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有效性数学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实践创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关键词: 趣味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 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令学生厌倦,造成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家庭作业,出现作业拖拉、少做甚至不做的情况,使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画画作业。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并布置学生模仿这些花边设计2—3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2.生活性作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建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一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3.游戏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这样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实验的作业。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宽;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数学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计算作业兴趣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加深对时针、分针的认识,了解钟面上一大格是一时,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体会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仁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把家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对某路口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摩托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小轿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货车的流量。通过合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作业。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的一系列思考。
  总之,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值得我们探讨,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敏.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2009,3,31.
  [3]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1.
  [4]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09,2,12.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体现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自从参加因学定教课题的研究,我一直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这一理念。现在从引导质疑、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乐学方面谈一谈。  一、
摘 要: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普遍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但其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存在诸多误区:背离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喧宾夺主;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交互性差;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脱节,缺乏有机配合,等等。正确认识多媒体的应用误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对进行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之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过程的确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节数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  一、设计导语,唤醒学生  从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进步。  关键词: 学习习惯 探究能力 竞争意识    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有的同学感到学习比较吃力,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由静态发展到动态,使学生认知能力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它能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学习方式,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广大的课改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在课改实验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目标。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在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中,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要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