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维度思考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目标维度制订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教学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目标落点不明确
  案例Ⅰ:台风活动探讨:庞然大物“布拉万”继续西北行并加强
  “活动”目标:①在判读“布拉万”台风动态变化图示的交流活动中,丰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②体验地理读图判读活动中知识发现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幸福体验,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浓郁情趣。
  分析:目标①中所提到的“丰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目标②均过于宽泛,目标的直接指向性不明确,空洞无物。教师对学生在地理读图判读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学生对哪些具体生活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又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都应在目标中予以较清晰的表述,帮助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有针对性地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建议“活动”目标调整为:①阅读材料,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台风天气系统特点。②通过读图,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提升学生更深层次的地理学习思想,以及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水平及能力。
  王树声教师指出,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如果教学目标宽泛、知识落点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生互动中的提问显得漫无目的,对后续教学动态生成的问题常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因此,必须在分析学生经验和师生实时教学活动价值基础上,明确本次活动要实现的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问题加以明确表述。
  问题二:以“教学过程”代替“教学目标”,目标维度价值定位乏力
  案例Ⅱ:正确认识地质构造中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活动”目标:①正确认识地质构造地貌;②构造地貌中背斜、向斜的判读。
  分析:目标①只是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思考,而未揭示设计这一环节背后的价值定位。目标②存在同样问题,“构造地貌中背斜、向斜的判读”过于宽泛,目标落脚点不明确。教师对目标有模糊的认识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标时却无法准确分析和表达活动背后的价值,写出“要去做什么”,却没有揭示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
  建议“活动”目标调整为:①根据教学内容及当地自然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地貌的野外观察,以地理研究性学习掌握判断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的方式方法;②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如背斜、向斜)为例,分析其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过程实现。地理教学要关注过程,但关注过程并不是关注过程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而是关注过程(手段)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目标指向的应是一次具体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目标的表述只要明确活动的价值定位即可,而没必要把过程一一罗列在目标中。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目标维度的价值定位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学习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高中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这是国际高中地理教育的共同趋势。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关注课程知识的整合,允许教师在内容上做多样化的选择,并较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和体验。因此,在“内容”变化、“观念”转变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目标制订的关键点。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强调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这直接导致传统教学活动目标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并以此科学架构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在普通高中阶段,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基础上,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三点。
  1.活动目标关注具体知识内容,更应关注技能与情感素养
  案例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活动目标比较(表1)。
  2.活动目标关注结果,更应关注目标达成过程
  案例Ⅱ:“热力环流”目标比较(表2)。
  3.活动目标关注基础知识,更应关注现实与生活幸福
  案例Ⅲ:“人口迁移”目标比较(表3)。
  课堂教学活动目标制订中的目标达成学习一直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之一,以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学习特定的节奏。新课程以来,地理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也更加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以及与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效融合,追求的价值也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活动的目标在关注学生能力提高和情感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其知识技能相对提升;更关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对活动结果的预设,更重要的是其对教师组织教学所起的引领作用。制订目标时要改变以往以学科需求为主线的做法,更关注分析学生的兴趣点、现有经验、能力以及主题推进的需要。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目标维度制订要点
  1.同课异构,根据同一内容制订不同活动目标
  新课程教学中,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一思想引领下,教师有了广阔的创造平台。面对同一内容,教师能根据本班学生特点与需求,从不同切点设计活动,然而在活动目标制订中教师往往会有一些困惑,如怎样的目标才合适、才能体现针对性等。
  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交流中体会到:首先,要判断某一内容更适合用集体活动还是个别活动完成;其次,要思考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哪些需求和特点,据此寻找适合的、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三,要整合学生经验,思考整个主题的大目标并形成次级主题的活动小目标;第四,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标,即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设计环节,然后再反过来思考目标的有效性。   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洞悉学生的学习需要,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补充、删减,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学习情境。例如,学习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这条标准,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对地质年代的划分、地壳运动的过程、板块构造等理性知识感兴趣,可以补充相关内容让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山区学生可能对山岳的形成和流水地貌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对这类知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沿海学生可以重点学习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西北内陆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气候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风成地貌。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思想时,结合前述教学活动目标布置学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全班分成平原、山区和沿海三组,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既分工又合作,然后利用各自优势进行研究、交流,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基本社交活动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实力和潜力。
