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包括:“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1]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来,该计划实施中取得了什么成效?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河南省N市的营养改善计划国家级试点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本次调查历时15天,4个调研小组共12名调研员分赴河南省N市的A、B、C、D 4个营养改善计划国家级试点县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形式,通过对县级政府财政部门人员、教体局工作人员、中心校工作人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送餐服务工作人员、农村学校校长和会计、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农村学生监护人等主要对象的深入访谈和深度调查,全面掌握了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初步资料。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效
  1.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结构,外出务工家长不再担心留守学生的营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还没有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方面转变,农民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中西部的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占80%左右,寄宿生的吃饭和基本营养问题已得到解决。公办学校的留守学生吃饭由监管人负责,因监管人的身份较复杂,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让他们随便花钱购买零食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留守儿童习惯于吃零食,即使监护人把饭做好,他们也没有胃口吃饭。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学生的吃饭营养问题。“保证儿童营养,是儿童少年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首要条件。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是国家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2]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农村学生能在学校得到一份牛奶和面包或一份牛奶和鸡蛋等课间营养餐,不仅改变了农村学生经常吃营养不高的家常便饭的状况,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花零钱的现象,调动了农村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营养餐,以前农村学生只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送礼和父母外出返乡时才能吃到。如今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能得到一份营养餐,他们对吃饭越来越有积极性,把书包当作垃圾食品包的现象基本消失,父母留给监护人让留守儿童使用的零花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外出务工家长卸掉了长期压在心里的一份重担,从此不再担心留守孩子的吃饭营养问题。
  2.农村学校逐步建起了食堂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只有农村中心学校和其他初中学校以及寄宿制学校里有食堂,其余的学校均无食堂。山区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在学校都是自己准备午餐,距学校路途较近的学生或教师每逢雨雪天气,没有食堂的学校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为了给送来的营养餐加热和学校自制营养餐及保证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和教师的吃饭问题,学校食堂应运而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来,N市四县的农村学校建起食堂的达75%。其余25%的学校,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资金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学校食堂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3.有效利用了被撤并学校的教师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学校出现了教师超编现象。超编教师中,有的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有的到民办学校代课,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闲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农村学校食堂尤为必要。建立农村学校食堂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人员支持。为解决农村学校食堂建设中的困境,农村学校重新起用了超编教师。调研中,98%的超编教师正在经营或管理农村学校食堂。农村学校食堂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超编教师。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营养餐结构单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2〕18号)指出,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加餐或课间餐,主要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二是学校食堂供餐,主要提供午餐;三是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四是偏远地区在严格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3]营养改善计划由县级政府部门组织实施。N市A、B、C、D四县营养餐模式虽不同,但因营养餐食品由县级教育局负责招标,每个县的学生营养餐食品基本是一样的,要么是牛奶 鸡蛋模式,要么是牛奶 面包模式,要么是牛奶 水果模式,要么是馒头 肉模式。学生一开始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营养餐,但几周之后,学生慢慢地对此类单调的营养餐感到厌倦。
  2.学校虚报学生人数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政策实施以来,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补助资金事件频频出现。农村学校教学点多且分布较广,加上校长与县镇两级财政人员长期保持密切关系,准确核实在校学生数难度较大。一些学校校长和班主任常常编制两套学生报表来骗取补助资金。一套是上报国家的国家报表,一套是自己内部使用的实发补助表。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4]目前,农村学校中除了中心学校和极少数200人以上的学校外,大多数学校都属于不完全学校,在校学生数一般都在150人以下。从N市A、B、C、D四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招标公告”看,每个学校的平均学生数都在200人以上;从C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情况报道资料看,一次报道该县受益学生近5万人,另一次报道该县受益学生近7万人。从D县上报到县财政部门的学校名单看,有两所已是人去楼空,竟然学校后面还附有上百人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农村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在校学生数量的现象。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阅读与备课”栏目已刊登了多位老师的文章,大多提到专业历史教学杂志与备课教学的关系。笔者从教以来在阅读方面,除了专业历史教学杂志之外,影响很大的还有几本非历史教学杂志,特别是《随笔》杂志。下面就与广大同仁分享《随笔》对自己备课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一、补充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注重新材料及由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而新史观也要靠新史料来体现。作为普通中学历史教师,即使有当今至为便捷的
实施中小学绩效工资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整体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总体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比翼齐飞。但从学校内部的实施效果看,绩效工资制度的物质、精神激励并没有带来工作积极性的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教师只满足于绩效考核的指标要求,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一些教师“小富即安”,无心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绩效工资制度框架下,我们还有什么手段来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工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验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授课过程的电子浓缩版或课件精华版。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兴手段,正在走进广大中小学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把微课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从而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
奥古斯汀是赛义达城最著名的大富翁。年轻时,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水手,后来组建了船队,拥有了自己的捕鱼公司,赚的钱越来越多。他把自己的财富都兑换成大金条放在保险箱里,足足存了50根。  一天,海啸袭击了赛义达城,人们不得不驾船外逃。奥古斯汀也不例外,但他不放心保险箱里的那些金条,万一被大水冲走或被别人拿走了呢?那他这些年就白忙活了。于是奥古斯汀打开保险箱,用一块桌布把金条包起来紧紧地绑在腰上。  奥古斯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共分八个专题,其内容涉及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影响等。该教科书比较全面地为学生展现了《史记》作为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为使学生在体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
学科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全面科学的测试与评价。测试与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从课程改革实验一开始,我们就思考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书面测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是多元的,因此,期末测试采取笔试与开放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命题上坚持按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共同发布《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意见称,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2010年9月26日中国新闻网)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高等教育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帮困体系,各高校基本上都有不同类型的
我设计的智能避障宣传垃圾桶分为三个模块:红外避障小车、人体红外感应垃圾桶、语音宣传模块。  一、设计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自动开盖,只要把手放在盖子上方,盖子就会自动打开。打开时间设定为5秒,且在盖子打开的同时会播放语音。  在距桶底10厘米以上的部位加装有弧度的铁皮,并在铁皮下方加一个抽屉,收集渗漏的水。  在垃圾桶底部增加一个四轮驱动车,通过遥控使垃圾桶自由移动。  二、创新点  将智能
自2002年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传统音乐文化日渐衰微,传统音乐受众也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有些民间音乐形式后继无人的局面。虽然早在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系主任R·加非亚斯教授倡议到:“所有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都应该具有文化人类学观念(放眼世界,立足地方。音乐教与学的社会人类学视野专题讨论会论文集,1984)。”并且不管专家学者还是民间艺人,甚至有
一、什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  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把课程和学科专家编制教材的过程看作是教材的“一次开发”的话,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运用则可以称为“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1]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