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璜土中学将助学案和问题导向学习相结合,以开放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把知识建构设置到教学对话引领的复杂而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生主动合作和主体互动,形成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技能和效能。
【关键词】助学案;主动参与;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陈华君,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江苏江阴,214445)教师。
助学案是一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课时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提高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备课组集体智慧和班本化的个性风格相结合的产品。在设计主体和服务对象上,助学案以生为本,坚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技术路线。助学案强调教育服务,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预习和自学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一、把握要素:凸显鲜明特质
基于助学案的主动参与式高效课堂有以下鲜明的特质:
1.主问题引领。在学生学习新知达成学习目标之前,先用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问题为焦点,搜寻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信息,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2.小组学习模式。当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寻求问题解决出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相互的对话交流,小组成员智慧的碰撞促成深度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产生改变。
3.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进行问题导向学习时首先是要通过问题确认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是搜集并处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再次是在学习小组中分享信息与思考;最后是进行自我小结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为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4.突出教师助推功能。以学生为中心更要突出教师的“助学功能”。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引导者、助推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组织好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既倾听他人的观点,又发表自己的主张,既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又能产生智慧的碰撞。
二、构建框架:形成基本流程
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框架。
“预设目标,先学后教”是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整体前移,突出课堂主阵地,力求课堂教学最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地在课前自主参与、主体建构,在课堂交流合作、深入探究,以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从而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精讲”就是教师尽可能用精辟的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精练”是为了在课堂留给学生更有效的练习和思考的机会,不包办代替。精讲精练就是为了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练习,从而巩固新知,并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堂反馈”就是在主体参与、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地予以点拔和训练巩固,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课堂框架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用好策略:提出明确要求
在上述课堂框架下,我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设计精讲的方式,精编有效的练习,将集体的智慧凝聚在一份份助学案之上。
1.明确设计与使用要求——体现“三助”“三导”的作用。
“助读、助思、助练”是从学生使用助学案自主学习的角度而言。“助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获取文本信息,把握主要内容,梳理层次结构,初步理解主旨等。“助思”重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设计新颖的引发学生探究和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营造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助练”强调让学生体验、实践、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性,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课型、文体特点,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精练性,考虑课堂容量和各版块的时间分配,做到精炼有效;层次性,设置基础型和提高型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练习中来。
“导趣、导术、导行”是从教师使用助学案进行教学的角度而言。“导趣”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保持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导术”就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导行”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用所学的方法、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导行体现的是学生学习“从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才能体现能力的发展。
2.形成设计与使用制度——追求助学案的精致化。
在助学案形成过程中:首先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有主题、主讲人,并且每位教师都熟悉备课内容。其次,主备人必须提前将初备助学案发到各教师手中,在集体备课时群策群力,加以改进,形成复稿。再次,分管行政领导参与备课活动,督促备课流程,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最后,经教务处审核定稿,确保质量。
在助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至少提前一天将助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按照预习指导自主预习。教师在新课前批阅助学案预习部分,以掌握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新课教学。任课教师不可完全照搬助学案的流程,可在助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栏目里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学情、教情。学校行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每周不定期听课,督促助学案的实施
3.优化课堂结构——确保助学案课堂的有效实施
我校首先在初一数学组和初二物理组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后向全校各科目推广。以数学为例,堂课的教学环节为:5分钟情境或复习引入,25分钟新授和问题探讨,10分钟练习及教师巡视批阅,5分钟讲评。这样,教师只是进行点拨,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和探究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追求高效:实现初步提升
1.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
在教师的反复督促和训练下,学生不需要教师提醒,便能主动预习,甚至有些学生连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能提前自主完成,并有一定的正确率。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能主动提出,师生共同探讨,体现出一定的探究精神。
2.可贵的探究精神激活课堂。
“助学案”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援疑质理,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课堂绽放,课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五、反思课堂:着眼自主发展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自主发展,我们不断反思助学案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助学案的设计缺乏灵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还并不多见。问题的碎片化等问题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课堂过程一目了然,缺乏新鲜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第二,助学案的使用不够灵动。受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教师的教学个性难以充分展现。我们还不能从更高层次上让学生善学、乐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琢磨。
基于助学案的主动参与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艺术。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前方山高水长,但我们矢志不渝向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迈进。教学理念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立足学生的需要,不断地改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我们的课改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助学案;主动参与;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陈华君,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江苏江阴,214445)教师。