  2.同标分解,在同一目标下选择不同活动内容
  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关键的是要善于从不同维度去分解目标。新课程主要以主题方式推进,主题活动的整体目标对各项子活动的目标起着导向引领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要思考如何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有效活动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各项子活动达到总目标。例如,新课标中关于“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内容,可以从“知道”、“了解”、“理解”、“运用、应用”等维度把握: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知道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现象,科学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原因,并能够合理分析、解释、理解地球自转、公转两种运动之间的科学辩证关系,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或生产实践中。
  3.空间回旋,把握目标制订维度的探究性与挑战性
  高中生已经具备科学的学习与生活能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对学生形成适度的挑战才有意义。把握活动目标探究性、挑战性的“度”,关键在于找到衡量“度”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来源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目标若干维度的理解与把握。具体而言,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根据学生已有地理生活经验有效融入知识点,以地理学科课标要求和进度等作为设置挑战点的依据;根据学生年级段、年龄结构特点,形成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等适切的教学目标;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也应有层次,教师要善于分解这两个维度的目标,根据活动载体(内容)的特质有效融入相关情感与能力发展目标;根据本班学生需求、兴趣与发展水平,确定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目标,关键在于每个活动的价值定位及关键经验挖掘。例如,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适度开展 “为什么夏天室内水管会‘出汗’?”“为什么冬天室内靠山墙一面的黑板会‘流汗’?”“冬、夏季时节,教室内空调出风口的扇叶朝向有什么讲究?”“为什么‘巴山多夜雨’?”等探究性活动,以丰富地理学习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学用结合并学以致用。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类)重点资助课题“基于问题生成的动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B-a/2011/ 02/005)主要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谣言频发于诸多风险性事件中,它在这一危机情境下发展泛滥。不言而喻,谣言对个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它甚至会成为风险的信息源,引发恐慌,破坏正常生活秩序。本文以“抢盐潮”和“郭美美事件”为例,分析谣言的形成和发展,并试图从政府、媒介及公众三个角度分析如何控制谣言,以减少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风险性事件 谣言 控制  一、风险事件与谣言  改革开放以来,
陈勇履新酉阳,不足一年,但酉阳变化很大。用该县干部群众的话说,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舵人”陈勇的思想维度。触摸陈勇的思维轨迹,不难捕捉到一位县委书记抓要务的“方法论”精髓——  用调研说话——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是陈勇抓要务的实干观。全面调研,方能对症下药。酉阳每一个山村几乎都留下了陈勇的身影,唯此方有四大战略。一直以来,酉阳干群都认为,酉阳地下无矿。真是如此吗?陈勇亲率小分队进山调研
《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也是因为此片,诞生了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谣言——《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拍的。  这个说法,多年以来在影迷群体里,广为流传。但其实毫无根据,电影是1992年拍摄的,而两年之后,即1994年老爷子就因肺癌辞世了。一个癌症晚期的老人,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个谣传很是无厘头,但笔者还挺理解的,这是观众在替陈导着急。《无极》、《赵氏孤儿》、《
2017年11月25日上午,由雄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雄县文化馆、风云美术馆承办的“欢庆十九大,艺术为人民”雄县书画交流展在风云美术馆顺利开幕。  参加本次书画展的有金涌焱、李洪涛、张渤涛、杨章锁、张福增、靳晓慧等共计83位雄县籍书画家,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马海方、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田伯平作为特邀嘉賓也参加了此次书画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后勤部部长熊中民少
图为10月22日,在越南广平省,一名浸泡在水中的男孩接过志愿者送来的食物。  10月以来,越南遭遇两场台风袭击,带来的降雨量是平均降雨量的6倍,洪水淹没了13.6万所房屋,700多萬人遭受影响。越南预防自然灾害中央指导委员会10月23日发布消息说,暴雨及洪水、山体滑坡等相关灾害已造成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区117人死亡,另有21人失踪。由于到处是洪水,救灾物资发放也成了难题。
英国诗人鲁珀特·布鲁克与剑桥附近的小村镇格兰切斯特永远连在了一起。1909年,为了逃离剑桥大学内闹哄哄的社交生活,国王学院的毕业生布鲁克租住在格兰切斯特果园(Grantchester Orchard)的房子里,大约一年后,搬到了牧师古宅的旁边。  布鲁克非常有魅力,作为一个英俊聪明的年轻人,他的身边围绕着很多名人。他的诗歌才华也非常耀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时,布鲁克年仅27岁,之后他的诗歌越来越
【摘要】自2004年湖南卫视试水《超级女声》,真人秀电视节目从无到有,以其娱乐化,大众化,草根化的形态开始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同时也因其过分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而忽视社会功能的凸显一直饱受争议。本文将以天津卫视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为例,浅析当下真人秀节目社会属性的回归。  【关键词】真人秀 职场真人秀 社会属性    2010年10月30日,天津卫视推出大型职场互动真人秀电视节目《非你莫属》
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亞种。人类共确认出22类稻谷,但唯一用于大宗贸易的是普通类稻谷。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出土的古栽培稻标本证实,中国的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放眼我国近代稻谷种植史,袁隆平和他研发的“杂交水稻”起着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我国稻谷种植的
“21世纪的美国军事霸权,将不再体现为隐身技术,而是高超音速技术,前者是建立在‘敌人不知道你在哪里,就无法阻止你’的逻辑上,而后者则是非常直白的‘速度威慑’,对手即便发现你,也因追不上而无从防御。”这番话出自美国空军前首席科学家马克·路易斯之口。今年2月号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列出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五大“革命性武器”,高超音速武器赫然在列,“它能在数小时乃至1小时内对全球任意目标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
因为鼠疫爆发所导致的“黑死病”,带走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15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离不开海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社会与海洋的互动关系。海洋打破了陆地交往的局限,让人类在更加自由的空间里施展才能,追逐共同的梦想。它把互相陌生的地区联系在一起,构筑了一个迈向全球化的多元群体。但在引荐未知文明相互熟悉的同时,也把未知的灾难和危险带到了人类面前。历史告诉我们,因战争死亡和疾病死亡的人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