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aohuo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初中历史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重任。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建设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科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下面我将结合本人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几点肤浅看法。
  一、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
  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学科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八年级抗日战争的复习为例,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到西安事变,从台儿庄战役到“密苏里”号,在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之时,在这保卫华夏、保卫炎黄子孙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在世界史的教学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揭露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家史,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以及讲述各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事迹等。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作为己任,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和落实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
  三、感受历史名言,树立爱国之心
  历史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具有“以史为鉴、厚今薄古”的立意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爱国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千古传诵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名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之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的“精忠报国”。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感情地朗读。能燃烧起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联想。教师用深厚的史学积淀,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开放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上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情感交融,才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用历史去触及学生的心灵
  要想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学生身上产生较大的反响,还必须有针对性地用历史去触及学生的心灵——即接触和回答学生心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我党历史上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怎样由幼年走向成熟,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历史。历史史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历史老师要善于从每一个历史事件中去努力挖掘思想教育素材,去点拨同学们心中的迷津,去点燃同学们心灵中的“热点问题”。
  五、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最后的完善“爱国始自爱家乡”
  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喆.中国历史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作者简介
  代旭,一级教师,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现任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历史学科教师,从教十一年。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目前对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他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教学,要让教学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当中,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在生活当中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他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者应该有更好的去顺应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
◆摘 要:人类主观性能的高级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创新能力,民族保持进步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都需要创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对于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也是如此。高中学科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多样化的化学因素更是提升学生创新能以及创新思维的有效保障。本文就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浅析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前言  相较于初
◆摘 要:有效的课堂问题是提高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催化剂”,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发散思维,探究知识规律和问题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来启迪学生,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有效学习。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来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设计;兴趣;思考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
◆摘 要: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必须从整合“教”与“学”的关系开始,也就是说,整合“教”与“学”的关系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成效的关键,也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整合“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性,下面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与“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起互联网技术到各个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的复习课对学生而言是掌握熟悉所学习到的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流程,复习课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本文依据传统高中教学的复习课的教学情况,探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应该如何优化教学实践方法,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们数学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数学;复习课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