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的“肌肉秀”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胜利日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前夕,作为最高指挥官指挥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演练了大规模核导弹回击以及用莫斯科的反导系统击退敌人的核打击。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等人,在俄国家国防管理中心参观了演习。这次演习被认为是俄对西方干涉乌局势的高调回应。
  俄罗斯核军演的类型
  俄罗斯将核军演按规模分为战略、战役演习。“安全”系列是战略演习。俄在“安全-2004”演习中演练了三位一体核力量及航天兵参加的全面核大战计划,这次演习被称为是苏联1982年举行的“七小时核大战”计划翻版。“西部”系列则是定期举行的联合战役演习,设置了用战术核武器阻止北约东进的内容。“西方-2013”演习演练了防空反导及空中核武器突击内容。
  按照军演的目的,分为训练演习、考核性(校阅性)演习、示范演习、研究性演习、实验性演习等。例如,俄远东部队的“贝加尔”系列首长司令部演习。
  按演习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演习和专业性演习。俄军战略核演习大多都是综合性演习,例如前面提到的“安全”系列以及规模较大的“稳定”系列。“稳定”系列演习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定期举行的战略性演习,都安排有核力量演练。2008年9-10月的“稳定-2008”战略演习被称为近20年最大的核军演,横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全境,参演部队几乎涵盖了俄军大部分武装力量单位,包括莫斯科和远东军区、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空军和防空部队第11军、第16和第37飞行大队,以及战略火箭兵和由内务部、紧急情况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别武装力量。
  这些核军演通常都不带核弹头,只进行指挥机关的作业,核运载平台的机动或投送工具的发射演练,而核弹头有专门的装检战斗演习。
  俄罗斯核军演的组织
  综合性联合核军演 从本世纪初开始,俄综合性核军演背景通常是国际恐怖主义集团的渗透或潜在敌国的攻击。例如,“安全-2004”演习设想“国际恐怖分子集团”从西北和南部方向对俄发起大规模进攻,恐怖分子渗入俄境,准备对大型核武器库、核电站及核试验场等重要战略目标发动恐怖袭击。鉴此,俄空军实施远程机动,首先使用核武器对“敌”盘踞的地域实施精确打击,陆军集中兵力对“敌”进行围剿,强力部门加强了重要目标的警戒。“敌”实施疯狂反扑,对莫斯科等战略要地发动核袭击,并摧毁俄军用卫星。俄战略防御力量迎击“敌”核进攻,航天兵发射军用卫星及时补充空间侦察监视能力,紧急动员征召预备队实施防御作战。经过激战,俄武装力量最终彻底歼灭了未犯之敌,恢复安全稳定态势。实际上从演习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以反恐为名义的对潜在敌国的传统核反击作战。
  2009年9月举行的“西部-2009”演习则是设想俄白两国“遭武装入侵”。其中,俄罗斯假想“入侵者”冲破边境,强渡涅曼河,与加里宁格勒守军开战;白俄罗斯设想俄军总参谋部收到白俄遭遇武装攻击的情报后,迅速派遣部队前往支援,履行盟国义务。从动用兵力和装备情况看,此次演习明显是演练与北约的冲突。
  综合性联合核军演通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警与常规防御,一般是检验遭到大规模渗透或入侵后,各战略方向的战略预警及常规地面快速反应能力。第二阶段为常规力量反击与战略防御,一般是验证部队对纵深敌国和地区目标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及在遭受核打击情况下的防御作战能力。第三阶段是演练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通常会组织战略导弹指挥与发射演练。总体上看,俄核军演想定一是采用了战争升级模式,二是坚持了战略核反击策略,但没有排除战术核武器的率先使用。
  专业性军种核军演 除了多军兵种以及和同盟国的联合军演外,俄组织更多的是专业性军种核军演。俄战略火箭兵各集团军每年都要组织规模不等的军演,组织实弹发射10多次。例如,2003年3月,战略火箭兵第27火箭集团军所属第54火箭师在伊万诺夫州举行首长司令部带部分实兵演习。演习由俄战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上将任总指挥,俄国防部派考核组前往考核。演习设想俄罗斯与美国发生冲突,美军运用信息战、电子战和心理战等手段干扰和破坏俄战略火箭兵的行动,同时动用航空兵及核毁伤手段对俄战略火箭兵实施打击。俄战略火箭师采取各种手段实施伪装和地面机动,并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对敌实施报复性核打击。演习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动员准备,第二阶段为野外机动演练,第三阶段在普列谢茨克火箭发射场进行“白杨”导弹发射演练。演习进行了战术机动、战术协同、目标跟踪、实弹发射、反侦察渗透、电子对抗等科目的演练。此次演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实力警示美国;检验战略核遏制力量的战斗力;对1985年前后列装的“白杨”导弹的延期服役能力进行验证。
