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称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部分中国汉语教师,违反了美国的签证规定,必须于6月30日离境。与此同时,要求在美国的孔子学院申请有关资质的认证。
尽管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办8年来与美方常有磕绊,但从未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而美方最初公告中“不针对孔子学院”的表态,更像是欲盖弥彰。然而,8天之后,新的公告称,持“不当”签证的老师不仅不需离境,美方甚至不再要求孔子学院进行资质认证,8天内,政策过山车般出现“U”型回转,实属罕见。
“万能签证”惹麻烦
美国5月17日出台了公告,直到24日国内媒体报道之后方才引起公众的关注。就在这一天,26岁的李鹤鸣发现有上百条微博提到他,作为中国对外汉语知名博主,他负责维护着一个名为“对外汉语人俱乐部”的微博账号。
当天,李鹤鸣还收到了一位在美国教中文的华裔教授的邮件:这种事件迟早都会发生,只是不清楚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因为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孔子学院是来进行文化渗透的。
事实上,从孔子学院成立之初,美誉与质疑不绝于耳。作为中国在海外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培训机构,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外方提出申请,中方提供5万到1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并配备师资。
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48个州已设立81所孔子学院及299个孔子课堂,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师资配备上,采取由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公派教师和志愿者两种方式。而引发此次风波的正是部分派往美国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的J-1签证问题。
5月17日,美国国务院提出,在美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外国人应该持有“教师”类别的J-1签证,否则在6月底本学年结束时将不能续延,并要求离境。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美国J-1签证是一种非移民签证,签发给来美国参加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交流访问者计划”的各类外籍人士。而在美国孔子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志愿者持有的恰恰是此类没有标注“教师”类别的J-1签证,这意味着这部分人将面临被迫离境的窘境。
美国签证网首席签证咨询专家朱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J-1签证的范围包含交换生、访问学者、教师、教授、医师等十几类,被业内称为“万能签证”,极易发生混淆。这一签证既方便又麻烦,方便的是,申请很少被拒,麻烦的是按照规定,若要转成其他签证先要回国服务两年。
J-1签证谁之过
事实上,中方教师使用 J-1的签证也是美方提出来的。一位美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函是美方发出的,而且按他们的要求可以用J-1签证,“从来没有因为这事纠结过。他让我们用,自然说明是合法的,否则我们也不可能过去。”
这位院长介绍,老师们并不在乎何种签证,只要过去可以工作即可。邀请函上关于工作的地点、时间以及出资方写得很明确,如果觉得J-1签证有问题,签证官完全可以拒签,但赴美教师几乎全部通过。“如果说我们违法的话,那岂不是美国大使馆犯错在先吗?”这位院长反问道。
一位德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方学校为了让教师尽快到位,就会用变通的办法。J-1签证细究起来或有些瑕疵,但绝对是在合法范围之内。“如果说有问题,也是美国的政策前后矛盾。”
除了教师,中方志愿者也是通过J-1签证赴美。曾在美国IUPUI大学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孙莎琪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在美国中小学任教需要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但每个州的资格证都不尽相同,美国规定持J-1签证不能给中小学授课,这在逻辑上讲得通,但让中方教师拥有当地的教师资格证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赴美教师蒋楠说,这个“包罗万象”的J-1签证并非细致入微。他发现,他的申请表格类别与同批的一位副教授相同,均为“教授”,这对于只有27岁的蒋楠来说显然不合适。“这个签证笼统地把讲师和教授归到了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申请工作签证,以规避J-1带来的风险。据朱伟介绍,申请美国工作签证者须为具有特殊才能和专业的人员,并且这个名额是受限的。这种签证要在劳工部门拿到劳工手续,再到移民局备案,比J-1更为复杂,对于急等中文教师上岗的美方来说,显然这种签证是行不通的。
该公告出台8天之后,情况发生戏剧性变化。当日,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纽兰表示,中国教师持有签证的争议只是一个签证类别是否适用的问题,并非针对孔子学院,而只是涉及“签证地位是否适用得当问题”,美方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纽兰的解释,美国国务院本意是想清理相关签证,但美国务院有关J-1签证的指导文件引起了一些混乱。“我们将尽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致任何人离境。”
一天之后,美国国务院文教局再次发布公告称,不再对正规大学内设置的孔子学院作认证要求;除非自愿,不再硬性要求持有不当签证类别的中方教师限期离美;孔子学院与美国高校合作办学,相关的资格认证符合美国规定;美国将会协助相关院校确保教师获得正确类别的签证。
