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主题的潜在暗示,而容易使我们走向语文主体迷失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语文,坚守住底线保持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性。关键词:非语文主题;语文因子;能力训练;表现形式
我们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文的,另一种是非语文的。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主题的潜在暗示,而容易使我们走向语文主体迷失的结果。那么,怎么在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失守”语文,我将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教学案例】
(一)欣赏家乡美景
1.赏风景
师:同学们,说起祖国哪处最美,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家乡作为首选。正如歌中所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按照省份划分了四个小组。今天,就让咱们来分组介绍一下家乡的美丽风景。
生:PPT图片展示,分组依次作简介。
2.赏名作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来到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因触景生情而兴致大发,欣然命笔,流下许多名篇佳作。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文字欣赏一下这些赞美家乡的名作。
生:分组依次朗读。
(二)赞颂家乡名人
师:同学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一定更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家乡名人的故事吧。
生:分组依次边展示自创绘本作品,边讲述故事。
(三)品尝家乡特产
师:在你们的桌上放着家乡的一样特产,请各组成员为你们家乡的特产创作广告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
生:小组合作创作广告词。
师:把你们的特产送到别的小组品尝。品尝的同时,看看它们为此特产创作的广告是否合适,进行点评。
生:品尝特产的感受分享并进行广告点评。
【案例透视】
1.策划活动充分发掘语文因子
本案例的主题“我的家乡”是属于非语文性的,我们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必须 “警惕”与语文无关的活动,比如,测算家乡面积的大小,家乡风景的摄影展示,家乡人口的调查等,要坚决地把它们排除在外。
本案例,设计了三个系列活动:一欣赏家乡美景,二赞颂家乡名人,三品尝家乡特产。在欣赏家乡美景这个环节,设计了由学生来介绍家乡美景和诵读赞美家乡的名作两个活动;在赞颂家乡名人这个环节,设计了讲述名人故事的活动;在品尝家乡特产这个环节,设计了创作广告词和分享品尝特产的感受,并对广告词进行点评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在这里确立了与“家乡”的关联,活动没有改变语文的性质。
2.积极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性是语文,应当将听、说、读、写的训练巧妙融于各种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
就本案例而言,简介家乡的风景,诵读赞颂家乡的名作,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创作广告词,交流品尝特产的感受以及点评广告这些活动,无处不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来进行。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是割裂的,而是综合进行的。这种综合,实现了功能的增值,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要发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
3.表现形式抵制综合的诱惑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征是“综合性”,活动中往往会与其他学科交叉、交融。在本案例中,就涉及了两个科目。欣赏家乡美景这一活动,学生是以自己制作的PPT为背景进行介绍,这里涉及信息技术这个科目;讲述家乡名人故事这一活动,学生是边展示自创绘本,边叙述故事,这又涉及美术这个科目。
老师往往为了上课形式的多样,没有慎重选择表现形式,如可能在欣赏家乡美景这个环节,突出景美,而忽视了学生的简介;或者可能在赞颂家乡名人这一环节,选择展示学生创作的手绘作品,而忽视了学生的讲述。这两种做法虽是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名义出现,但是缺失了语文综合性本性的内容,徒留形式的躯壳。因此,在综合性面前,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表现,不让“语文”的本性流失。
参考文献:
[1]靳 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包建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我们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文的,另一种是非语文的。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主题的潜在暗示,而容易使我们走向语文主体迷失的结果。那么,怎么在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失守”语文,我将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教学案例】
(一)欣赏家乡美景
1.赏风景
师:同学们,说起祖国哪处最美,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家乡作为首选。正如歌中所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按照省份划分了四个小组。今天,就让咱们来分组介绍一下家乡的美丽风景。
生:PPT图片展示,分组依次作简介。
2.赏名作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来到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因触景生情而兴致大发,欣然命笔,流下许多名篇佳作。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文字欣赏一下这些赞美家乡的名作。
生:分组依次朗读。
(二)赞颂家乡名人
师:同学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一定更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家乡名人的故事吧。
生:分组依次边展示自创绘本作品,边讲述故事。
(三)品尝家乡特产
师:在你们的桌上放着家乡的一样特产,请各组成员为你们家乡的特产创作广告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
生:小组合作创作广告词。
师:把你们的特产送到别的小组品尝。品尝的同时,看看它们为此特产创作的广告是否合适,进行点评。
生:品尝特产的感受分享并进行广告点评。
【案例透视】
1.策划活动充分发掘语文因子
本案例的主题“我的家乡”是属于非语文性的,我们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必须 “警惕”与语文无关的活动,比如,测算家乡面积的大小,家乡风景的摄影展示,家乡人口的调查等,要坚决地把它们排除在外。
本案例,设计了三个系列活动:一欣赏家乡美景,二赞颂家乡名人,三品尝家乡特产。在欣赏家乡美景这个环节,设计了由学生来介绍家乡美景和诵读赞美家乡的名作两个活动;在赞颂家乡名人这个环节,设计了讲述名人故事的活动;在品尝家乡特产这个环节,设计了创作广告词和分享品尝特产的感受,并对广告词进行点评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在这里确立了与“家乡”的关联,活动没有改变语文的性质。
2.积极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性是语文,应当将听、说、读、写的训练巧妙融于各种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
就本案例而言,简介家乡的风景,诵读赞颂家乡的名作,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创作广告词,交流品尝特产的感受以及点评广告这些活动,无处不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来进行。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是割裂的,而是综合进行的。这种综合,实现了功能的增值,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要发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
3.表现形式抵制综合的诱惑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征是“综合性”,活动中往往会与其他学科交叉、交融。在本案例中,就涉及了两个科目。欣赏家乡美景这一活动,学生是以自己制作的PPT为背景进行介绍,这里涉及信息技术这个科目;讲述家乡名人故事这一活动,学生是边展示自创绘本,边叙述故事,这又涉及美术这个科目。
老师往往为了上课形式的多样,没有慎重选择表现形式,如可能在欣赏家乡美景这个环节,突出景美,而忽视了学生的简介;或者可能在赞颂家乡名人这一环节,选择展示学生创作的手绘作品,而忽视了学生的讲述。这两种做法虽是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名义出现,但是缺失了语文综合性本性的内容,徒留形式的躯壳。因此,在综合性面前,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表现,不让“语文”的本性流失。
参考文献:
[1]靳 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包建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