  俄军的专业性军演通常都带有很强的战术或技术针对性,组织中设定数十个演习科目,以检验和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例如2005年9月,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在伊万诺夫州捷伊科沃进行首长司令部演习,2500多名官兵和约有10部公路机动导弹“白杨”根据战斗警报实施对敌核打击。俄国家情报总局特种作战部队和空军参与该演习。此次演习发现了很多不足,如缺少专用装备建立伪装导弹战场以避开侦察,以及物理防护手段不符合要求。
  俄罗斯核军演的特点
  核军演与国家威慑相结合近年来,俄核军演大多是以美国导弹防御和北约东扩为战略背景组织的。例如,可以和1982年“七小时核大战”相提并论的“安全-2004”演习虽然宣称针对国际恐怖主义,但从演习的科目设置及动用武器来看,明显针对美国,可以说是针对美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与核战略调整的应对演练。为了遏制北约东扩,俄罗斯多次在“西部”系列演习中设置了核打击内容。例如2009年11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军队在俄罗斯海岸进行了“西部-2009”军演,模拟对波兰发动“核打击”,虽然演习号称是为了“防御”作战,但许多行动具有进攻性质。演习中,俄罗斯空军使用了核武器,而在邻近波兰的加里宁格勒,俄军攻占了“波兰”海滩,并袭击了一条天然气管道。此次演习目的是警告中欧和东欧各国。   武器试验与演习相结合 俄罗斯通常会在年度军演中安排新型导弹试验,或对超过服役年限的导弹进行验证发射。如“安全-2004”演习中试验了新的导弹变轨技术。2011年9月,俄战略导弹部队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一枚“白杨”M,检验了处于使用期延长期间的该型导弹的飞行技术稳定性,并试验新的改进。2011年12月,俄北方舰队司令员称,北方舰队在本年度进行的全部弹道导弹发射都取得了成功,包括“北风”级“多尔戈鲁基”号潜艇进行的3次“布拉瓦”导弹发射,“叶卡捷琳堡”号潜艇从巴伦支海向远库那地区和堪察加半岛的3次成功发射,以及“图拉”号潜艇的1次发射。
  核作战与防范演习相结合 2004年8月,俄罗斯在摩尔曼斯克州奥列涅斯克市郊区靶场上举行了“灾难-2004”核武器保护演习。演习假想一支恐怖分子小组向运送核弹头的车队发起攻击,有几名军人受伤,而装着核弹头集装箱的汽车掉到了湖里。在击退恐怖分子的进攻后,俄军向事故现场派遣了放射侦察小分队、灾难救援小分队和潜水员。演习第二阶段演示在铁路交通被中断、核弹头车厢发生事故情况下的反恐行动。演习由俄联邦国防部第12总局局长伊格尔·瓦雷金上将指挥。该局负责部署在俄罗斯各地的约20个核武器库,还负责将服役期已到寿的核弹头运送到原子能部的工厂拆除和废物利用。
  例行性与检验性演习相结合 俄在每年的元月就制定军演计划,大致每年的2-4月份举行“安全”系列演习,8-9月举行“西部”系列演习,10月举行“稳定”系列演习,战略火箭兵的集团军级演习除了配合综合性联合战略军演外,大多安排在4-5月和8-9月。而且每年的导弹发射演习有日渐增多趋势。例如,2006年度俄进行了8-10次战略导弹战斗训练和试验发射,其中包括直接从导弹师部署阵地将有效载荷送入太空轨道,年度发射次数是2005年的1.5倍。以后多年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上。
  苏联解体后,俄基本中断了突击性演练制度,但在2012年谢尔盖·绍伊古任国防部长后,再次恢复了这种突击战备演练制度。例如,2013年7月进行常规力量突击性演练后,在紧接着的10月份,普京再次下令进行核力量的突击检验性演习,俄战略导弹部队、空天防御兵、海军和远程航空兵在没有预先号令的情况下举行了大规模核遏制力突击战备演练。俄战略火箭兵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1枚“白杨”M,从南部的奥伦堡地区发射1枚“部队长官”洲际导弹。俄罗斯空天防御兵在西南部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发射4枚导弹,包括“伊斯坎德尔”、“圆点”u战术导弹以及S-300“宠儿”和S-400“凯旋”防空导弹。俄海军两艘核潜艇分别在巴伦支海和鄂霍茨克海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靶场俄军还进行了反导演练。
  攻击与防御演练相结合 俄罗斯在综合性演习中的战略核攻击想定中通常会安排导弹拦截等内容。在2004年的“安全-2004”核军演的最后阶段,俄罗斯航天兵进行了卫星发射演练,这已成为俄应对美反导系统的新切入点。演习中航天兵担负所有发射的跟踪测控,演练了遭核打击时的战略预警任务,补充遭破坏的卫星,发射拦截卫星对敌太空系统进行反击。俄航天兵对各军兵种发射的导弹进行跟踪,第9反弹道导弹防御师演练了反弹道导弹发射和拦截来袭导弹。俄空军利用米格-31摧毁图-95MC发射的巡航导弹。在2012年10月的战略演习中,俄三位一体核力量实施了演练。最新的“铠甲”S防空系统在西北部彭波伊靶场首次演练了拦截巡航导弹的科目。可见,俄军演习有效地检验了战略核力量对敌导弹防御系统的突防能力。
  [编辑/旭日]
其他文献
浮空器(Lighter-than-air craft)是指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依照工作原理,浮空器可分为飞艇、系留气球和热气球。对应而言,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是利用机翼旋翼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属于“重航空器”(Heavier-than-air craft)。当下几乎从各国军事装备中消失的浮空器,迄今已有逾百年的发展历史,也曾有着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辉煌。虽说飞机与直升机的问世终
