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高考重点解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对立体几何命题的规律来看,有几类重点问题需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下文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个考点,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把不规则几何体分割成几个规则几何体的技巧,把一个空间几何体纳入一个更大的几何体中的补形技巧.
  例1 (1)在如图①所示的斜截圆柱中,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为40cm,母线长最短50cm,最长80cm.则斜截圆柱侧面面积S= cm2.
  (2)如图②,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解析:(1)如图在斜截圆柱上面再撂上一个相同的斜截圆柱,则整个圆柱的母线l=130cm,底面半径为20cm,∴S斜截圆柱=12S整个圆柱=122πrl=πrl=2600π(cm2),故本题答案为2600π;
  (2)该多面体不是规则几何体,不易直接求体积,应将其分割转化为规则几何体.分别过A、B作E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连接DG、CH,则原几何体分割为两个三棱锥和一个直三棱柱,棱锥高为12,棱柱高为1,AG=12-(12)2=32.取AD的中点M,则MG=22,S△AGD=12×1×22=24,
  ∴V=24×1 2×13×24×12=23.
  即本题答案为23.
  点评: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问题,一般出现在填空题中,难度中等.解答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针对所给的简单几何体,选准有关体积与表面积的公式;二是善于把不规则几何体通过割补手段将其转化为几个简单几何体,再进行计算.
  二、多面体与球的组合体问题
  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
  例2 (1)在正三棱锥SABC中,点M是SC的中点,且AM⊥SB,底面边长AB=22,则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2)已知半径为1的球O中内接一个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比值为 .
  解析:(1)如图所示,因为三棱锥SABC为正三棱锥,所以SB⊥AC,又AM⊥SB,AC∩AM=A,所以SB⊥平面SAC,所以SB⊥SA,SB⊥SC,同理SA⊥SC,即SA,SB,SC三线两两垂直,且AB=22,所以SA=SB=SC=2,所以(2R)2=3×22=12,
  所以球的表面积S=4πR2=12π,故答案填12π.
  (2)如图所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圆柱的侧面积为S=2πr×21-r2=4πr1-r2≤4π×r2 (1-r2)2=2π(当且仅当r2=1-r2,即r=22时取等号).
  所以当r=22时,V球V圆柱=4π3×13π(22)2×2=423.
  故答案填423.
  點评: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主要是求柱体、锥体、球体或简单组合体的体积.本题(1)要求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正三棱锥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解决外接球的相关问题;本题(2)则通过球的内接圆柱,来考查球与圆柱的体积计算,设问角度新颖,值得关注.
  三、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中,题目一般给出多个命题,要求同学们把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这类问题其实就是多项选择题.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判断的常用方法:(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
  例3 (1)已知下列命题:
  ①若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直线在平面内;
  ②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直线一定与该平面相交;
  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
  ④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则a∥b.
  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填序号).
  (2)如图,矩形ABCD中,E为边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转成△A1DE.若M为线段A1C的中点,则在△ADE翻转过程中,正确的命题是 (填序号).
  ①MB是定值;②点M在圆上运动;③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DE⊥A1C;④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MB∥平面A1DE.
  解析:①若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由公理1可得直线在平面内,故①对;②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直线可能与该平面平行或相交或在平面内,故②错;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无公共点,即平行或异面,故③对;④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则a∥b或a,b异面,故④错.故答案:①③.
  (2)取DC的中点N,连接MN,NB,则MN∥A1D,NB∥DE,∵MN∩NB=N,A1D∩DE=D,∴平面MNB∥平面A1DE,∵MB平面MNB,∴MB∥平面A1DE,④正确;∠A1DE=∠MNB,MN=12A1D=定值,NB=DE=定值,根据余弦定理得,MB2=MN2 NB2-2MN·NB·cos∠MNB,∴MB是定值,①正确;∵B是定点,∴M在以B为圆心,MB为半径的圆上,②正确;当矩形ABCD满足AC⊥DE时存在,其他情况不存在,③不正确.∴①②④正确.故答案:①②④.
其他文献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历来是新课标高考的重要考点.此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解法灵活多变.常常令考生“望题兴叹”.那么,破解这类问题有何良方?总体上说,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法,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下文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om, Jack told me he wouldnt prepare us any gifts for this coming Christmas.  —.  A. Its a date B. Who wants  C. Its not big dealD. He has no sense  2. Such singers as L
导数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用好導数这个有力的武器,可使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多以导数的应用为主,如利用导数处理函数的极值、最值和单调性问题及切线问题,或者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往往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下面,我们结合《一种美味》一文,简要说明阅读小说文本时的答题要领。  一种美味  文/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
對于临界知识问题,其命题大致方向为从形式上跳出已学知识的旧框框,在试卷中临时定义一种新知识,要求同学们快速处理,及时掌握,并正确运用,充分考查同学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与函数、平面向量、数列联系考查.
一  光荣的事情  文∕马克·吐温  记得有一次,身边分文不剩了,但在天黑前又急需三美元。我茫然不知所措,到哪里去弄钱呢?  我沿着街道徘徊了整整一小时,也想不出一点儿办法来。后来,我走进爱伯特旅馆,找个地方坐了下来。这时,一只狗朝我走来,停在我身边,打量着我,好像在说:“你想交朋友吗?”我好奇地注视着这只可爱的畜生,它快乐地摆动着尾巴,围着我团团转,用头在我身上摩挲,一再仰起头,用棕色的眼睛看着
摘 要: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活用教材:结合目题名称,从正文语言中提炼出教材的核心观点,厘清目题在框题中的作用,理清目题和框题、目题和目题之间的关系;弄懂每一课每一框内容与单元立意之间的关系,理解单元设计思路,依据单元立意来确立教学目标;依据学情,灵活使用教材。  关键词:教材核心观点;单元立意;活用教材  七年级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不仅换了新名字,换上了新装帧,而且内容与时俱
屠格涅夫曾说:“人生的最美,当如一边走,一边捡拾路旁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是啊,让我们停一停,等一等我们身后的灵魂,寻找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桃花源”。白天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而晚上可以邀请月亮出来,说说心愿,聊聊梦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鞠一捧月光,装进我们的胸膛,让它一点一点内化为生命的芬芳。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拼命追名逐利,却又患得患失地体会着名和利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在十字路口,
第Ⅰ卷(必做题,共160分)  一、填空題(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題,每小题1分,满分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