朱伟分析说,美国的第一份公告有些离谱,但可以肯定的是发现了违规的现象,但不能因噎废食,而孔子学院也应总结经验教训,规范管理。
风波背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事件之所以引起波澜,主要是美方公告内容并未解释清楚,造成误解,加之媒体的关注和过分解读,使人们相信这是美方打 “政治牌”。
类似事件对于孔子学院似乎并不陌生。由于中国国家汉办的官方色彩,孔子学院在海外正常的文化交流很容易被误读甚至曲解。据媒体报道,5月24日,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五周年庆典时,许琳表示,此次事件绝非偶然,自2010年开始,美方就已通过各种方式对孔子学院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查,包括对教材、信件的审查。不仅仅在美国,孔子学院在德国、英国均“享受”过类似待遇。
一位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教学上,孔子学院的老师都小心翼翼,只讲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很少提及当代中国的情况,因为美国对这些很敏感。”
上述美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此政策的出台或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朱伟亦持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美国抛出政策后,国内的舆论压力很大,主要是美国学习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不过,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并不认同“政治牌”一说。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在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整个事情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
另一种说法是,问题的迅速解决源于中国国内的公关力量。
17日的公告公布之后,中国有关部门即开始迅速反应。19日中午,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以个人名义给美国81所孔子学院所在学校的校长发了邮件,表达了该事件对中美文化交流影响的担心。
很快,一些校长开始给美国国务院写信,对公告提出质疑。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亦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与美方进行紧急协商,希望有关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影响相关孔子学院项目的正常开展。
风波平息之后,许琳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份公告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对孔子学院官方认可,而美国国务院快速纠正了错误,中美人文交流还要加强,美国的汉语热势不可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尽管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办8年来与美方常有磕绊,但从未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而美方最初公告中“不针对孔子学院”的表态,更像是欲盖弥彰。然而,8天之后,新的公告称,持“不当”签证的老师不仅不需离境,美方甚至不再要求孔子学院进行资质认证,8天内,政策过山车般出现“U”型回转,实属罕见。
“万能签证”惹麻烦
美国5月17日出台了公告,直到24日国内媒体报道之后方才引起公众的关注。就在这一天,26岁的李鹤鸣发现有上百条微博提到他,作为中国对外汉语知名博主,他负责维护着一个名为“对外汉语人俱乐部”的微博账号。
当天,李鹤鸣还收到了一位在美国教中文的华裔教授的邮件:这种事件迟早都会发生,只是不清楚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因为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孔子学院是来进行文化渗透的。
事实上,从孔子学院成立之初,美誉与质疑不绝于耳。作为中国在海外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培训机构,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外方提出申请,中方提供5万到1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并配备师资。
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48个州已设立81所孔子学院及299个孔子课堂,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师资配备上,采取由国家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公派教师和志愿者两种方式。而引发此次风波的正是部分派往美国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的J-1签证问题。
5月17日,美国国务院提出,在美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外国人应该持有“教师”类别的J-1签证,否则在6月底本学年结束时将不能续延,并要求离境。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美国J-1签证是一种非移民签证,签发给来美国参加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交流访问者计划”的各类外籍人士。而在美国孔子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志愿者持有的恰恰是此类没有标注“教师”类别的J-1签证,这意味着这部分人将面临被迫离境的窘境。
美国签证网首席签证咨询专家朱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J-1签证的范围包含交换生、访问学者、教师、教授、医师等十几类,被业内称为“万能签证”,极易发生混淆。这一签证既方便又麻烦,方便的是,申请很少被拒,麻烦的是按照规定,若要转成其他签证先要回国服务两年。
