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学科。要发挥这一学科辅德、启美、益智的作用,自然不能忽略德育教育。
  高中美术特长学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爱交往,小群体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心理特征也较为明显;喜欢新鲜感,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行为习惯的改变周期长等等。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的品德教育目标,必须潜移默化,其品德教育应是自然地渗透其中。在把德育真正落在美术教学的实处上去,我是在“辅德”这个根本“自然渗透”这个前提之下出发的:
  一、潜移默化 以真情实感渗透爱国主义的品德教育
  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必须旗帜鲜明,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做到自觉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化德育。但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自然贴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以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灵,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如名作欣赏时,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如在介绍徐悲鸿大师时,我既向学生介绍了他的画风,具有东方画派的神韵和西方画派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又向学生介绍了他的生平,其中讲到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撤退时,想用高薪高职诱惑劝其去台湾,被他毅然拒绝了。1949年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他被聘任全国美协主席,他做人的宗旨是:“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学生们听后,肃然起敬,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事隔一年,我又提起此事,同学们还记的清清楚楚。
  二、在美术练习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德意志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品德意志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造型练习是一种十分枯燥的过程,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一门技能。在美术教学中,我对他们进行临本训练,并严格要求他们。为了画好每一个人物五官,学生有的要在课下画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直到画好练熟为止,同时给学生讲述画家刻苦学画的故事。另外,一幅美术习作的完成,需要有一丝不苟和不畏困难与挫折的精神,所以我要求学生画画时要一丝不苟,要认真专注,不允许只画一半就半途而废。教导学生不论做什么都要有事业心,执著的追求,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也达到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良好的品德意志。
  三、利用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个人行为
  个人的行为教育,绝大多数是体现在对个体的思想教育上。我们知道,任何思想教育,没有情感做基础,只靠空洞说教或生硬灌输, 都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美术教育能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如列宁所说的:“美术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而美术特长学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中间往往有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而且自我意识又很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艺术性的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
  美术是借助线条、笔触、色彩等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美术的线条、笔触、色彩等,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一种能量,它往往与人的心理产生共鸣和协调,从而使人感到愉悦畅快、和谐统一的美感。这种美的愉悦就是健康人的心理标志,即:有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等等。比如在绘制大型宣传海报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绘制大型宣传海报需要多人协作,众所周知,在绘制中如果造型和谐、色彩统一了,画面就漂亮,如有人不协作或搞个性化,整体效果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用美术情感对学生进行“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的教育,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他们的心灵;也可以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展览、比赛等机会,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磨炼他们正视现实、承受挫折、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促使他们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的宽容作风;还可以通过美术教育及一系列激趣引导,从多角度调治学生的缺点和弱点,使之克服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开启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培养独立人格和良好个性。
  四、加强师德修养 ,为人师表
  “身教胜于传教”,可见学科德育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真正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美术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德育内容与要求也不断有着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必须不断追踪教育发展情况,深入学习研究学科德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及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这样,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才会顺畅地完成。在此,我愿与诸位同仁共勉,把美术教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生机勃勃!为培养跨世纪人材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1.前言  有研究表明,男子划船运动员在500米比赛中,每划一次需要克服20-30公斤的阻力。尤其在开始时,需要的阻力更大。因而,划船运动的力量训练应着重于力量耐力、最大力量、爆发力训练以及快速力量训练。这些在200米、500米比赛中很重要。对训练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在划船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进程中,将这些干扰肌肉运动和训练的因素减少到最小。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层次,其中课堂教学又扮演者比较重要的角色,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应当将教学与的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合,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变得更为积极和成熟。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人才,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谈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在2010年女足亚洲杯三、四名的决赛中,中国队以0比2不敌日本队,无缘入围德国女足世界杯,从本届亚洲杯女足比赛视频中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中国队女足守门员出击不及时或是不应该出击的时候出击,是造成中国队女足守门员失球较多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主要对参加2010年女足亚洲杯中国队守门员出击和防守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找出中国队女足守门员在防守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得出自己的结论,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一、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包括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称智力性游戏,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大都属于文化娱乐。后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之分。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  《高山流水》名为自然景物的描写,实则是表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触景生情的感情抒发。这是一首高自成先生编创并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据作者口述:  (一)其曲出处。此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小套曲)里“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首琴曲联缀而成。夏忙秋种之后,农闲时节,家乡艺人们在一起娱乐的机会就更多。他们提着乐器,今天去西庄,明天去东庄,凑在一起一弹
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采用音乐教学的多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智力得以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改革,重视音乐教育,必须从教师做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音
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的改革力度很大,也非常迫切,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应“学会”些什么。自主学习、合作向上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自己对以往的动作经验,结合教师对所
一、技术层面“度”的把握  (一)气息运用的“度”。美声唱法和风格被世人奉为典范,是因为它在流变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歌唱呼吸法体系。歌唱的呼吸就是所说的气息,是美声唱法的灵魂。发声前先将气体快速吸入小腹,然后向外呼出,注意气息一定要控制,让膈肌自然绷紧,慢慢向外呼气,而气息控制的“度”就好比桌上有土,要把它吹走,可是旁边又有一碗要喝的水,又怕把土吹到碗里,你就得慢慢吹,所以气体在你的嘴和膈肌的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励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而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乐趣、体验什么样的乐趣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教学方法因素。教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