80年代:以后:局势缓和  据西方媒体报道,1980年6月21日,韩国军队阻止一起朝鲜特工偷渡事件。韩军掌握到可靠消息,称一批朝鲜特工将于这一天从黄海沿岸登陆。韩国海军出动一艘护卫舰和三艘高速炮艇,空军还出动多架F-5战斗机,成功在己方水域击伤朝鲜快艇,并抓捕所有特工。朝鲜方面为了掩护自己人,也出动5艘舰艇和12架米格-21歼击机,但是看到于事无补之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针对西方媒体的报道,平壤官
英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组织行动中大量使用制导弹药  英国议会2016年9月发布报告称,在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作战行动中,英军共计投放了2 075枚弹药。其中,“狂风”和“台风”战斗机共投放了1 325枚“宝石路”IV制导炸弹,占投弹总量的63.86%。使用的其它弹药包括73枚“海尔法”导弹,37枚GBU-12“宝石路”II制导炸弹,212枚双模制
杨班长个子不高,挺瘦的,但人很精神,举手投足间仍闪现出当年从军报国的风采  从军之前的记忆  我是河南辉县人,父亲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军人。我随军晚,一直在辉县老家生活。当时老家的生活很困难,饭都吃不饱,穷山沟没有水,靠老天爷吃饭,差不多老吃地瓜(红薯)干儿,甭说蔬菜了,就是咸菜也少有,经常吃的就是地瓜叶腌成的烂菜,很难吃。  我们随军后,生活有了改善。但由于父亲的部队经常换防,我们也就时常搬家转学
编者按:在1992年关前,中国试飞院正在进行中国航空科技工业从未试飞过的一个大项目——8911工程,实际上就是空中加受油机试飞。这个工程是在国外封锁的条件下。由当时的航空航天部统一指挥、中国试飞院、西飞公司、沈飞公司、北航、南航、西工大,还有几个航空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的,这里介绍其中几个片断……    1992年冬天,中国试飞院机场从早到晚机声轰鸣,人声鼎沸。试飞院院长戈平、8911副总师侯玉燕、主
太行山,绵延400余千米,地势险峻,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云:“得太行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70年前,八路军129师在师长刘伯承的率领下进击太行,经略中原,以巍峨险要之地势,舍身取义之信念,河山换尽血流红之气概,在太行山筑立起钢铁般的“天下之脊”。自此,一出出经典的抗战大剧拉开了帷幕。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记者走访了刘邓大军抗战时期创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参观八路军129师纪
记:俄系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钟比,一直是朋友非常乐道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此方面内容。从机动性讲,西方坦克一直占有优势,比如零半径转向。  晨曦(简称晨):西方第三代坦克凭借优异的传动系统可以做到两条履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朝相反方向运动,实现原地转向即零半径转向。这一战术动作的价值在于,一是将车首迅速转向威胁最大方向,对攻击和防护都非常有利。二是不离开路面原地掉头,可有效利用狭窄地带和避免驶下公路发生意外事
据外媒报道,美国情报部门2014年12月2日监测到中国在西部地区进行了第三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报道声称,在中国迄今进行的三次类似试验中,高超音速飞行器都是由“长征”2C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  由于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在大气层边缘飞行,且可通过气动控制来改变飞行轨迹,因而很难被现代雷达捕捉到。据此,有专家指出,“目前还无法造出有效拦截这种导弹的武器。”该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若细加分析,其实是站
在记者采访过的74年西沙海战参战老兵中,崔湘军是唯一没有个人立功的。见面伊始,他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问,开门见山地说:“战后评功时,因名额限制,281艇杨占河观通长(1965年入伍的北京兵),在战时为281编队及时赶到作战海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他立功是当之无愧的。回想起那些长眠于西沙的烈士,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这又算什么呢!我立不立功就无所谓了!”这一番“表白”,使记者对这位老兵产生了一种
2015年3月18日,“兵器知识校园行”活动来到北京市二里沟中心小学。  在中国兵工学会、《兵器知识》杂志社领导的指导和安排下,我刊编辑部特邀“老坦克”(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大校,为该校四年级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国防知识讲座。  讲座从“坦克就是一个铁乌龟”开始,一下子抓住了小学生们的兴趣。通过提问、比喻等形式,采取选择、互动模式,启发引导学生。不仅使师生对