J-1签证谁之过
事实上,中方教师使用 J-1的签证也是美方提出来的。一位美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函是美方发出的,而且按他们的要求可以用J-1签证,“从来没有因为这事纠结过。他让我们用,自然说明是合法的,否则我们也不可能过去。”
这位院长介绍,老师们并不在乎何种签证,只要过去可以工作即可。邀请函上关于工作的地点、时间以及出资方写得很明确,如果觉得J-1签证有问题,签证官完全可以拒签,但赴美教师几乎全部通过。“如果说我们违法的话,那岂不是美国大使馆犯错在先吗?”这位院长反问道。
一位德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方学校为了让教师尽快到位,就会用变通的办法。J-1签证细究起来或有些瑕疵,但绝对是在合法范围之内。“如果说有问题,也是美国的政策前后矛盾。”
除了教师,中方志愿者也是通过J-1签证赴美。曾在美国IUPUI大学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孙莎琪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在美国中小学任教需要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但每个州的资格证都不尽相同,美国规定持J-1签证不能给中小学授课,这在逻辑上讲得通,但让中方教师拥有当地的教师资格证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赴美教师蒋楠说,这个“包罗万象”的J-1签证并非细致入微。他发现,他的申请表格类别与同批的一位副教授相同,均为“教授”,这对于只有27岁的蒋楠来说显然不合适。“这个签证笼统地把讲师和教授归到了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申请工作签证,以规避J-1带来的风险。据朱伟介绍,申请美国工作签证者须为具有特殊才能和专业的人员,并且这个名额是受限的。这种签证要在劳工部门拿到劳工手续,再到移民局备案,比J-1更为复杂,对于急等中文教师上岗的美方来说,显然这种签证是行不通的。
该公告出台8天之后,情况发生戏剧性变化。当日,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纽兰表示,中国教师持有签证的争议只是一个签证类别是否适用的问题,并非针对孔子学院,而只是涉及“签证地位是否适用得当问题”,美方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纽兰的解释,美国国务院本意是想清理相关签证,但美国务院有关J-1签证的指导文件引起了一些混乱。“我们将尽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致任何人离境。”
一天之后,美国国务院文教局再次发布公告称,不再对正规大学内设置的孔子学院作认证要求;除非自愿,不再硬性要求持有不当签证类别的中方教师限期离美;孔子学院与美国高校合作办学,相关的资格认证符合美国规定;美国将会协助相关院校确保教师获得正确类别的签证。
朱伟分析说,美国的第一份公告有些离谱,但可以肯定的是发现了违规的现象,但不能因噎废食,而孔子学院也应总结经验教训,规范管理。
风波背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事件之所以引起波澜,主要是美方公告内容并未解释清楚,造成误解,加之媒体的关注和过分解读,使人们相信这是美方打 “政治牌”。
类似事件对于孔子学院似乎并不陌生。由于中国国家汉办的官方色彩,孔子学院在海外正常的文化交流很容易被误读甚至曲解。据媒体报道,5月24日,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五周年庆典时,许琳表示,此次事件绝非偶然,自2010年开始,美方就已通过各种方式对孔子学院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查,包括对教材、信件的审查。不仅仅在美国,孔子学院在德国、英国均“享受”过类似待遇。
一位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教学上,孔子学院的老师都小心翼翼,只讲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很少提及当代中国的情况,因为美国对这些很敏感。”
上述美国某孔子学院前院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此政策的出台或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朱伟亦持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美国抛出政策后,国内的舆论压力很大,主要是美国学习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不过,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并不认同“政治牌”一说。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在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整个事情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
另一种说法是,问题的迅速解决源于中国国内的公关力量。
17日的公告公布之后,中国有关部门即开始迅速反应。19日中午,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以个人名义给美国81所孔子学院所在学校的校长发了邮件,表达了该事件对中美文化交流影响的担心。
很快,一些校长开始给美国国务院写信,对公告提出质疑。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亦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与美方进行紧急协商,希望有关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影响相关孔子学院项目的正常开展。
风波平息之后,许琳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份公告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对孔子学院官方认可,而美国国务院快速纠正了错误,中美人文交流还要加强,美国的汉语热势不可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