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36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该模式下专业之间课程设置普适性和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冶金学科和化学学科进行合并大类招生,提出夯实化学基础,构建了两年相同的通识课程,三年级分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突出材料学科基础,强化成形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前沿设置特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三实”人才。
  关键词:大类招生;通识课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 引言
  在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一流学科以及一流专业的高教改革方案。大类学科如何整合、重新定位、发展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思路,“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推进有利于专业的升级与转型,可以有效推动“一流专业”的建设。以专业定位及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精心组织,积极跟进,变革人才培养方式,以促进学生成长,提升人才培養质量为目标,有序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工作。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江西省一流学科,材料类大类招生是学校确定的第一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示范单位。为积极应对学校要求,需要明确新的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标准体系,建立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知识学习、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从教师队伍和教学平台建设出发,搭建好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及保障建设,使得冶金材料类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 材料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下属5个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材料化学。专业之间有部分共性的学科基础,也有特色培养模块。前2个专业偏向于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材料压力加工,以数学、物理和力学作为学科基础,其中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都是必修课程。后面二者偏向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化学作为学科基础。材料物理偏于理学,但又兼顾了材料加工方面的特点。所以五个专业前两年本科教学未打通,存在很多不同。大类招生以及一级学科培养人才已经日趋迫近,进行大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显得尤为迫切。
  三、 材料类大类招生通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打破5个专业之间的壁垒是首要进行的改革。考虑了冶金、化学与材料的共性之处,并与工程教育认证接轨。最终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概论、冶金概论、普通化学、无机化学为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其中化学课程得到强化。对于材料学科而言,数学、物理、力学以及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是必须开设的课程,而化学学科和冶金学科则对力学要求少,化学课程显得更为重要。最终将三大化学作为三个学科互通的学科基础课程。
  四、 材料类大类招生核心课程设置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专业综合评价中归属于机械类,但其人才培养更偏向于材料的加工与制备。该专业分流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我国金属材料先进成型理论与技术需要,掌握材料成型控制理论及工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全面的材料成形加工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力,从事先进材料制备、加工工艺设备及控制系统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研究开发与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材料、机械、汽车、冶金、信息、能源、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从事材料的制备、成形加工及生产、工艺与设备设计及控制、质量检验、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能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者深造。
  该专业既然以培养材料成形技术人才为目标,其核心课程包含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塑性成型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性能学、液态金属成形原理及技术。总学分26分,占总学分比例14.9。核心课程目标为夯实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金属固态成型、液体成形理论与技术以及材料性能评价。
  五、 材料类大类招生特色课程设置
  特色课程总体设计学分多、覆盖面广,紧密结合当今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特色选修课程毕业要求21.5学分,为学生提供41学分课程进行选择。具体包含了粉末冶金技术、先进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备技术、材料腐蚀防护技术、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材料成型过程质量控制、焊接原理与工艺、有色金属加工概论、材料失效分析、材料无损检测、自动控制技术、专业英语、铸造工艺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连铸连轧、型钢孔型设计、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模具CAD/CAM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金属半固态成形理论与技术等。这些课程构成了系统的知识链条,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 材料类大类招生条件下的特色培养策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有别于一般其他院校,该体系以培养钢铁、铜、铝、钨等传统金属材料类专业人才为目标,围绕“铸坯控制—加工成型理论与工艺—性能评价分析—实践与应用”主线,利用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结合各类科技项目,强化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认识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及双创项目建设,夯实以中铝洛铜、西南铝、宝钢韶钢和新余钢铁等为代表的优质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功能,构建了金属材料类专业基于“平台支撑,项目驱动,产教协同”的多维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体系下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首先基于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构建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精方向”的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三层次渐进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类知识学习的内动力;同时依托纵横向科研项目,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为目标,利用校内高水平平台,设计“项目任务”贯穿教学全过程。项目任务设置紧密联系金属材料制备理论与实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技能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紧密结合企业,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
  七、 结语
  在学校半个多世纪积淀的基础上,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既要体现人才知识的普适性,又要体现人才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的材料类卓越创新型人才,对工科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斌,柴蓉霞,杨满芝.基于大类招生的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73.
  [2]彭亚君,徐筑燕,魏媛,苏志华.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以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7):82-83.
  [3]鲁钊阳.大类招生背景下本科生二次专业选择权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2):3-6.
  [4]李存军,张瑞,王林江.基于材料专业大类招生培养视角下的“材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0):58-60.
  [5]满都拉,卢晓东.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以东京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21-27.
  [6]罗敏,潘韵桦,黄嘉琪.政策认同视角下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1):18-24.
  作者简介:
  齐亮,张迎晖,梁彤祥,杨斌,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高中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以主题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实践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建构结构化知识。而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割裂语篇,缺乏高层次思维的训练,对课本语篇的阅读往往停留在字面意义,缺乏深层的整体理解。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如何从
摘要:随着译林英语教材的体系化,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一些障碍,直接影响了初中英语的教与学。要顺利实现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可以尝试以下三个策略:一、 要遵循学生的英语阅读心理规律,精心挑选阅读材料;二、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三、 進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为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打下
摘 要:本文以个性化预习为出发点,立足于小班化教学,阐述了进行小班个性化预习的指导策略,即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扬长避短,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并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我来选一选”“我来做一做”和“我来评一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为了能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的自主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扩充课堂学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个性化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可见,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家园是目前我们应该做也正在做的事。我园以“绿色娄园,和谐家园”为理念,努力创造“趣味化”的教育氛围,对幼儿开展“绿色环保”教育,
摘 要: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活动当中的自主游戏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幼儿教育活动自主游戏存在的隐现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活动内容、教师管理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自主游戏;幼儿教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而课程评价是落实课程的重要手段,对后进生的评价尤为重要。关注后进生的评价要从尊重学生入手,寻找亮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赞美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评价;后进
摘 要: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与评价时不应按照传统的标准化测验的方式,而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不同个体的潜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这与我国陶行知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谋而合。“多彩光谱”作为测量幼儿智能潜力的评估方法逐渐体现出激发幼儿在各项领域里的潜能作用,具有幼儿教育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下,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摘 要:本课题在总结国内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应用的实际情况,试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应用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探求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 引言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和外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亦层出不穷。查阅先行研究
摘 要:在浙江省新高考模式下,大纲要求思想政治考试主要考察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和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之中。这一要求说明政治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考查的知识点也更加具体,考查的方向也更加明确,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考试将更加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展,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供可读的书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让学生快乐阳光地成长。  关键词:阅读;激发;资源  经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发觉,学好语文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不可能的。没有丰厚的文学底蕴,没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想把阅读理解做全对,更是不容易。现在的学生他们沉浸在动画的世界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