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教育梦想中国行动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12日,由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制订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关系中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以低调而又务实的方式,标记出教改实施三年又一项阶段性成果。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三年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下,这一文件承载亿万国民“学有所教”的百年梦想,开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中国行动。
  优先发展:政府责任落实到底
  2013年3月5日,中国向世界宣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这是三年前,教育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也是一个多次写入规划却迟迟未能实现的梦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实现4%,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迈出的重大一步,是我们这个民族迈向教育强国的里程碑事件。
  三年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预算执行超收部分优先用于教育。为了保障优先发展,国家颁布实施《教育督导条例》,组建成立新中国最高规格的教育督导机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
  三年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连续两次上调,1568万名学生受益;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惠及43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
  在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下,各地开展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新探索:
  2012年,江苏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74%,高于中央下达比例;重庆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475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甘肃财政教育支出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社会力量对教育投入的热情高涨。重庆、温州等地设立促进民办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国科技大学初步建立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
  “管好用好百姓的‘读书钱’,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袁贵仁说,今后要完善制度,健全监管,强化公开,提升专业化水平,推行绩效评价和奖补机制,让国家财政的每分钱都能用于教育、服务人民。
  育人为本:每个孩子都是最好
  2013年6月,一项被称为“绿色指标”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宣告诞生,将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检验中小学教育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希望能以评价促改革,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三年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标准。
  在学前教育阶段,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已在14个地区开展,通过集合社区、家长和托幼机构的资源,探索科学规范的幼儿教育模式;《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决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启动“减负万里行”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安徽建立学校教学活动公开公示制、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减负跟踪激励机制、教育行政问责制……
  教育应该帮助每个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浙江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给学校;北京实施高中、高校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的“翱翔计划”,让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说,减负是一道教育难题,关键是全社会形成合力。今后我们要以全面禁止公办学校择校为重点,学校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
  教育观念的变革潜移默化,学生和家长的感受日新月异。
  辽宁省大连市71中学学生家长应志芳说,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刺激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孩子天天预习,每周还制订计划,从不爱学习变成会学习。
  改革创新:教育活力无限迸发
  2012年,全国100万高中应届毕业生凭借高考部分科目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职业技能测试等,提前领到高等职业学校的“入场券”。
  三年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立交桥”轮廓初显,注册入学、“技能高考”等全新的分类招生录取方式,预示改革攻坚的“破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智库”相继成立,有力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各地各校先行先试,教育改革积极稳妥迈向“深水区”。
  陕西省宣布对全省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获公共财政扶持;安徽省创新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江苏省2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起1200多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订单式”培养规模占到全省招生规模的20%;浙江省推行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统一考试“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5所高校实行校长公选,候选人要闯过公开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三关……
  针对热点难点的改革不破不立,顺应民众期待的创新鼓舞人心。
  2012年6月,《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天津市津英中学校长张慧颖说,过去对民办教育,讲“规范”“管理”多,讲“严禁”“不准”多,讲“鼓励”“促进”和“扶持”的话少。现在,民办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
  三年间,每年度的教育部一号文件都紧扣改革。哪里不好就改革哪里,哪里有阻滞就向哪里发力。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哪些教育体制臻于成熟,哪些可以基本定型,哪些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哪些还没去触动?”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问,继续鞭策和激励着教育改革的行动者。
  促进公平: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迅速制订并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12月,国家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2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2012年7月,全国680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1.2万名高考生通过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考入大学,贫困地区上一本院校的考生同比增长10%……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教育规划纲要从诞生之初就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体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
  三年间,教育公平的脚步,坚实有力: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接近尾声,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余所,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4.5%,比2009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中央投入168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极大改善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及寄宿条件;
  国家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教育全覆盖,教育普惠制进一步完善……
  三年间,农村教育的点滴变化,见证着教育公平。
  为了让2000多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安心学习,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为了让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上学,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50亿元专项经费补助接收随迁子女学校;为了让好老师扎根农村,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从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扩展到16个省的师范院校……
  从校舍安全到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校车安全到营养午餐,农村孩子的衣食住行牢牢系在各级教育管理者的心上。
  三年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诠释着教育公平。
  在上海,“新优质项目学校”评选,让更多疲于择校的家长发现了家门口的好学校;在浙江,校长教师定期流动机制,让薄弱学校的活力和特色竞相呈现;在天津,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设置,让择校、乱收费等不规范办学行为匿迹无踪……
  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中,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联;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明确义务教育均衡任务书和时间表。
  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依然强烈。
  2012年两会前夕,9万名随迁子女家长联名呼吁异地高考改革。当年底,改革方案应声出台,虽然路径仍需探索,但既定方向已然清晰。
  提高质量:创新人才面向世界
  2011年10月,全国17所高校率先设立试点学院;2012年3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宣告成立……
  这一连串举措,是中国对“钱学森之问”的求解,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
  《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三年间,一系列针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标准细则紧密出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三年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投入、管理、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的综合改革正在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政府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蕴涵着中华民族对优质教育的梦想。
  在山东,通过建立各级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机制、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机制、校长和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小学生的考试选拔和综合评价机制、违规办学行为责任追究机制等,素质教育的内生力进一步增强。
  在上海,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建设项目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初步形成“校校有支持,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的局面。
  在浙江、湖北等地,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让“谁能当教师”“如何考核和淘汰教师”有了更加规范的参考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判断:教育系统不可能无止境地满足迅速增加的需求,此时教育需要作出选择。而教育的选择就是社会的选择。
  人们看到,纲要实施三年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清晰昭示出中国的选择:实现教育梦想,需要全民行动!
