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魔术化一例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趣味物理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以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覆杯实验就是一例.如果能够将趣味物理实验设计成魔术节目进行表演,并且当场或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揭密.同时又教学生学会表演这个魔术.不仅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可操作性.还能将上述趣味物理实验的各种功效和作用发挥到极至.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器材的准备和魔术的表演操作,还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经研究,前述的覆杯实验就可以用魔术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演示.
  2 器材准备
  到超市选购2只口径约12 cm高约5.5 cm的仿瓷小碗.从汽车补胎站找块汽车内胎橡皮膜(该膜厚约2.5 mm) .让碗倒扣在橡皮膜上,并用笔画出碗口的形状后依图用剪刀剪下比碗口稍小的橡皮膜作为碗盖备用(注意应使剪切口光滑连续) .如图1所示.另备一块约35 cm×35 cm的深色平绒布料,也可用与之等大的深色方巾代替.用深颜色的绒布或方巾的好处是:即便是将绒布或方巾弄湿了,旁边的观察者也不会分辩出来.以便于平行班教学.
  3 操作方法
  表演前,先将仿瓷碗和橡皮膜盖洗净,如果要演示空碗变水,就往碗里注满清水.然后用橡皮膜盖在碗口的水面上,接着用手轻轻下压橡皮膜,将里面的空气排出,同时会看到有少量的水也被挤出,橡皮膜呈现出凹陷的形态.接着用手缓缓推挤橡皮膜的四周,使橡皮膜的边缘与碗口边绿等距,这样可以防止橡皮膜意外脱落.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碗和橡皮膜碗盖同时浸入水桶里,在水里将橡皮膜压入碗口,使其外表面呈凹陷状.这样可以保证碗里的水中没有空气.如图2所示.为使表演万无一失,此时教师可以用手抓住碗体,让倒扣的碗口在桌面上自上而下磕撞桌面数下,并使其发出“嘭” “嘭” 的响声.看橡皮膜是否会被震脱,如果橡皮膜未被震脱(或水未漏出) ,翻过来看仍跟图2一样.就可以将该碗倒扣于透明塑料水槽或托盘之内备用.为防万一,应作好备份.
  表演时,教师先讲“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节目” ,接着端出放有倒扣着碗的水槽或托盘.并顺手抓出一只碗倒扣于讲台的桌面上.随后用手抓住碗体自上而下往桌面磕撞,有意识地使其发出“嘭” “嘭” 响声.这时观察者都以为桌面上的碗是空着的.教师接下来取出方巾,用两只手分别抓住方巾相邻的两个角在竖直面内抖动几下后令其垂直,并当众旋转使学生能看到方巾的正反两个面.之后把方巾盖在倒扣于桌面的碗上,教师用一只手煞有介事地从空中一抓然后扔向桌面,口中同时说“东西来了” !接下来用左手按住被方巾盖住的碗体并向前推碗体,使碗口平面与桌面形成一个夹角,右手随即伸到方巾下面抓住碗体使其转动至碗口朝上.注意在右手转动碗体的过程,左手应向上抓住方巾的中点使其始终盖住碗体和右手,以防露馅而至表演失败.同时被方巾遮住右手的拇指在碗口处迅速用力推挤橡皮碗盖,使其与碗口脱离,且一部分巳从拇指的对边移出碗口.这时用左手抓住右手拇指对面的碗口处的方巾(实际上是抓住方巾和橡皮膜碗盖) .并迅速将方巾抽走后随即放入并不起眼的地方(比如说讲台的台面之下) .这时右手有意识地晃动几下,学生会看到原来的“空碗” 里竞然有水溢出来了.教师可以将水倒入事先备好的透明容器中,表演即告结束.学生都会感到非常惊讶!
  上述表演中如果事先盛入碗里的不是水而是茶或酒液,同样可以成功.还可以将液体换成颗粒状物质,如大豆、花生米或葵瓜籽等.可以令表演形式更活,花样更多.当碗里盛的不是液体时,应该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颗粒物不要装得太满,一般应比碗边缘低约2.5 cm ,其次在碗缘内表面的四周和橡皮膜边缘同时粘上少许清水.这样下压橡皮膜排除碗口部分空气之后,呈现凹陷状的橡皮膜就不易脱落.如果粘的不是清水而是食用油或石蜡油,则效果更佳.
  4 表演原理
  上述魔术表演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下压盖在碗口处的橡皮膜之后,使碗内区域的压强小于橡皮膜外的大气压强.是大气压把碗内物质连同橡皮膜一起托起的缘故.这正是初中物理学教材的教学内容.
  5 决定表演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是碗的材质,最好是用仿瓷品而非陶瓷材料的.仿瓷品材质的碗不仅较轻而且表面也较为粗糙,便于抓握而决不会滑脱,即使用力与桌面磕撞也不会破损.而陶瓷材质的碗则恰好相反,其表演的成功率将大打折扣.况且粗略的观察很难区分仿瓷与真瓷的差异.二是碗口的形状应以喇叭口形状为最佳,忌用直筒形的碗口.因为喇叭口的碗,当下压橡皮膜排除碗内空气之后,橡皮膜的四周与碗口内缘的接触面积就会尽可能大些,密封程度就会更好,吸附力也就更强,就会更难漏气.三是用做碗盖的橡皮膜至少应有一面是光滑的,而且表演时光滑的一面应与碗的内表面相对,可防止橡皮膜因漏气而松脱.四是当表演的讲台平面高出前排学生的水平视线时,应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看到碗口内的黑色橡皮膜,以免露馅而影响表演效果.
  6 表演时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时候表演上述魔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首推的应是初中的第一堂物理课(即绪论或序言课) ,利用不多的时间,增加表演这个魔术,在全班学生对表演结果大感意外的同时,教师指出:这实际上是一个物理实验,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那么请大家从今天开始认真学好初中的物理学知识,到时候你们不但会知道这个魔术的秘密,老师还会教你怎样自己表演这个魔术,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样不仅能给绪论课添色不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设下伏笔.其次可以作为大气压新课的引入实验或该内容的应用练习时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最后一个场合就是复习课时表演,揭密后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结束语
  上述魔术的原理取自于初中物理学的内容,表演过程简单,所占的时间资源也很有限.在适当的场合应用它,不仅能使物理课生动有趣,还能给物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加分.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其他文献
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而实验教学又离不开实验测量.在测量读数时,为了使测量值更精确,通常要在仪器精度的基础上进行估读.但对于估读,教师间的争论往往比较大.  1 估读存在的误区  在教学中,教师常将“读数要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作为公理来用,这种说法片面的.例如:用最小刻度是0.5厘米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1).根据“读数要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同时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重新认识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价值,研制新的课程标准,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在重新审视
虽然新课标教材早在2002年9月就开始在苏南实验区使用,但是笔者所在的苏北地区直到2005年9月才开始全面启用苏科版新教材.记得新课标教材刚刚启用时,教师们为之耳目一新,学生们爱不释手.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就开始议论纷纷,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感慨物理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而像笔者这样的新教师更不知道教什么!有的教师说:“运动还没讲,学生连速度的概念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怎么讲起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呢
课堂教学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