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能源的紧缺,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几年,德国Q-Cells、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常州天合、保定英利等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
一、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
1.政策正确指引
2007年10月,江西省发改委研究制定了《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2008年1月,江西省科技厅按照《江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编制了《江西省2008~2012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规划》, 提出了江西省光伏产业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课题。
2.产业链较完整
江西省光伏产业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等均有企业生产,光伏应用也得到重视。2009 年3月29日,在南昌举行的第四届中博会“放眼中部看发展”六省媒体采访江西记者见面会上,吴新雄省长表示,江西除继续重点发展太阳能产业及半导体照明产品外,还将建太阳能发电站。
3.注重科技研发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等优点。南昌大学在氧化锌薄膜材料、南昌航空大学在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材料方面都已成立研究小组。江西赣能股份与港资合作,投资建设10条年产能50MWp的非晶硅光伏薄膜电池生产线。
4.校企合作迅速
2008年10月,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与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还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合作,设立了“2+2”联合培养计划和奖学金。2007年10月新余学院与赛维公司签订协议组建“赛维班”,2008年7月江西蓝天学院与“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学生订单班培养合作协议。
二、光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的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院校开设光伏类专业的较少,从事相关光伏专业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对化工、电子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由于光伏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这种人才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光伏专业建设重点
2008年9月,江西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江西高校在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跟进,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而江西省各高职院校要以光伏材料生产技术、太阳能电池加工技术为核心,培养区域产业升级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力争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为江西高职院校骨干示范专业方向。
光伏专业建设重点为:第一,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相关光伏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掌握原理、制造工艺等基础能力,到相关电池生产等专项能力,再到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第三,建设学生、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三方互动”的专业教学网络平台,平台包含太阳能电池典型生产及应用案例、网络课程等。第四,建设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校企共建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实训室。第五,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技能培训等途径,培养在光伏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第六,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第七,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光伏应用产品开发、联合申报课题等工作。第八,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国家级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达到“学中赛,赛中学”的目的。
江西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集团优势,在相关专业中增设太阳能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太阳能专业人才,拓宽高校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太阳能产业和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一、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
1.政策正确指引
2007年10月,江西省发改委研究制定了《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2008年1月,江西省科技厅按照《江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编制了《江西省2008~2012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规划》, 提出了江西省光伏产业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课题。
2.产业链较完整
江西省光伏产业从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封装等均有企业生产,光伏应用也得到重视。2009 年3月29日,在南昌举行的第四届中博会“放眼中部看发展”六省媒体采访江西记者见面会上,吴新雄省长表示,江西除继续重点发展太阳能产业及半导体照明产品外,还将建太阳能发电站。
3.注重科技研发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等优点。南昌大学在氧化锌薄膜材料、南昌航空大学在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材料方面都已成立研究小组。江西赣能股份与港资合作,投资建设10条年产能50MWp的非晶硅光伏薄膜电池生产线。
4.校企合作迅速
2008年10月,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与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还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合作,设立了“2+2”联合培养计划和奖学金。2007年10月新余学院与赛维公司签订协议组建“赛维班”,2008年7月江西蓝天学院与“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学生订单班培养合作协议。
二、光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导致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的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国内院校开设光伏类专业的较少,从事相关光伏专业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对化工、电子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由于光伏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这种人才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光伏专业建设重点
2008年9月,江西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江西高校在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跟进,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而江西省各高职院校要以光伏材料生产技术、太阳能电池加工技术为核心,培养区域产业升级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力争将本专业方向建设成为江西高职院校骨干示范专业方向。
光伏专业建设重点为:第一,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相关光伏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掌握原理、制造工艺等基础能力,到相关电池生产等专项能力,再到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第三,建设学生、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三方互动”的专业教学网络平台,平台包含太阳能电池典型生产及应用案例、网络课程等。第四,建设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校企共建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实训室。第五,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技能培训等途径,培养在光伏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第六,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第七,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与企业合作开展光伏应用产品开发、联合申报课题等工作。第八,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国家级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达到“学中赛,赛中学”的目的。
江西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集团优势,在相关专业中增设太阳能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多层次的太阳能专业人才,拓宽高校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太阳能产业和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