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 ”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清楚地把握初中数学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必备知识,还需要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连接点.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实操水平,以保证将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地与“互联网 ”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背景;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本文旨在讨论在“互联网 ”背景下,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发挥“互联网 ”的背景优势来拓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递“互联网 ”的思维模式,使初中数学教学与时俱进,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笔者根据这三个方面对“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基于“互联网 ”背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1.打破空间的限制,使初中数学教学“随地化”
  互联网的覆盖性,使我们对信息的获取没有地域空间限制,保证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对数学知识及相应的数学应用进行学习.
  例如,在七年级的“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应的几何图形外,还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制作相应课程的视频或课件,将这些课件提前或课后传至班级的学习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当然,这些课件的作用并非代替课堂上的数学教学,而是作为一种补充,使学生能够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结束之后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的印象,使相应知识点得以巩固.这样课前课后的数学学习,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得以减轻,提升其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课前和课后的导入和复习视频或课件应避免过多,保证精简,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疲倦感.这样利用视频或课件将相应知识点提前或课后向学生传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以分散,使学生高效地学习知识点.
  2.打破时间的限制,将初中数学教学“随时化”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时间紧迫而无法详尽地讲解知识点.此外,学生也可能碍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不同状态下吸收程度的差异而无法保证其学习的质量及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录制相应的学习视频或进行相应的线上教学,从而改善这一情况.
  例如,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较多较广,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无法将某些拓展点教授给学生.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教授.由于线上教学具有回放的功能,因此理解不到位的学生可以进行反复观看.此外,教师也可设置相应的线上答疑课程,搜集学生课堂上的疑问,进行相应的答疑,不断扩充课堂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小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线上教学这样可回放的功能,打破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时间上的限制,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水平间的差异.
  3.整合多维元素,使初中数学教学有趣化、实践化
  “互联网 ”的这个大背景,使得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加容易被获取.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可将这些丰富多元的信息与相应教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此外,教师也可通过介绍相应的前沿科技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点以及生活中那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新闻,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
  例如,在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角形放大或变小,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特点.再如,对于与概率知识点相关的彩票中奖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变动的折线图,将概率数据展示于折线图中,让数学知识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又如,对于抛硬币这一概率实验,教师不可能让学生真的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实际实验,但可以利用计算机输入相应的程序,让其代替人来进行抛硬币这一操作,几秒就可以将硬币的正反面数量显示在屏幕上,快捷、有效且直观地实施了这一实验,使教学进度和质量均得以保证.
  教师向学生讲解、介绍数学在“互联网 ”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此外,教师将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现象及现象背后的知识点相联系,可以使课堂不再枯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發挥“互联网 ”优势,拓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1.开放共享优势的运用
  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其中一大优势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存在某些局限性,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为了使教师能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不同的教学模式,学校或教师可以引入外部优秀的资源,使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水平均得以提升.当然,对于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及优质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向其他学校及教师进行分享,以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将自己的课堂与其他优秀的初中教学课堂通过远程技术相关联,进行同步教学.教师通过优秀资源的引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同步教学结束后,对于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再加以强调,通过两次教学,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当然,数学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堂与其他课堂相关联,进行远程同步教学,使自己优质的教学过程传播给更多的学生与教师,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使教学资源得以共享,促使教育水平得以整体性的提升.
  2.低成本优势的运用
  “互联网 ”的这个大背景,使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自己的教学课堂中.此外,教师也可将优质的学习网站或学习视频介绍给学生,以达到低成本投入,高质量收入的效果.   例如,在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提前进行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点的学习,或者教师在网络上选取某一视频后分享给学生.在正式进行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根据学生实际的预习情况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当然,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正确性.学生在了解了知识点后,教师也应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避免学生对于知识点存在一些盲区.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以低成本的投入,获取高质量的听课效果.此过程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三、传递“互联网 ”思维模式,使初中数学教学与时俱进
  1.跟进科技前沿,开阔数学视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也越发具有综合性与时代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科技前沿知识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明白数学知识应用的场景以及数学知识在前沿科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例如,在九年级“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特点后,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科技是如何利用函数来计算出精确的轨道位置以及宇航员返回陆地时具体位置的.当然,真实的航天科技中运用的函数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际举例时,应提前做好功课,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实例进行相应的简化,然后给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如航天飞船返回陆地时,其降落的轨迹其实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寻找出飞船降落的具体位置.通过这样的简化例子,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还能够将具体应用实例引入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与运用,开阔其数学视野.教师将课堂知识与前沿科技实例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知识点以外的东西,在开阔学生数学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以数据为导向,将兴趣与定位结合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性,各级各层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大数据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该摒弃那些无用且偏难偏怪的知识点.在进行数学教学前,应仔细分析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数据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重难点的教授.如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大数据显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讲授.此外,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几何图形的应用专业,如机械专业.教师将具体知识点与具体应用方向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当然,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数学应用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以数据为导向,将兴趣与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的数学视野得以开阔,还给学生传递了一定的数学应用方向及前景信息.教师将数学生活化、实际化、方向化,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教师应从多维度出发,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打破时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数学的学习,使数学的学习得以自由的延伸,打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之内.此外,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教师应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的这一优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同时,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及效果得以提升.最后,教师应向学生传递“互联网 ”大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数学知识点与前沿科技相结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简化,以实例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并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应用的相关前景,讓其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相应的发展定位.
  【参考文献】
  [1]陈冬.浅谈“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3.
  [2]韦芳华.互联网 微课资源在信息化数学课堂的运用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5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同样在教育事业方面也是如此,基于时代特点所形成的微课堂逐渐成为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但是在目前中职数学的教学中,有些学校还是以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这阻碍着学生的进步.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形势,本人从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微课堂的特点与优势,并阐述了如何将微课堂更好地引入中职数学教学中,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解题方法,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和解题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局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继而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开展理论知识、题目等的讲解,降低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时,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将这一思想逐步融入自己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网络的普及,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采取合适的策略完成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性,是中职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需要教师对学生思维过程给予高度关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地运用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吸纳程度,在加强交流、活跃学习气氛的同时,实现课堂内容优化.  【关键词】中职数学;提问;交流互动  在中等职业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质外,教师还应着眼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摘要】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以往微课普遍运用在中小学的课堂中,而对于中职数学教育来说微课的应用,起步晚、在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微课;中职数学;应用  微课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动画展现为主,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正逐渐地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微课,可以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都具有逻辑性.基于“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能够利用好数学学科的教学时间,摈弃传统化的教学方式,切实认识到以“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开展数学教学的价值性,并能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保证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贯彻“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学生还要在解题过程中克服马虎、疏忽等因素.因此,教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目前,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较多,并且每一种方法与技巧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学生在掌握后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进而达到正确并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
【摘要】“数”与“形”是数学中最为古老的两个研究对象,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且可以相互转化,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例细致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数”与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目标.可见,核心素养的不断渗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未建立起对数学核心素养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呈现出低效性,也使得课程难以得到有效革新.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课程改革以课程为核心,涉及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同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在本位与实践
【摘要】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这些,都被称之为“惯性”错误.对于一些频繁出现“惯性”错误的学生来说,“惯性”错误似乎是治了一次又一次的“牛皮癣”,好像是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老韭菜”.但事实并非如此.“惯性”错误并没有如此“顽固”,只要方法“对症”,“惯性”错误完全可以“药到病除”.而根除各种“惯性”错误的“灵丹妙药”,就是一本细致整理的错题本,一种全而实、精而细的变式训练,一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