  (来源:新华网)
其他文献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该省第一批148名中小学教师已通过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成为“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山东省也是国家试点中小学评审正高级教师职称以来,首个在全省开展评审的省份。  今年7月,山东省召开中小学教师职务正高级评审委员会会议,全省176名符合申报要求的教师申报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经过评议审定,共有148名中小学教师通过评审,成为正高级教师。  山东省此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以设区市
期刊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在县域内进行,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10年一般要参与轮岗交流;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12年须轮岗交流,交流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比例占符合交流教师总数的10%左右。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做出全面部署。  嘉兴市教育局局长赵建明认为,通过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科学、合理、有序的轮岗交流机制,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
期刊
新闻故事  “上职业学校不用交学费”  “上职业学校不用交学费,每学期还有750元补助!”如果不是因为中职资助政策,16岁的布依族少年莫学周一年前就出门打工了。但他现在是贵州建设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生。  这所贵州省最大的中职学校有9000多名学生,其中80%的学生与莫学周一样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以2012年春季学期为例,全校有2952名学生减免学费,4566名学生享受助学金,涉及金额近600
期刊
新闻故事  信息化让教与学更高效  “学生的能力到底该咋培养?信息技术恰恰提供了学生动手的时间、空间和条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长孙唯说。  香滨小学去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试点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其实,香滨小学已有12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2000年孙唯初任校长时,就曾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
期刊
镜面物体广泛存在于现代制造业中,如汽车涂装车身、玻璃面板、光学反射镜等,缺陷检测是保证镜面物体表面质量的必要环节。传统的人工目视方法存在漏检率高、效率低、成本高等弊端,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可靠的自动化缺陷检测方法。相位偏折法具有全场、非接触、灵敏度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的镜面缺陷检测方法。本文对相位偏折镜面缺陷检测方法展开研究,考虑到工业现场对检测效率与精度的需求,重点研究了快速可靠的相位提取,以及基于相位信息的缺陷识别和定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研究了快速可靠的相位提
题记:雪花飞舞,但我能捧着幸福取暖,满心阳光!  岁月无痕,当我暮然回首,阅读自己心灵的时候,总有一些记忆的碎片,荡开岁月的小溪,涌动一些炫目的涟漪,那圈圈涟漪上赫然写着:“雪花飞舞的冬日,我捧着幸福取暖。”  那是怎样的一个冬日啊,让我刻骨铭心?  那一天,雪花带着瑞气飘洒,街面上热闹非凡。我和爸爸妈妈到商店里买过年衣服,比较了几家之后,终于在一个衣架上挂满款式新颖的品牌店停下了。妈妈一排一排端
期刊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公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学生资助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纲要》颁布三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健全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了投入力度,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纲要颁布前,国家仅出台了义务教育、中职和高校三个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当时国家资助政
期刊
答记者问为全面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支持开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目前我国职教师资整体状况如何?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  答:近年来,通过实施中
期刊
【摘要】通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互助学习气氛也比往常浓了许多。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综合性学习;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的课题,也是学生自主行为的学习活动。新课改理念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即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与个
期刊
每年七八月,暑假应该怎么过?放开玩还是继续学?已成为许多家长和学生特别纠结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发起的一项千人调查发现,仅3.0%的受访者认为暑假应该以学习为主,42.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以放松为主,53.6%的受访者认为应学习与放松两者兼顾。  旺盛的补课需求造就了相关市场的繁盛  对于即将要进入高三的辽宁省某高中学生王政而言,今年的暑假格外短暂,只有19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