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庭教育引起的孩子心理成长的三大缺失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发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引起孩子心理成长在精神文化方面、亲情沟通方面和建立自信心等三方面的缺失,并对这三方面缺失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成长 家庭教育 精神文化缺失 亲情沟通缺失 建立自信心缺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50-01
  1 精神文化的缺失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引导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引导者往往都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几乎都猜不透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孩子心理很空虚,也很脆弱,他们的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如果家长长期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将来孩子必定会道德缺失,以至于不懂得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和珍重自己。社会上就有很多这种屡见不鲜的例子,如遇到点挫折就选择轻生的孩子;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更加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感,只求索取,不懂得奉献等等。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小做起,孩子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就很难成才。”所以说,关注孩子的精神文化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和家庭就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读书的环境,让他们爱上读书,以好书为友,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书籍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2 亲情沟通的缺失
  随着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庭都努力把孩子送入最好的教育机构。细心的教育工作者们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与环境看,发现孩子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有不少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强加给孩子、于是打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借口,强迫孩子学很多东西,结果家长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压力,过多的干涉和指责使孩子变得手足无措,失去“自由”的孩子,没有倾诉对象,开始变得“横行霸道”“我行我素”。造成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家庭亲情沟通的缺失。如今,很多的父母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而不是精心的教育大,父母只注重给孩子富足的物质条件,以为孩子有了好的物质就是拥有了一切;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得高低就代表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指标;只关心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比较,常常说出“看看人家某某”或“你怎么就比人家笨呢”之类的话,而忽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久而久之,心理失衡、得不到宣泄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问题层出不穷。
  其实,这种矛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许多的教育专家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首先家长要做到把自己当成孩子,设身处地的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多多尊重他们的意见,多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其次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放下“领导”的身份和孩子敞开心扉交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孩子和家长真正做到无话不谈时,那么亲情之间的沟通将不再是问题。
  3 建立自信心的缺失
  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用的常常是锄头。
  现代的父母都很自信,他们相信,在自己“精心”的教育、培养下,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是十分出众的。可是,现实中却反映出很多的孩子,在父母过高的期望中,越来越感到无穷大的压力,他们无论怎样努力的学习,始终都达不到父母老师的要求,自信心不断的受到打击,没有成功感,孩子們就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开始变得烦躁,痛苦,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据统计,这种厌倦学习的孩子与日俱增,初中生高达50%,小学生高达70%。还有的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事,造成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集体生活中很难给自己定位,不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产生悲观和厌恶的心理。于是,很多的孩子,开始用叛逆的行为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甚至长期迷恋网吧,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和自信。
  由此可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培养一个好孩子,是对家庭和民族发展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当我们手中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参考文献
  [1] 周莹.浅谈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教育科学,2009(14):131-132.
  [2]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56e93b09a422b3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在职业中学财经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上普遍存在只为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而学习的现象,结果造成学生即使考取了社会承认的操作证书,但到了实际工作时却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原因何在呢?课堂教学与现实工作的脱轨,出现学生学而无效的现象。如何塑造有效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就成为当前本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有效教学 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依据数学学
摘 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学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广泛,适于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 德育 教育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231-0
高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培训,目前逐渐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如何能在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资泺优势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是研究高校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图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注重用实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名人为榜样,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016-01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的需要。虽然诸多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也是联系各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学校、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新时期的班主任除了具备渊博的学识、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外,还需具备精细的观察力、机智的应变力、敏锐的预见力、顽强的耐挫力、精湛的诊治力及科学的创造力等心理品质。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