助学案是一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课时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提高的学习计划或方案,是备课组集体智慧和班本化的个性风格相结合的产品。在设计主体和服务对象上,助学案以生为本,坚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技术路线。助学案强调教育服务,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原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预习和自学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一、把握要素:凸显鲜明特质
基于助学案的主动参与式高效课堂有以下鲜明的特质:
1.主问题引领。在学生学习新知达成学习目标之前,先用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问题为焦点,搜寻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信息,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2.小组学习模式。当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寻求问题解决出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相互的对话交流,小组成员智慧的碰撞促成深度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产生改变。
3.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进行问题导向学习时首先是要通过问题确认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是搜集并处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再次是在学习小组中分享信息与思考;最后是进行自我小结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态度,由被动为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4.突出教师助推功能。以学生为中心更要突出教师的“助学功能”。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引导者、助推者、共同学习者的角色,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组织好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既倾听他人的观点,又发表自己的主张,既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又能产生智慧的碰撞。
二、构建框架:形成基本流程
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预设目标,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框架。
“预设目标,先学后教”是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整体前移,突出课堂主阵地,力求课堂教学最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地在课前自主参与、主体建构,在课堂交流合作、深入探究,以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从而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精讲”就是教师尽可能用精辟的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精练”是为了在课堂留给学生更有效的练习和思考的机会,不包办代替。精讲精练就是为了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练习,从而巩固新知,并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堂反馈”就是在主体参与、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地予以点拔和训练巩固,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课堂框架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用好策略:提出明确要求
在上述课堂框架下,我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设计精讲的方式,精编有效的练习,将集体的智慧凝聚在一份份助学案之上。
1.明确设计与使用要求——体现“三助”“三导”的作用。
“助读、助思、助练”是从学生使用助学案自主学习的角度而言。“助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获取文本信息,把握主要内容,梳理层次结构,初步理解主旨等。“助思”重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设计新颖的引发学生探究和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营造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助练”强调让学生体验、实践、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性,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课型、文体特点,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精练性,考虑课堂容量和各版块的时间分配,做到精炼有效;层次性,设置基础型和提高型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练习中来。
“导趣、导术、导行”是从教师使用助学案进行教学的角度而言。“导趣”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保持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导术”就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导行”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用所学的方法、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导行体现的是学生学习“从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才能体现能力的发展。
2.形成设计与使用制度——追求助学案的精致化。
在助学案形成过程中:首先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有主题、主讲人,并且每位教师都熟悉备课内容。其次,主备人必须提前将初备助学案发到各教师手中,在集体备课时群策群力,加以改进,形成复稿。再次,分管行政领导参与备课活动,督促备课流程,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最后,经教务处审核定稿,确保质量。
在助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师至少提前一天将助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按照预习指导自主预习。教师在新课前批阅助学案预习部分,以掌握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新课教学。任课教师不可完全照搬助学案的流程,可在助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栏目里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学情、教情。学校行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每周不定期听课,督促助学案的实施
3.优化课堂结构——确保助学案课堂的有效实施
我校首先在初一数学组和初二物理组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后向全校各科目推广。以数学为例,堂课的教学环节为:5分钟情境或复习引入,25分钟新授和问题探讨,10分钟练习及教师巡视批阅,5分钟讲评。这样,教师只是进行点拨,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和探究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追求高效:实现初步提升
1.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
在教师的反复督促和训练下,学生不需要教师提醒,便能主动预习,甚至有些学生连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能提前自主完成,并有一定的正确率。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能主动提出,师生共同探讨,体现出一定的探究精神。
2.可贵的探究精神激活课堂。
“助学案”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援疑质理,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课堂绽放,课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五、反思课堂:着眼自主发展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自主发展,我们不断反思助学案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助学案的设计缺乏灵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还并不多见。问题的碎片化等问题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对课堂过程一目了然,缺乏新鲜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第二,助学案的使用不够灵动。受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个性和教师的教学个性难以充分展现。我们还不能从更高层次上让学生善学、乐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琢磨。
基于助学案的主动参与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艺术。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前方山高水长,但我们矢志不渝向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迈进。教学理念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立足学生的需要,不断地改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我们的课改才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