,也深知其重要性,但为什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取得像克拉克先生那样的成就呢?也许是教师每天忙忙碌碌,急着去解决问题,到处充当救火队员,哪里着火了急着灭哪里,解决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做的工作大量是重复性的,并没有静下心来,防范于未然,去做创造性的系统的归纳总结。其实,这些细节与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古人能把那么深奥的做人做事道理凝聚在一本小册子中,深入浅出,并且让懵懂的孩子读得懂、背得牢、做得到,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克拉克先生也是如此,将这些细节一一落实到位以后,学生就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笔者想到了本校优秀班主任蔡老师,她可是学校德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哪怕班风、学风都堪忧的班级,在她的带领下,不出一个学期,学生的面貌让人赏心悦目,班风、学风焕然一新。她所介绍的经验也都是一些很朴实的做法,如下课后就去班级逛逛、与学生多沟通、耐心给学生讲道理、与家长多联系等,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她却能用自己最勤勤恳恳的工作,对学生、班级精雕细琢,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她的经验,归根结底也就是三个字:抓落实。正如《细节决定成败》书中说的那样:“光有认识还远远不够,要通过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习惯”。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很明显,远是克拉克先生,近是蔡其园老师,他们给予学生的正是这种忘不掉的素质,换言之,即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的精华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而培养习惯就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细节做起。这里,简单介绍感触较深的两个细节。
1 “谢谢”传递好心情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你好”“谢谢”……人人都知道。但是现在的学生,是被几代人包围、宠爱的小太阳,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次数越来越少。一直很疑惑,有些学生把家长、师长、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受之当然,不知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虽然不用这么夸张,但别人给予自己一分关爱,自己更应给予双倍的珍惜和理解。有些学生,同学借他东西、老师给他奖品,他都认为理所应当,不说一声“谢谢”。在学校里,笔者经常留意学生的言行,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用礼貌用语,就会及时地给他们指出来。当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他也许会慢慢发现,地球并不是只为他一个人转的。正如比尔·盖茨给职场新人的十句话中的一句:“If you think your teacher is tough,wait till you get a boss,Hedoesn’t have tenure,”(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有付出有回报,互相尊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起码原则。
2 完成作业不拖延
教师总有一项极为苦恼,但需要常抓不懈的任务,这就是家庭作业。笔者也不例外,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尽管每天放学前都会让各科代表把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并且一再强调,督促学生认真记好,保质保量完成。可第二天交作业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如果教师问为什么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业本忘带了、忘记做了、不会做、不知道做什么……往往弄得教师哭笑不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家庭作业并准时交上来,确实需要费点劲。罗恩·克拉克在书中提到了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做一条家庭作业记录的横幅,即在教室外贴一条巨大的横幅,在上面简单地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天。每天检查完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之后,就去修改天数。如果学生表现好,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是一个好方法,对他们是个正面的刺激。而笔者也一直试图把这一方法加以改造,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考虑到如果是计算全班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天数,一方面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数字,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也缺乏可比性,缺乏竞争对手,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压力。如果改为四个大组来竞赛,横幅换为“每个大组全体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天。”以督促学生准时交作业,不知能否有更佳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书中截取的一两个细节片段。抓落实,培养学生的习惯,前提是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时候,教师常常感叹,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学生出现在自己的班级里,为什么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鬼主意”。岂不知,正是这种偏见使得教师对这些所谓“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偏差,常常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待他们的,和其他的学生相比,对于他们教育的起点无形中低了很多,这谈何公平?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把学生教育好就达到了目的。而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对细节的关注,足可以反映出这位美国优秀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相对于中国教师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事实也证明,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及其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生的长度不会改变,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读一本好书就像喝一杯清茶、欣赏一幅名画,越品越有味。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读起来异常轻松,没有花哨的文字语言,也没有循循善诱的教诲,有的只是最自然、朴实、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像一位知心朋友把他的教学经历,把他对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领悟娓娓道来,让人于幸福的分享中不知不觉领略教育的真谛,的确是教育者,尤其是初为人师者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